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cTn I)與心室重構、心功能的關系。方法 對59例CHF(NYHA分級Ⅲ級~Ⅳ級)病人分別于入院后第2天抽血測量cTn I水平,同時觀察分析病人左心房內徑(LAd)、左心室內徑(LVd)、室間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作為心室重構的指標。結果 隨著心功能的惡化血清cTn I濃度在升高,與健康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cTn I正常組比較,cTn I升高組LAd,LVd,IVS,LVPW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cTn I的監測對判斷心力衰竭病人心肌損傷是一個高度敏感和特異指標,對判斷心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也有一定價值。
關鍵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肌鈣蛋白 I;心室重構
中圖分類號:R541.6 R25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64-02
心臟心肌肌鈣蛋白l(cTn I)檢測是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中的一項重要進展,已先后用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估計梗死面積、判斷溶栓效果、預測不穩定型心絞痛預后、判斷超常耐力鍛煉對心肌的影響和高血壓病病人運動負荷時的心肌損害等方面,但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方面研究的并不多。本文旨在探討cTn I與CHF病人心事重構、心功能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59例,其中男27例,女32例,年齡41歲~74歲(52.4歲±6.1歲)。按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心功能Ⅲ級24例,Ⅳ級35例。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另設健康對照組22名均為我院健康體檢者。
1.2 方法
1.2.1 cTn I的測定 病人人院后第2天空腹采靜脈血,3000r/min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cTn I,試劑盒購自Beckman公司,以cTn I大于0.16ng/mL分為cTn I升高組和正常組。
1.2.2 超聲心動圖檢查 測量左心房內徑(LAd)、左心室內徑(LV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間隔厚度(IVS)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得以數據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病例組與健康對照組cTn I水平比較(見表1)
2.2 cTn I正常組與cTn I升高組心臟參數比較(見表2)
3 討 論
CHF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是各種病因導致心肌損傷的最后結果。一旦發生CHF,即使沒有其他損傷的情況下,也會有心肌細胞損傷。徐巖等認為CHF病人有心肌壞死現象,這種階段性灶性壞死現象參與了心力衰竭的進行性惡化過程,而cTn I是反映心肌損傷、壞死的特異性指標,是心臟特異性結構蛋白,伴隨心肌細胞的損傷而釋放人血,可用來檢測心肌損傷,是心肌細胞損傷的標志。本組研究發現,隨著心功能的惡化,cTn I在升高,由于排除了心肌梗死引起的CHF,說明CHF時同樣存在著心肌損傷。神經內分泌、免疫損傷等病理機制及缺血、缺氧致使CHF時心肌細胞膜受損,又由于cTn I分子量小,更易從心肌細胞彌散出來,在心肌細胞損傷早期,游離于細胞漿中cTn I釋出細胞外,使血清cTn I水平升高。惡化、頑固性心力衰竭時,以固定形式存在的cTn I不斷釋出血清水平持續升高。有研究發現,慢性心力衰竭病人cTn I的升高并非冠狀動脈缺血所致,而與心力衰竭本身有關,確切機制尚不明確。cTn I增高可能與長期心力衰竭、心臟擴大、心肌內血管間隔增大、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部分心肌變性、纖維化及出現小塊的非鄰近區域的心肌壞死有關,其心肌損傷是心力衰竭的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cTn I正常組相比,cTn I升高組LAd,LVd顯著增高(P<0.05),IVS,LVPW顯著降低(p<0.05)。隨著血清cTn I增高,心腔呈擴大趨勢,心壁厚度呈現下降趨勢,心臟出現離心性肥厚傾向。血清cTn I所反映的微小心肌損傷可引起心肌重構,CHF病人血清cTn I升高的最后共同通路是心肌細胞的損傷和死亡,并最終損傷心肌的收縮裝置,減少存活心肌細胞總數,導致心肌重構。
血清cTn I的監測對判斷心力衰竭病人心肌損傷是一個高度敏感和特異指標,對于判斷心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也有一定
作者簡介:武振林(1973—),男,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主治醫師,現工作于山西省曲沃縣人民醫院(郵編:043400)。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