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一位偉大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說道:“總有一天,所有的歐洲國家,無須丟掉你們各自的特點和閃光的個性,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到那時,你們將構筑歐洲的友愛關系……”50年前,這個宏大而美麗的預言成真——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了。50年來,歐盟的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融入一體化建設。歐盟經過6次擴大成為了擁有27個成員國、人口達4 8億、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歐元的全球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歐盟在2004年東擴之后,中歐貿易一舉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投資和科技是歐盟發展的三大引擎,而商品出口和吸收外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從這一意義上說,中歐的經濟互補性是很強的。作為中國外貿排頭兵的廣東,只有在歐盟不斷東擴的過程中努力尋找商機,才能“西游”進入這個門檻較高卻利潤豐厚的市場。
歐盟東擴為廣東帶來無限商機
自2004年5月1日歐盟東擴以來,廣東對10個新入盟國家的出口繼續保持強勁增勢。2004年對10國出口增長19.9%,2006年增長更是接近5成,對新入盟10國出口達26.3億美元,比2003年入盟前擴大了14億美元,出口的迅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兩個因素:
一是新入盟國家經濟快速增長使其對產品的需求增加。自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后,中東歐國家為盡快達到入盟要求,加快了經濟轉軌步伐,完善了市場經濟體制,使國內經濟逐步復蘇,經濟增長勢頭顯著,大部分歐盟候選國的GDP增長率均高于歐盟平均水平。同時,歐盟也通過增加無償援助、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特殊方案來幫助候選國,促進了中東歐國家的發展。隨著經濟進入快速上升軌道,中東歐國家對資本品和電子產品的需求大幅上揚,帶動廣東對中東歐國家這部分產品的出口持續快速增長。“入世”5年以來,廣東對新入盟10國出口電器電子產品由入世前2001年的1.4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11.5億美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3.4%。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由0.8億美元增至2億美元,年均增長19.5%;機械設備由3.6億美元增至8.8億美元,年均增長19.6%:儀器儀表則由418萬美元增至1.4億美元,年均增長1倍。
二是歐盟東擴使廣東對新入盟國家的出口貿易成本降低,利于產品打入當地市場。與歐盟原15國相比,新入盟國家的總體關稅水平相對較高。入盟后,“共同貿易政策”要求歐盟內部采用統一的關稅標準,這意味著新入盟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平將由入盟前的9%降至4%。由于此前新入盟10國大多對與本國產品結構相類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設置高關稅壁壘,統一關稅水平后,為廣東傳統優勢產品進入中東歐市場提供了商機。其次,給予歐盟普惠制待遇的國別范圍將由原先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擴大至全部新入盟國家,有利于廣東相關產品進入當地市場。除紡織服裝、鞋類等與歐盟存在貿易爭端的產品外,其余傳統產品對新入盟10國出口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燈具由2003年0.2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0.8億美元,塑料制品由0.1億美元增至0.3億美元,旅行用品及箱包由841萬美元增至0 2億美元,玩具由0.1億美元增至0.4億美元。
歐元堅挺為廣東加速對歐盟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自2002年以來,美國為化解居高不下的財政赤字和經常賬戶赤字,平衡資金流,加快制造業出口,開始推行弱勢美元政策,而歐元等主要幣種對美元的匯率持續走強。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歐元兌美元由1:0.87升至1:1.24,至2004年12月更是達到1:1.36的高峰。由于2005年7月21日之前,人民幣采用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美元貶值產生的連帶反應就是人民幣相對于歐元等其他貨幣隨之大幅貶值。而中國實施匯率改革之后,人民幣對美元雖然持續升值,但對歐元并未升值,1歐元兌人民幣基本維持在10元之上。人民幣匯率對歐元保持在較低水平,使廣東出口產品更具價格優勢,有利于廣東擴大對歐盟等非美元區的出口。2002年是美元開始步入貶值周期的第1年,廣東對歐盟出口增速就提升至23.6%,比上年提高22.1個百分點;2003年,美元繼續大幅貶值,使廣東對歐盟出口增速攀升至39.8%,其后3年依舊保持20%左右的增長速度;2007年1~4月,廣東對歐盟27國出口額已達到150億美元,繼續保持16.5%的較快增幅。
廣東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歐盟商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廣東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為歐盟產品進入廣東提供了絕佳機會。2006年,廣東自歐盟進口機械設備33億美元,占同期廣東自歐盟進口機電產品總值的35.5%。其中,紡織機械、印刷裝訂機械、金屬加工機床、造紙機械、橡膠或塑料加工機械、閥門等構成了進口主要品種。歐盟信息技術產品也成為廣東爭相采購的對象,2006年,廣東自歐盟進口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12億美元,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5億美元。此外,廣東日益增長的運輸市場也帶動了運輸工具類產品進口加快。“入世”5年間,廣東自歐盟進口運輸工具年均增速為68.1%,遠高于其他類別的機電產品。其中僅2006年就進口歐盟生產的飛機16億美元。此外,隨著中國履行八世承諾逐步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關稅,2006年廣東自歐盟進口汽車及汽車底盤5億美元。
盡管廣東開拓歐盟市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歐盟至今仍然是一個存在較高門檻的市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廣東對歐盟出口將面臨越來越多的反傾銷等貿易保障措施。歐盟是最早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區域經濟體,也是截止目前對中國反傾銷發起數量最多的地區。近年來,歐盟對中國的產品采取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逐年增多,已對廣東出口產品產生較大影響。自2005年7月15日起,歐盟將反傾銷稅率從30.6%提高至48.5%,廣東自行車對歐盟出口連續大幅下滑,2005年8~12月對歐盟月度出口量均不足4萬輛,比上年同期(下同)月度降幅均在30%以上,8~12月僅對歐盟出口17.3萬輛,大幅下降50.8%,月均出口量比上半年月均出口量大幅下降62.1%。自2006年10月7日起,歐盟對中國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急劇下滑。2006年前3季度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6412萬雙,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10.7%。但2006年第4季度,廣東對歐盟出口皮鞋僅1905萬雙,大幅下降20.4%。2007年1~4個月,出口2492萬雙,繼續下降12.5%,反傾銷已給廣東產品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是廣東產品對歐盟出口將面臨知識產權保護的考驗。根據歐盟方面的數據,2005年由歐盟邊境截獲的假冒偽劣產品有半數以上來自中國,歐盟方面認為這對于歐盟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威脅。在新的中歐《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文件中,歐盟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在華知識產權的更好保護并結束被迫的技術轉讓,歐盟將向50家中國政府設立的知識產權投訴舉報服務中心提供技術援助和經驗交流。不僅如此,歐盟在備忘錄中將廣東、江蘇作為知識產權問題的重災區并納入了自己的重點打擊對象。以醫藥品為例,最近20年,中國產藥品有不少是仿制的,并沒有自己的專利。
三是廣東對歐盟出口將面臨更多的“綠色壁壘”的考驗。歐盟是世界上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最頻繁和最嚴格的地區之一,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約300多個具有法律效力的歐盟指令和10萬多個技術標準的雙重結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管理體系。由于歐盟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和隱蔽性,在執行上又異常嚴格苛刻,對產品出口歐盟產生了~定的阻礙作用。2004年1月,《歐盟通用產品安全指令》正式生效,成為歐盟制定技術性法規和標準的指導性文件,隨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WEEE)、《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RoHS)、《關于化學品的注冊、評估、許可管理辦法》(REACH)以及《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EUP)等對電器、化學品等產品出口產生廣泛影響的指令和法案相繼出臺或啟動,對廣東產品出口歐盟形成障礙。
歐盟已成為廣東重要的貿易伙伴,廣東外貿企業只有不斷研究歐盟貿易政策的變化,并積極應對,才能在新的形勢下不斷拓展與歐盟的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