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治年間,名古屋西面山區有一座廣德寺,寺里有一名法號叫弘遠的僧人。
弘遠立志要成為一個以厚德博學普度眾生的高僧,他離開寺院,游歷四方,一路宣講佛法,教化俗眾。
這天,弘遠像往常一樣,在集市向一群老百姓宣講經文。人們被他的講述深深吸引,圍觀聽道的人越來越多,弘遠的興致也越來越高,越發滔滔不絕。正講到興頭上,他發現一個老者面帶嘲諷看了自己一眼,然后搖搖頭走了。弘遠心里挺不是滋味,于是匆匆結束了講道,尾隨老者往山林走去。
林間有一個茅草屋,周圍環境異常清幽。弘遠忙上前向老者問候。
老者正準備在一片空地上撒種,見弘遠到來,側過頭問他:“我手中的這些花種一直不撒出去會怎樣?”弘遠答:“自然是長不出枝葉開不出花呀!”老者微微一笑:“這就像你,心中存有博愛善念,嘴里念叨慈悲為懷,可是在這亂世之中,它們不都是些沒有落地的花籽,只能給人以美麗而渺茫的希望,卻不能變成實實在在的芬芳和艷麗悅人身心嗎?”
弘遠這才明白,自己遇上了高人。老者的話啟發了弘遠,他向老者深深鞠了一躬,辭謝而去。
弘遠回到廣德寺,請人從深山移來一棵高大的銀杏栽在寺里。當時正值承久之亂,老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有許多饑餓的難民流落至此,到寺里乞求吃一餐住一宿,弘遠總是熱心地收留他們。臨走時,弘遠都會送給他們一些銀杏種子,勸他們找一處合適的地方搭個窩棚住下來,把銀杏種子種下。弘遠對他們說,寺里這棵銀杏是神產巢日神(古代日本民眾尊崇的具有各種繁殖靈力的神)點化過的,具有神力,它的種子長出的新樹可以庇佑樹主。那些流民一聽銀杏種子有這般神異之處,都歡天喜地地照弘遠的話去做。
許許多多的流民開始安頓下來,不再盲目流浪。雖然生活清貧艱苦,但總比朝不保夕四處漂泊強了許多,何況他們種下的銀杏種子都長成了樹木,那是他們的希望。于是,各地陸續出現了一些固定的人家,又出現男耕女織雞鳴犬吠的景象。新的銀杏樹漸漸長高,便有喜鵲在上面筑巢。風一吹,滿樹手掌形狀的葉子都呼啦啦喧鬧起來,于是給陋室寒舍平添了幾許喜慶和溫馨。人們開始享受安居樂業的幸福。更讓他們欣喜的是,銀杏結出的果實很多,味道又好,抵得上半年的口糧。這時,回憶起弘遠的話,他們相信真是觀世音在為他們賜福。
人們不知道,那只是弘遠的一番善意的謊言,目的是讓他們居有定所好好地活下去。他們更不會清楚,弘遠所作的一切,是在踐行那位隱居山林的老者的教誨。
選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