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馬克思在中國家喻戶曉,但對于只從教科書來了解馬克思的人而言,讀一讀戴維·麥克萊倫的《卡爾·馬克思傳》不無益處。
戴維·麥克萊倫是英國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知名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的信奉者。他對馬克思的成就給予了積極的肯定,認為:“不僅是在馬克思主義國家,馬克思的思想產生了影響。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不論我們是否贊同馬克思,他都已經塑造了我們對于世界的觀念”(《卡爾·馬克思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432頁)。這也反映了作者為馬克思作傳的基本態度,即對于馬克思“同情的批評”。這一態度,對于解讀歷史上任何一位真正的思想家都至關重要。同時,還可理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為何持久不衰、思想家輩出的原因。西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人沒有陷入對于馬克思偶像化、抽象化、神秘化的泥潭,而是多視角地解讀馬克思,甚至在與別的學派融合中發展豐富了馬克思的理論。正是這樣一批包括麥克萊倫在內的西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人,或對于馬克思思想進行純學術自由探討,或結合西方的社會歷史狀況,使馬克思的理論不斷在新時代煥發活力,使馬克思主義從十九世紀走向二十一世紀,一直散發出強大的理論魅力。
在馬克思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個年頭并寫出《資本論》的現代英國,馬克思的影響力甚微,但在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BBC第四電臺舉辦的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評選活動中,三萬多名聽眾參加了投票,最后卡爾·馬克思獨占鰲頭,以27.9%的得票率將獲得第二名的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遠遠拋在后面。這足以說明人們對馬克思理論貢獻的認識。
理解一位思想家,讀一部好的傳記很重要。好傳記不僅能使讀者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思想發展的歷程,還能讓讀者感受思想家獨特的人格魅力。思想家生活在特定時代中,傳記作者,首先要對于這位思想家的著作整體及個人資料、前人傳記、背景資料,進行系統、細致的研究。《康德傳》作者古留加說:思想家沒有別的傳記,他的傳記就是他的思想。貫穿戴維·麥克萊倫的《卡爾·馬克思傳》全書的主線,就是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提綱》中那句后來作為馬克思墓志銘的話:“哲學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作者引用了馬克思的著作、手稿、書信對馬克思的思想予以謹慎的詮釋、評價。整部書在敘述方面,基本是在時間與地點轉換中進行,特里爾、波恩、柏林——巴黎——布魯塞爾——科倫——倫敦,為了照顧到馬克思作為思想家與實踐家的主題,在倫敦部分著重分述了《資本論》寫作的理論與建立國際工人協會的實踐兩個方面。這是作者很獨特的一個處理。
跟隨麥克萊倫的敘述,從特利爾到倫敦,我們看到馬克思作為一個堅定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家與實踐家,一個探索資本奧秘的思想巨人、資本主義頑強的批判者與過去的諸多“書齋式”哲學家的不同。他不僅解釋世界、探索社會歷史的規律,而且要改變世界、對建立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社會,充滿了巨大的熱情并付諸行動。讀者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以亞里士多德式的博學寫出《資本論》的馬克思,還是一個在布魯塞爾組織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在國際工人協會發揮靈魂作用并起草《共產黨宣言》的馬克思,也是一個有著常人哀樂、終生在物質貧困中掙扎、不得不經常向恩格斯求助的馬克思。麥克萊倫感嘆道:流亡倫敦初期,在如此貧困中煎熬、苦惱,馬克思竟然能夠從事理論研究并寫出具有重要意義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這說明偉大的人并非沒有常人的苦難,其偉大之處就在于忍受并戰勝苦難,在苦難之中目標堅定、追求并力求成就其事業。誠如傳記附錄“馬克思的自白”中所言,自己的特點是“目標始終如一”,對于幸福與不幸的理解分別是“斗爭”與“屈服”,喜愛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而他喜愛的箴言則是:“懷疑一切”(《卡爾·馬克思傳》430頁)。
馬克思既是思想家也是實踐家。作為哲學家,他不滿于書齋式的玄思,認為在現實中要“消滅”(超越)哲學,并且沒有留下傳統意義上“典型”的哲學著作;做為經濟學家,他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家財富增長、工人階級受剝削的秘密,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其目的是摧毀的而不是建構的,因此其經濟學有著太多的政治與社會意義;作為政治學家,他寫下了大量杰出的時事評論,積極參與了變革社會的政治活動,提出階級斗爭學說,其學說又與社會經濟結構密不可分。作為歷史哲學家、作為社會學家,在他的文本中找到不傳承的線索。因此,按照傳統意義將馬克思劃歸任何單獨一方,都容易造成強調某一個方面時而遮蔽了別的方面的錯誤。由此,也說明了馬克思思想的豐富性與可詮釋性。麥克萊倫說得不錯:“由于有力地綜合了歷史、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馬克思的社會理論就成為十九世紀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第434頁)。因此,傳統的將馬克思理論三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是一家之言。而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兩分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也不盡然。
如果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那么,通過對歷史上的思想家思想的詮釋,真正的思想家也都活在當代。在當代全球化浪潮中,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依然存在。民族的、個人的、國家的、階級的利益沖突愈演愈激烈。經常看一看馬克思的理論,有助于我們更好解決這些矛盾。馬克思對于社會現實的懷疑批判的精神,也有助于我們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有助于人更自由、全面的發展。
(《卡爾·馬克思傳》(第3版),戴維·麥克萊倫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版,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