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獎得主,記者,作家,2007年4月23日因車禍去世,享年73歲
按照傳統看法,美國報界新聞工作者中最被看中的是兩類人——李普曼式指點江山的政治專欄作家,和因揭露“水門事件”而名滿天下的卡爾伯恩斯坦以及鮑伯伍德沃德式的調查性報道記者。
4月23日在加州遇車禍身亡的美國資深記者、紀實作家戴維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卻是獨特的第三類人。他首先是傳統主流大報的記者,其職業生涯長達40多年,具有深邃的全球眼光,鮑伯伍德沃德把哈伯斯塔姆尊稱為“美國記者之父”。
此外,他出版了19本以反思20世紀的美國民權運動、政治發展、外交政策、國際戰略的專著,其中多半堪稱紀實作品中的杰作,對美國當代政治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哈伯斯塔姆的突然逝世,引起美國新聞界、政治界、文學界的一片扼腕嘆惜。
早在1964年,而立之年的哈伯斯塔姆就以《紐約時報》駐越南記者的身份,獲得普利策國家報道獎,成為新一代美國新聞工作者中的一名“出類拔萃之輩”——這正是他在八年之后一本名著的名字——《出類拔萃之輩》。這本書以反諷的筆調,反思了美國最年輕的總統約翰肯尼迪和他那些絕頂聰明的智囊是如何作出介入越戰這個空前錯誤的決定的。
在他更年輕的歲月里,作為猶太人和自由派大本營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哈伯斯塔姆是新型民主黨人肯尼迪的天然擁躉。然而,他的越南戰地記者的經歷改變了一切。他在1965年出版的第三本書《泥沼的制造:肯尼迪時代的美國和越南》中,就預言了日后的不幸,可惜,這本書當時沒有多大反響。肯尼迪那些絕頂聰明的智囊中有一批人被稱為神童,其中一人就是同為哈佛畢業的20世紀60年代的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他在晚年對當初幫助作出介入越南的決策感到懺悔,可是那發生在《泥沼的制造》和《出類拔萃之輩》問世幾十年之后了。
哈伯斯塔姆在哈佛讀書時就是校報《深紅》的編輯主任,并在畢業后即投身新聞界,但是他的地位遠遠超出一名職業記者。他不斷對20世紀,這個美國雜志大王亨利盧斯所謂的“美國世紀”中的一幕幕活劇進行報道、觀察、思考和寫作,并且將報道轉化為歷史,進而深刻地影響了美國輿論。人們公認,哈伯斯塔姆改變了歷史。美國人之所以改變對越戰的態度,哈伯斯塔姆的戰地報道和《出類拔萃之輩》一書發揮了一種關鍵作用。
不僅如此,這本書還在美國年輕人中間喚起了“我想做記者”的熱潮。而在今天,美國的自由派和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人,很容易引用《出類拔萃之輩》來抨擊當朝政府的保守派思潮及其伊拉克政策。惟一的區別是,哈伯斯塔姆與約翰肯尼迪、林登約翰遜具有共同的自由派背景;而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是喬治W布什的反對者,甚至極端厭惡者。
當然,哈伯斯塔姆對幾代新聞工作者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他不幸逝世前,剛剛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記者和新聞專業學生就如何將報道轉化為歷史作品作了一次演講。新聞學院院長奧維爾謝爾回憶說,哈伯斯塔姆強調了做記者必須有激情,以及記者的激情對于維系美國政治的健康所發揮的作用。謝爾認為,這兩種東西,使哈伯斯塔姆成為一名宣揚記者在美國社會中的角色的傳道者。
事實上,哈伯斯塔姆在中國新聞界也早已是一代名流。他三本有中文版的著作中,最知名的就是原版于1972年,記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洛杉磯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美國幾大精英媒體王朝的那個大部頭,1985年由新華出版社在中國首版時名為《無冕之王》;1994年四川文藝出版社推出時用了《掌權者》的書名,與其原始出處《圣經》的中譯文一致;2006年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引進版權后再版時,則易名為《媒介與權勢:誰掌管美國》。可以說,這本書影響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幾代新聞人。
除了從越戰經歷派生出來的政治和外交政策主題,哈伯斯塔姆的著作還涉及更廣泛的領域,其中體育是與政治交相輝映的常見主題。他出版了六本關于體育的書,即《比賽中斷》 (1981)、《業余人:四個年輕人及其追求奧運金牌的故事》(1985)、《1949年之夏》(1989)、《永遠戰斗:邁克爾喬丹和他締造的世界》(1999)、《隊友:一幅友誼肖像》(2003)、《比爾貝利奇克:一名教練的教育》(2005)。
就在他去世前夕,在到伯克利新聞學院講學的同時,還采訪了進入棒球大聯盟名人堂的四分衛YA蒂特爾,為他的下一本書《決賽》——描述1958年巴爾的摩小馬隊與紐約巨人隊的冠軍爭奪賽——做準備。難怪評論家說,哈伯斯塔姆是個無比熱愛美國的人:他用政治和外交著作批評和反思美國,用記述美國體育史上重要瞬間來揭示和推崇美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