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炎癥因子及丹參對炎癥因子的干預作用。方法 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病人56例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予以基礎治療,治療組28例在基礎治療上加丹參治療,另選糖尿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20例為非治療組。結果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a)、白細胞介素-6(IL-6)明顯高于非治療組;治療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病人炎癥因子明顯升高,丹參能明顯減低炎癥因子。
關鍵詞:糖尿病;血管病變;炎癥因子;丹參
中圖分類號:19587.1 R25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177-0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主要并發癥之一,也是并發糖尿病足的主要因素。其血管病理改變主要是血管狹窄、血栓形成、局部循環障礙,其病變基礎是血管粥樣硬化。臨床表現為:肢體皮膚干燥,彈性差,皮色變暗。手足麻木、刺痛,間歇性跛行及休息痛,動脈波動減弱或消失等,嚴重者可引起手足潰爛、感染化膿甚至壞死,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及生命。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試圖觀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病人代表性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TNF-a)、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及丹參對其干預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人選標準 人選者均為2型糖尿病病人伴有下述癥狀之一,手足麻木、刺痛、冷感,間歇性跛行及休息痛。查體:足背或脛后或胭動脈波動減弱或消失。全部病例經B超證實存在下肢動脈、靜脈血管病變。排除嚴重心腦腎病變及肝功能不全、嚴重出血性病變、嚴重全身感染、腫瘤、免疫性疾病。
1.2 一般資料 選擇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病人56例,其中男28例,女28例,年齡(63.5±2.6)歲,隨機分為治療組(18例)與對照組(28例)。兩組年齡、性別、基礎病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選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20例為非治療組。
1.3 方法
1.3.1 標本處理 非治療組采血1次。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在治療前后各采血1次。檢測各組CRP,TNF-a,IL-6的含量。方法:于清晨空腹肘靜脈采血4mL,置于試管中離心10min,分離血清后分裝于3個試管中,置于-70℃冰箱中保管。
1.3.2 TNF-a,IL-6測定 TNF-a,IL-6測定均采用ELISA法。血清TNF-a測定試劑盒由上海森雄公司提供,血清IL-6測定試劑盒由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射免疫所提供,由本院科研室測定。
1.3.3 血清CRP測定 血清CRP采用膠乳免疫增強比濁法試劑盒,試劑盒由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開發中心放射免疫所提供,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所有病人治療前后都監測肝腎功能情況,由我院檢驗科測定。
1.3.4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以常規治療加丹參注射液30mL,1次/日,靜脈輸注,療程15d。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下肢缺血癥狀的輕重劃分等級。天效:治療前后無變化者;有效:部分改善(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部分減輕,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較治療前增加1倍或1倍以上);顯效:明顯改善(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明顯減輕或消失,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較治療前增加2倍或2倍以上);惡化:癥狀加重(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加重,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較治療前縮短)。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檢驗及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 果
2.1 患肢缺血癥狀的改善(見表1)
2.2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炎癥因子CRP,TNF-a,IL-6的水平及丹參干預效果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與非治療組比較CRP,TNF-a,IL-6明顯增高;治療組、對照組兩組治療前比較CRP,TNF-a,IL-6無統計學意義,但治療后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2.3 不良反應 觀察期間病人肝腎功能無異常,無不適感。
3 討 論
CRP是一種敏感的、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與炎癥程度相關,它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危險因子;IL-6屬細胞因子類炎性遞質,它的升高可加重炎性反應,使血管斑塊不穩定,導致血栓形成;腫瘤壞死因子能引起細胞壞死、新生血管形成,血栓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病人炎癥因子CRP,TNF-a,IL-6明顯高于未合并下肢血管病變者,說明下肢血管病變過程,炎癥起重要作用,它在不穩定斑塊的發生、演變及破裂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符合糖尿病血管病變演變的機制。
丹參是我國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現已發現具有抑菌、抑腫瘤、抗凝血以及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在心血管及消化內科的多種研究中證明丹參可顯著降低CRP,TNF-a,IL-6水平,具有抑制炎性反應,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甚至有研究證實丹參可明顯抑制或下調動脈壁血管細胞黏附分子表達,能穩定并縮小血管斑塊。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丹參具有較強清除CRP,TNF-a,IL-6作用。丹參通過降低炎癥因子,有力地改善病人下肢血液循環,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減輕病人臨床癥狀。
當然,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機制復雜,本研究主要從炎癥因子一個方面進行探索,對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發展階段與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未曾深入探索;而且丹參對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治療的其他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觀察。
作者簡介:李芳平(1974—),女,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現工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郵編:510602);寧艷輝,工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