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云:正己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這是一種境界,做到不易,愿與諸君共勉。
我喜歡喝茶,人生有如飲茶,第一杯是青春,甘甜,沁人心脾,第二杯是奔波勞碌的中年,苦味甚濃,但醒人耳目,喝到最后人老了,茶味就變得淡了,偶爾會有些澀。
如今我已步入耳順之年,在經歷了夢想中的甘甜和奮斗過程中的苦味之后,也許剩下的真的只有生澀了。不管怎樣,甜果也好,澀果也罷,播了種總是要收獲的,對于收獲的豐歉,最好的心態是不怨天尤人。
人都是要做夢的,盡管每個人的夢各不相同。夢既是荒誕詭譎的,也是飄忽不定的,聚則成形,散則化為烏有,有的時候夢也能塵埃落定,在哪怕是貧瘠的土地里生根。我年輕時,為了我的色彩斑斕的文學夢,付出的代價幾乎是我的生命。在我的夢傷痕累累已到了“談文色變”的地步時,我結識了李守田,他和我一樣,是語文教員,他才華出眾,有點桀驁不馴,我曾在板報上讀過他的舊體詩,才氣四溢,有一股小城盛不下的氣概。
那時正是我夢魂失落的時候,看不清人生的方向,有些書生意氣,是一個地道的憤青。彼時的李守田卻在自己硯田的一畝三分地里有滋有味地耕耘著,他勸我不要氣餒,不要指望一鳴驚人,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它們自會如潤物的細雨悄悄地融入你的生命當中,你便沒有煩惱了。這話打動了我。
我一直慶幸自己擁有一筆財富,這財富不是金錢珠寶,而是坎坷的經歷、甚至包括災難。養尊處優和平靜的象牙塔里的生活,對于一個人來說并非幸事,人的一生是由無數坎坷的鏈條連接起來的生命軌跡,這鏈條上扭結著的所有的痛苦、挫折、彷徨、迷惘、歡樂、成功,構成了我生命的樂章。
人生沒有定式,昨天的追求可能變成今天的否定,兒時的幻想常不期然成為奢侈的現實,看上去垂手可得的也許永遠失之交臂,不請自來的可能終生與你相伴,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又都是不可能的,你也許無奈,但你必須承受。人不應該被這種變數所左右,應執著地追求,愈挫愈勇的精神支撐你,人才會活得有意義。一面是熱烈,另一面是心靜如水,看重的是令人感奮的過程,不是結局,心態必須恬靜,動如脫兔,靜如處子。
怨天尤人,那是失敗者、怯懦者、逃避困難者的最可悲的選擇。是失去了自信力,是喪失了自尊后的絕望。生活本身并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生活是什么?是不斷更新、不斷認識世界、不斷適應自然與社會、不斷尋找、調整人生方位的過程。人要有健康的心態,既平和地笑看人生,又嚴肅地對待人生,展現自己的關照人生、關照生命的獨特方式,你便與你提煉的生活精髓同在,便與快樂正義高尚同在,便沒什么可遺憾和抱怨的。
能入世,入得很深,又要能出世,出得自如。我有一幅自書條幅,用于宅中補壁,“溫不增華,寒不改葉,物我兩忘,寵辱不驚。”這十六個字,不是自律,是一種寬慰,生活無論對你公與不公,都是正常的,不足為奇。
人生如茶,苦亦是甜。
(張笑天,著名作家,吉林省文聯主席,吉林省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有電影《開國大典》、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劇《孫中山》《太平天國》)
選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