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63.5 R256.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76-01
肺栓塞是內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病理生理綜合征。由于急性肺栓塞(APE)右室功能不全,病人病死率極高。因此探討一個能簡單快速評估急性肺栓塞預后的指標十分必要。近年來發現血漿肌鈣蛋白(cTn I)水平在肺栓塞診斷方面有一定的意義。大面積及次大面積肺栓塞cTn I增高,考慮與右室功能障礙有關。本文旨在探討cTn I與右室功能、APE預后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我院2001年2月—2006年5月確診的APE病人井進行cTn I檢查29例,其發病后均行心臟超聲多普勒檢查,觀察右室運動狀況、右室大小。確診方法:肺動脈造影6例,螺旋CT計算機斷層攝影術肺動脈造影15例,臨床診斷者8例,臨床診斷者,根據胸憋、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心電圖新出現ST或ST cTn I ,血氣分析低氧血癥、低碳酸血癥、心臟B超提示有肺動脈高壓或右室增大功能障礙,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APE病人。29例中,男19例,女10例;年齡(54.9±10.4)歲;基礎病肺、腎、子宮術后7例,下肢靜脈病變4例,骨折8例,惡性腫瘤5例,不明原因5例。根據cTn I水平將病人分為兩組,A組cTn I≥0.1ng/mL11例,B組cTn I<0.1ng/mL 18例。兩組年齡及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1.2 診斷標準及其分類 根據中華醫學會急性肺栓塞診斷指南,將病人分為大面積肺栓塞[血壓<90/60mmHg(1mmHg=0.133kPa),持續15min或核素肺掃描灌注缺損>7個肺段]、次大面積肺栓塞(不符合大面積條件但出現右心功能不全者)及非大面積肺栓塞(不符合大面積條件及次大面積條件者)。
1.3 治療方法 A組11例中7例行尿激酶溶栓;B組18中2例行溶栓治療。全部病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
2 結 果
A組11例中,大面積肺栓塞6例,次大面積栓塞5例,合并低血壓、休克5例,死亡3例。心臟B超發生肺動脈高壓5例,右心擴大6例。B組18例中,大面積肺栓塞3例,次大面積栓塞5例,非大面積栓塞10例,合并低血壓、休克2例,死亡2例。心臟B超發生肺動脈高壓6例,右心擴大3例。兩組在大面積肺栓塞、肺動脈高壓、右室擴大、低血壓休克、病死率及cTn I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cTn I為微小心肌細胞損傷時敏感性與特異性較高的標記物,可出現于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心肌缺血性疾患。越來越多研究發現,cTn I升高還見于非缺血性心臟疾病病人。且有研究發現,以肺動脈高壓、右室功能障礙為主的疾患,如急性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者cTn I升高,其升高程度與病人的預后密切相關。Meyer等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雙盲研究,36例APE者入選,其中14例cTn I呈陽性者中,只有2例右室直徑正常;而16例右室擴張病人中,10例cTn I升高,cTn I陽性與右室擴張具有顯著相關性(P=0.009)。因此推斷,右室擴張及右室功能障礙可能是肺栓塞病人cTn I升高的原因。國外文獻報道,部分APE病人cTn I升高,且與肺栓塞危險分層及預后密切相關,它可替代床旁心臟超聲來評估肺栓塞預后。本組結果也顯示,cTn I與大面積肺栓塞、低血壓休克及病死率相關,與右室擴張及右室功能障礙相關,因此可作為肺栓塞的預后評估。
作者簡介:張玲(1961—),女,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主任醫師,現工作于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郵編:041000);文建平、劉瑞芳,工作于山西省臨汾市人民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