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他在輪椅上摔下來,摔斷了股骨,大家紛紛前來詢問原因,他嘴角帶笑,說:“我是為了和太太相會,才開‘快車’的。”
他是地道的英國人,卻一直不改濃濃的美國口音,有人不解地問他為什么,他竟然調皮地說:“我怕我的美國太太接受不了,她會和我鬧離婚的!”
他在一本書的開頭這樣寫道:“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書的銷量減半。于是,我決定不寫什么方程式,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了愛因斯坦的一個方程式。我希望此舉不會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
你知道這位幽默風趣、開朗樂觀的人是誰嗎?他就是素有“當代愛因斯坦”之稱的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
霍金,這位被疾病“綁”在輪椅上長達40多年、全身不能動彈、不能說話的人,為什么還能笑得出來呢?
2006年6月,霍金第三次來到中國講學,由于不能說話,他只能依靠安放在眼鏡上的傳感器,通過眼球的轉動和臉部肌肉的抽搐,由計算機合成器替他“說話”。有時,僅一個稍微復雜點兒的單詞,就要耗去這位大科學家兩三分鐘,回答記者3個簡短的問題,他用了整整一個小時。盡管他“說話”如此困難,但卻仍不乏風趣地說:“中國的文化、食物我都感興趣,但我最感舉興趣的還是中國的女性,她們都很漂亮。”
40多年前,醫生就對霍金宣布,他頂多只能活兩年,可霍金一直活到了今天。他的身體雖然不能行走,可他的思想一直在遠行,從宇宙的起源,到遙遠的天體……這一切發生在霍金身上不可想象的奇跡,也許正是有了那對快樂的翅膀,那對載起他生命和靈魂輕盈飛翔的翅膀。
選自 《山東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