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訓犬員簡來說,母親生前一個未能實現的小小心愿至今仍令她深感遺憾。當母親住進重癥監護室后,一直非常想念自己的愛犬。但是醫院根本不允許把狗帶入病房,簡只好把狗的照片帶來,貼在母親的床頭,這樣她醒來后第一眼就能看到愛犬,就像在家里一樣。即便如此,簡仍禁不住想,假如有愛犬相伴,母親最后的時光該會平添多少歡樂啊!
正因為有這樣一段經歷,當紐約的西切斯特醫療中心邀請簡參與一項寵物治療計劃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該計劃將安排特殊訓練過的動物去醫院探望病人,以驗證“寵物療法”是否有確切的療效。
那是1999年的春天,簡和護理犬特尼組成了某醫院的首個寵物療法志愿小組。特尼是一只有著亮眼睛的小威爾士矮腳狗,已經通過了國際犬療協會的考核和認證。院方最初擔心狗會傳染疾病,但得知特尼定期接受體檢,而且每次查房前都沐浴打扮后,便打消了顧慮。后來,隨著特尼探望的病人精神狀態明顯好轉,康復率也顯著提高,醫院漸漸接納了“寵物療法”。
12月,醫生讓特尼去重癥監護室探望一名幾乎已無藥可救的病人,她的腦部在車禍中受傷,已經昏迷3周了。她的丈夫說她特別喜歡狗,所以醫生決定讓特尼試一試。簡知道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因為“寵物療法”依賴于人與動物的交流互動,而這位病人處于深度昏迷狀態中,特尼能喚醒她嗎?
當簡和特尼走進ICU病房時,只見患者戴著呼吸機,一動不動的身體上插滿了電線和導管。主治醫生、護士和患者家屬都站在一旁。簡走上前去向她打招呼說:“你好,我是簡,我帶了一位朋友來看你?!焙啺烟啬岜洗?,“我聽說你是個愛犬人。”沒有反應。她把病人軟弱無力的手放在小狗的背上,說:“特尼是只威爾士矮腳狗,你想拍拍它嗎?”仍然沒有反應。簡繼續和她聊天。20分鐘過去了,病人沒有一絲蘇醒的跡象?!耙?,如果你不抓住特尼,它恐怕要掉下去了。”還是毫無反應。簡暗自焦急,不知該如何是好。
正在這時,特尼小心翼翼地一點點靠近病人的身體。顯然,這只聰明的小狗完全領會了簡的用意。忽然,患者的丈夫叫道:“看,看!”簡也看見了?;杳圆∪说氖种笌缀鯚o法察覺地動了動?!疤啬嵯矚g這樣,”簡說,“你為什么不繼續拍它呢?”
主治醫生非常高興,他讓簡和特尼以后每天都來。盡管病人的反應一直輕微得難以確定,他們還是堅持每天去探望。3周后的一天早上,簡清楚地看到病人的手指動了!這次絕對沒錯--她在撫摸特尼濃密柔軟的毛。又過了兩周,她的眼睛睜開了!當病人被轉入康復病房后,仍向院方申請要求特尼的護理。很快,她康復出院了。
不久,簡收到一個郵遞的包裹,包裹上寄件人的字跡清晰有力:“送給特尼?!贝蜷_后,里面是一大包香噴噴的狗食餅干,還有一張字條:這是我為救命恩人特尼親手做的,感謝它為我提供的一流護理。
選自《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