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穩心顆粒聯用阿替洛爾對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冠心病病人5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硝酸酯類、鈣拮抗劑,視情況給予調脂、降糖、降壓等治療,同時停服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口服阿替洛爾25mg,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穩心顆粒9g,每日3次,連服4周。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82.1%,優于對照組的71.4%(P<0.05)。心電圖各項指標無明顯變化,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結論穩心顆粒治療冠心痛室性早搏療效肯定,副反應少,與受體阻滯劑聯用效果更好。
關鍵詞:穩心顆粒;阿替洛爾;冠心病;室性早搏
中圖分類號:R541.4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50-02
為尋求療效可靠、長期應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治療方法,現將應用穩心顆粒聯用阿替洛爾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28例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院門診及住院冠心病室性早搏病人56例,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男36例,女20例;年齡38歲~81歲(46歲±12歲);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18例,心肌梗死21例,心絞痛12例,心功能不全9例,吸煙史者18例,糖尿病10例,高血壓病16例,血脂異常20例;病程3d至3個月(20d±13d)。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兩組基礎疾病、性別、年齡、病程等具有可比性。排除妊娠期婦女、洋地黃中毒、水電解質代謝失調及酸堿平衡紊亂所致室性早搏、有癥狀的病態竇房性綜合征、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及拒絕用穩心顆粒治療者。
1.2 方法 兩組病例均給予冠心病常規治療(阿司匹林、硝酸酯類、鈣拮抗劑、抗凝劑,并視情況糾正心力衰竭、降糖、調脂、降壓治療),停服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口服阿替洛爾片25mg,每日2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穩心顆粒(中國中醫研究院研制,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9g,每日3次,連服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做12導聯心電圖、Holter,記錄心率、p-R間期、QRS時間及形態、ST-T、Q-T間期等。化驗血液生化指標及肝腎功能,觀察并詳細記錄病人,臨床表現及藥物不良反應。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及Holter檢查恢復正常或室性早搏明顯減少達7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心電圖及Holter檢查室性早搏較原來減少50%~70%;無效:臨床癥狀及心律失常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上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 兩組Holter及常規心電圖各指標比較(見表2)
2.3 安全性 觀察組28例病人有1例出現輕度腹脹、惡心,1例上腹不適,均未影響治療,無其他不良反應,病人順從性良好。
3 討 論
冠心病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見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處于易損期的室性早搏更具危險性,主要治療原則是病因治療,如抗血小板、抗凝、擴張冠狀動脈、減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保護血管內膜、穩定斑塊。而抗心律失常藥物選擇卻不盡如人意,幾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國際上許多大規模,臨床試驗已證實了這一點。值得提出的是近幾年來中藥抗心律失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有很大進展,已有的臨床報道顯示,中藥療效與西藥療效相當或優于西藥,但其遠期療效好,毒副反應小,生活質量高,不增加病死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及心電圖療效均優于對照組。與國內研究結果相似。穩心顆粒主要成分是黨參、黃精、三七、甘松及琥珀等,具有滋陰補虛、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益氣養陰、寧心安脈、定悸安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穩心顆粒方劑組成有抗血小板、降脂、降壓以及增加冠狀動脈血供、減慢心率、減少心肌氧耗、抗心肌缺血等作用。甘松中所含纈草酮具有膜穩定作用,可延長動作電位時程,有效治療室性早搏。甘松提取物對兔心室肌細胞鈉通道和L-鈣通道有抑制作用。改善細胞內鈣超載和細胞內高鈉狀態,減少觸發活動和折返,從而產生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有效抗心肌缺血治療基礎上,應用既有降低心肌氧耗量、抗心肌缺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又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β受體阻滯劑,聯用穩心顆粒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療效可靠,副反應少,有其廣闊應用前景。
作者簡介:王少學(1957—),畢業于新鄉醫學院,主任醫師,現工作于河南省原陽縣人民醫院(郵編:453500);沈紅霞、張秀枝,工作于河南省原陽縣人民醫院。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