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對美國的紡織品出口正在下滑。2006年,美進口服裝總值716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部分占30%、墨西哥7.4%。2006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服裝總值增加了22%,達187億美元;而墨西哥對美服裝出口總值卻下挫了13%,僅為53億美元。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升本土紡織及服裝業實力
墨西哥全國服裝業商會表示,該國服裝市場全年總值180億美元,其中90億美元來自非法進口及不正常貿易。大部分墨廠商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是導致墨內需和外需下跌的原因。
2007年3月,在每年一度的墨西哥普埃布拉紡織品、配件及縫紉機器展覽會(Exintex)開幕禮上,聯邦經濟部長Eduardo Sojo表示,由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領導的新政府將雙管齊下,加強本土紡織及服裝業實力。
首先,為支持墨西哥對中美及安第斯國家的紗線、布料及配件出口,墨政府將與美國磋商確定墨西哥與這些國家之間的原產地規定。
其次,墨政府將致力解決非法進口問題。盡管外國一向認為墨紡織業缺乏監管,但墨西哥普埃布拉紡織業商會會長Eduardo Kuri仍對政府打擊非法進口寄予希望。他說,“全民就業是卡爾德龍總統的重要目標,而減少非法進口是達致這一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墨紡織及服裝業在2000年聘用了近750,000人。此后伴隨墨生產商逐漸失去內銷及美國市場份額,業界已流失約250,000個職位,美國現仍是墨西哥首要的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市場。
如何有效抗衡中國內地和香港在美國市場的主導地位,大部分墨廠商傾向于更有效發揮鄰近美國市場這個主要優勢許多廠商后悔把紡織品和成衣的生產工序遷往成本較低的中美國家,甚至為此表示了歉意。
曾經獨領對美輸出服裝龍頭風采
墨西哥的服裝業曾經欣欣向榮。1991年,該國是向美輸出服裝第七大出口地。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于1994年實施,墨對美服裝出口總值由1990年的12億美元升至1999年的88億美元。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前1年的1993年,墨西哥有392家保稅加工服裝企業,雇用了64,000名員工;到2000年,墨各地共有1,058間注冊保稅加工服裝廠,共聘用270,000名工人。不到10年,墨西哥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服裝市場龍頭,主要基于墨政府推行的保稅加工計劃,利用美國和墨西哥兩地工資水平的顯著差距締造優勢。
在這些日子里,墨西哥城市托雷翁被譽為“世界牛仔褲之都”。今天,墨西哥首屈一指的牛仔褲生產商VF Corporation在托雷翁仍設有5間工廠,于墨國內其他地方亦設有3間工廠。
對美服裝出口領先優勢被中國超越
問題出在墨西哥沒有充分準備應付隨新紀元而至的挑戰,它既包括中美、加勒比海及安第斯國家未能獲得美國市場準入優惠的問題,更有美國大型買家日漸轉向亞洲采購服裝的趨勢,部分墨大型業者開始察覺問題。1999年時墨西哥的全球第四大牛仔褲生產商Parras,在2005年營業額下跌了27%,虧損凈額占到營業額約42%。
2000年起,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對墨紡織品及服裝業發生興趣。2000年中國內地廠商對該國紡織品及服裝業投資了860萬美元,香港公司也投資了320萬美元。但其后不久,來自中國和香港的投資者出現了興趣逐漸減退。
2003年,中國成為美國服裝市場的龍頭,逐年拋離墨西哥越來越遠。Lectra Mexico總裁及國際服裝業聯合會(International Apparel Federation)前任會長Alejandro Faez認為,要不了多少年,墨西哥亦將喪失在美服裝市場的第二位置,被印度取代。
墨西哥紡織及服裝業前景晦暗。對許多墨企業來說變化似乎來得太急。業內人士認為,不論政府還是全國性的紡織及服裝業協會均未能提供良策和方針,以帶領業者迎向未來。墨西哥一家研究公司Trendex Mexico亦表示,10年內將有四成墨服裝廠商結束業務。
投資開發專門領域仍有競爭優勢
如今,墨西哥已不再是成本低廉的全球生產中心。有人認為,墨西哥可利用中國在全球市場的服裝生產成本效益優勢,但墨業者卻普遍質疑這種見解。
不過,盡管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但不少墨西哥公司仍能繼續經營,部分甚至有意謀求面向中國拓展業務。例如墨內衣廠商Vicky Form(G roup Zaga成員)打算在中國內地設內衣店;高級女士手袋廠商CIoe、供應商Lectra Mexico,以及縫紉線生產商Coats Mexico,亦都有意進軍內地市場。
除此之外,美國的生產工序持續遷移至墨西哥也為墨服裝業帶來利好。Piazza稱,推動墨西哥服裝業繼續增長仍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業者持續投資于改善服務;二是多家大型服裝商在滿足墨內銷市場需要方面依然表現理想,例如,于墨國雇用了1,700名員工的Coats,2006年在本國市場的占有率上升到了43%。
墨西哥業者的結論是,即使本土紡織業大幅萎縮,但投資開發專門領域仍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