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社會帶來財富
過去叫垃圾、破爛,后來叫廢品,現在叫再生資源。
再生資源因為膀上了節約型社會,要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再不是灰頭土臉,而變得“美麗”起來,身價陡增。成為炙手可熱的財富資源。北京街頭垃圾“蟲”抖了,手機溝通信息,垃圾王運籌帷幄,做起了大老板。名牌大學生直接干起了廢品事業,家庭婦女收購廢報紙,買賣做大了,成立了上市公司。
國家為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制定了管理和鼓勵辦法。
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
再生資源包括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國家鼓勵全社會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積攢交售再生資源。在日本,居民把可回收資源整理好交給回收者,已經成為公德和習慣。在中國還需要培養時間,因此有鼓勵措施,這樣做了的會得到一定好處。
國家鼓勵以環境無害化方式回收處理再生資源,鼓勵開展有關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
為了有組織地實施是項辦法,國家確定了政府主管部門,還支持建立行業協會。
提醒讀者注意的是,讀國家政府文件,凡出現“鼓勵”字樣的,一定是有資金、獎勵、貸款等“含金量”的。一定要好好研究,這可是送上門的財富,千萬不要失之交臂。
宋彩云
香港和澳門服務提供者投資商業領域
為促進香港、澳門與內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鼓勵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商業企業。有關部門制定規定:
對于同一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累計開設店鋪超過30家的,如經營商品包括圖書、報紙、雜志、藥品、農藥、農膜、化肥、糧食、植物油、食糖、棉花等商品,且上述商品屬于不同品牌,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允許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控股,出資比例不得超過65%。
傅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