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美國一家公司宣布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將用6至10縷貝多芬的頭發,制造出3枚0.5克拉至1克拉的鉆石。如果這一想法得以實現,貝多芬能夠流芳百世的將不再僅僅是他的音樂。
選擇頭發制作鉆石,是因為其中含有形成鉆石的單一元素——碳。在眾多光彩奪目的寶石中,唯有鉆石才是永恒的象征。它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非常穩定,能夠永久保存。
鉆石的年齡長得令人無從想象。根據科學家的測定,最年輕的鉆石也有9.9億歲,而最古老的鉆石在33億年前已經形成。遙想數億年前的地球,可能還只有微生物的活動,在地殼大約200公里深處,一群碳元素聚集在一起,在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和高達4萬~6萬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形成結晶體,隨著地殼運動拱出地表。
傳說,大約3000年前,一位古德拉威人在太陽炙烤下的印度中部高原上耕作,突然,他被一塊閃閃發光的小圓石吸引住了,這個晶瑩剔透的小東西,神秘、珍奇、美麗得令人癡迷,渾身上下透著誘人的氣息,它就是人們最初看到的鉆石。
沒過多久,聰明的古德拉威人就發現了鉆石堅硬的品質。從他們留在巖洞里的銘文獲知,當時的工具尖端已經鑲上鉆石,用來切磨其他東西了。鉆石的摩氏硬度(指寶石抵抗外力刻劃的能力)為10,在寶石中指數最高。在鉆石的美麗尚未充分展現之前,它的堅硬和耐火性,在人們眼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
開始,人們曾以為鉆石堅不可摧。一位古羅馬學者這樣描述:“當人們把鉆石放在鐵砧上用錘子敲打它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回擊力,使得錘子和鐵砧都迸裂成碎片”。這一說法持續了很久,直到1476年,一群士兵用錘子敲擊鉆石以驗證真假,結果鉆石成了碎末。
獨特的品質使鉆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古印度關于寶石的一本專著《游吟佛者》中這樣寫道:佩戴鉆石的人,能免遭毒蛇、水火、毒藥、疾病、偷盜和妖術的侵害。更奇特的是,在古代和中世紀的哲人眼中,鉆石還有生命,“也分男女”,能夠自由繁衍,“生出小鉆石”。甚至連柏拉圖都這樣認為。
鉆石的硬度雖然早早就為人們所知并加以利用,但它的表層總是黏黏稠稠,只能偶爾閃現一道耀眼的光芒。進入17世紀后,先后出現的“玫瑰狀切磨”和“明亮式切磨”工藝,使鉆石深藏于內的美麗被淋漓盡致地開掘出來。前者使鉆石“像一朵綻放的玫瑰”,后者能將鉆石切磨成58個面,使其釋放出奪目的光芒和變幻莫測的色彩。這時,鉆石變得炙手可熱,王公貴族對它的揮霍鋪張也達到空前絕后的程度。路易十四的一件黑禮服上鑲著的鉆石價值高達1200萬英鎊。路易十五打算送給情人的一條項鏈,由647顆完美無瑕的白鉆組成,總重量達2880克拉。
克拉作為寶石的重量單位,來源于地中海地區的角豆樹的種子——稻子豆,其重量多在200毫克左右。1克拉等于0.2克或200毫克。
有人測算過,大約每挖掘250噸礦石,能產出一克拉鉆石。號稱“世界之最”的庫利南鉆石,原石重3106克拉,3個技藝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耗時8個月,才將它分割成4顆大鉆和101顆小鉆。這種稀有和難得正是鉆石的珍貴之處。
很久以來,鉆石被人們視為權力、威嚴、地位和富貴的象征,與愛情無關。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瑪麗公主定親時,將一枚鑲有鉆石的指環戴在了公主的手上。從此,鉆石與婚姻攜手,成了天下男人希望“抱得美人歸”的標志性禮品。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蹦腥巳缭福巳缫?。但愿婚姻如此。
選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