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穩心顆粒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各種心律失常病人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均常規口服抗心律失常藥,治療組加服穩心顆粒每次1袋,每日3次,28d為1個療程,觀察兩組臨床癥狀、心電圖、24h動態心電圖變化。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心律失常發作明顯減少,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86.67%,與對照組的63.33%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穩心顆粒對心律失常病人有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心律失常發作的作用。
關鍵詞:穩心顆粒;心律失常;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R541.7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51-02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也是引起各種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律失??砂l生于各種心臟病病人,而單純用西藥治療心律失常多有致心律失常等毒副反應,且療效欠理想,部分心律失常呈持續性發作或反復發作,因此治療心律失常以及降低心律失常導致的病死率對降低心臟病總病死率意義重大?,F對60例心律失常病人,在常規抗心律失常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穩心顆粒治療,療效明顯,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例為我科2007年1月--2007年5月診治的門診或住院病人,符合《實用內科學》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7~72)歲,平均52.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5例,冠心病10例,肺源性心臟病1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心肌炎3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2例,無誘因7例。對照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18~71)歲,平均54歲;既往有高血壓病4例,冠心病11例,肺源性心臟病2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心肌炎3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3例,無誘因6例。兩組病人均不同程度出現心悸、怔忡、心煩、胸悶、氣短、疲乏,脈促、結、帶、數或遲等。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電圖 頻發室性早搏24例,頻發房性早搏19例,心房顫動8例,竇性心動過速15例,房室傳導阻滯3例。其中室性早搏合并房性早搏9例。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除對病因治療外,室性早搏給予慢心律、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房性早搏給予美托洛爾、胺碘酮等,心力衰竭者結合毛花苷-C(西地蘭)、地高辛和利尿劑。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穩心顆粒(步長制藥公司生產)每次1袋,每日3次。治療28d為1療程,治療期間每天記錄心率,每周心電圖檢查1次,治療前后做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所有病例癥狀改善、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制定的《常見心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修訂標準》;中醫癥狀療效評定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判定標準。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心律失常歸屬于祖國醫學“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臨床表現以脈象異常為特點,其病機可責之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脈絡瘀阻。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陽氣虛弱,無力鼓動血脈,則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心動悸。所以治當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兼以活血通絡,以復脈定悸。穩心顆粒正是以黨參、黃精、三七、甘松、琥珀為主要成分的補虛滋陰活血方藥。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黨參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和解聚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狀動脈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黃精具有降脂、抗動脈粥樣硬化、降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三七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減慢心率,抑制竇房結及異位起搏點的自律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環,調節心肌缺血、缺氧狀態;甘松具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甘松中含纈草酮具有膜穩定作用,能阻斷折返激動,有效治療室性期前收縮。
本組臨床研究顯示:穩心顆粒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減少24h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總數,并能改善各種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顫動、竇性心動過速、傳導阻滯)的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
作者簡介:孫小紅(1966—),女,畢業于山西中醫學院,副主任醫師,現工作于山西省中醫院(郵編:030012)。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