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生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90例CHF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治療。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1%,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結論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生脈注射液治療CHF優于單純常規抗心力衰竭治療。
關鍵詞:生脈注射液;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5 R28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39-02
慢性心力衰竭(CHF)屬中醫“胸痹”的范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由于其基礎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合并癥較多,往往治療效果較差,雖然近幾年基礎和臨床研究已取得可喜進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成為長期以來一直是困擾醫療界的一大難題。如何早期、合理的藥物治療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質量的關鍵。我科2000年1月—2006年7月對45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生脈注射液治療,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0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90例,診斷均符合《內科學》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病例選擇標準符合《中藥新藥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導原則》,心功能按美國紐約協會(NYHA)分級為Ⅱ級~Ⅳ級。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41歲~82歲,平均65.45歲;病程7個月至10年,NYHA心功能級:Ⅱ級10例,Ⅲ級22例,Ⅳ級13例;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3例,擴張型心肌病9例。對照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齡46歲~81歲,平均64.32歲;NYHA分級心功能分級:Ⅱ級12例,Ⅲ級23例,Ⅳ級10例;冠心病21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擴張型心肌病10例。兩組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各種辦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明顯的肝腎功能異常者。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病人人院后常規給予利尿劑、洋地黃類、擴血管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治療2周,入院后均給予吸氧,限制鈉鹽攝人,糾正酸堿失衡和電解質紊亂。治療組加用生脈注射液(華西醫科大學制藥廠生產)40mL~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稀釋后靜脈輸注,血糖高者用生理鹽水稀釋,每日1次,2周為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及中醫證候評分和心率變化情況,并做12導聯心電圖、血尿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檢查,同時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耐受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癥狀、體征完全緩解,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者;有效:癥狀、體征部分改善,心功能改善I級;無效:癥狀、體征無好轉,心功能無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心率變化比較(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
3 討 論
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于中醫學的“胸痹”“心悸”等范疇。中醫學認為,CHF主要病機是心之氣血陰陽不足,其中又以氣陽不足為要。“心主血脈”即是心推動血液在脈道中的運行,若心之氣陽不足,推動無力,血行瘀滯,心血淤阻,因此,在治療上應補益氣血、溫陽通脈為主。
生脈注射液為人參、麥冬、五味子提取制成,具有益氣復脈、溫陰化淤、養陰生津等作用。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津;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益氣收斂。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生脈注射液能通過抑制Na+-K+-ATP酶的活性而影響Na+-K+和Na+-Ca2+交換,使Ca2+內流增加,產生心苷樣效應而改善心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減少血液淤滯,改善心力衰竭癥狀。同時還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提高機體抗缺氧能力,清除氧自由基,保護心肌的作用。臨床常用劑量的生脈注射液,對CFIF病人在用藥即刻確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前后負荷,降低心率,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本組資料顯示:在常規治療CHF的基礎上合用生脈注射液,療效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未見不良反應,說明生脈注射液佐治CHF療效好,而且使用方便,未見明顯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尤其是廣大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作者簡介:程風儀(1968—),男,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主治醫師,現工作于山西省中醫研究院仙西省中醫院(郵編:030012)。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