有人說“牙病不治害全身”,很多人認為此話過分夸大現實,牙病只是局部疾病,怎么會危害全身?其實此話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多年以來被國內外很多專家調查研究所證實。
患有牙周病、齲齒等患者的口腔,猶如一個細菌的蓄水池,尤其是牙床下,更是裝滿數以萬計的細菌。這些細菌并非永遠都是在口腔內活動,它們會跟著血液和淋巴循環,進入到身體其他各個部位,致使這些部位遭受感染而引起炎癥。
牙病危及心腦健康牙周炎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有人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明顯差于正常人群;牙槽骨吸收嚴重者,心肌梗死和心臟驟停發生率分別是正常人群的2至3倍;牙周炎、牙齦炎患者患中風的概率要高出正常人3倍。
牙病易誘發胃病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而且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而口腔是幽門螺桿菌另一個聚集地,可能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再感染和復發的危險因素:再者牙病患者進食后,食物在口腔中不能充分咀嚼,直接加重腸胃負擔,易導致腸胃疾病復發與加重。
牙病易誘發肺部感染研究表明,老年性肺炎與各種牙痛關系密切,因為口腔內的大量細菌可以吸收人肺部,從而導致肺炎。
牙病患者易引發早產患有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危險率是正常人的7.5倍。
齲齒不治危害多齲齒可使牙齒形成齲洞,進一步發展還可引發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會引起頜骨骨髓炎,出現化膿、口臭、疼痛等種種癥狀。
牙齒缺損會加速衰老牙齒缺損,囫圇吞食,則必然會影響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牙齒缺損還會影響人的臉形和發音,使人面容顯得蒼老,發音不清,使人的心理產生挫折感。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牙病絕不是單純的局部疾病。所以,我們對患有牙病者,一定要有一個整體觀念,全面考慮,絕不可掉以輕心。
重視自我觀察輕微的牙齦出血是早期牙齦炎的指征: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跡,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跡,說明患有牙齦炎;照鏡子看看如果牙齦紅腫,一碰就出血,說明患牙齦炎;若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牙根暴露或牙齦紅腫、溢膿,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有明顯的門臭也說明可能患有牙周炎。
牙病防治重點牙周疾病(牙齦炎、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疾病,是導致牙齒松動和脫落的主要原因。引起牙周疾病的因素很多,其中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牙垢及牙石的存在是主要原因。因此,預防牙周疾病的關鍵是搞好口腔衛生,防止牙菌斑和牙石形成,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 堅持早晚刷牙,學會正確刷牙,及時清除牙垢和牙菌斑。
2 隔6個月應洗牙1次,及時去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石,消除隱患,保證牙周組織健康。
3 學會使用牙線,防止塞牙。
4 每日堅持叩齒,經常按摩牙齦,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口腔抗病能力。
5 患有牙病要及時治療。建議半年至1年到醫院或正規口腔診所檢查1次,以做到牙病早發現、早治療,以防因小失大。特別是教師、老年人、吸煙者、月經紊亂的女性,患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以及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者,更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