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阿司匹林聯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UAP)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0例UAP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等常規治療,治療組織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兩組療程的為7d。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67%,優于對照組的63.33%(P<0.05)。對照組發生心肌梗死2例(6.67%),治療組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在常規治療基礎土加用低分子肝素鈣,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絞痛發作,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率。
關鍵詞: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鈣;不穩定型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541.4 R25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349(2007)12-1263-02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表現形式之一,治療上主張早期開始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療,我院對60例UAP病人采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1年一2007年收治的UAP病人6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64±12)歲;按照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制定的標準分類:初發勞力型心絞痛7例,惡化勞力型心絞痛36例,靜息型心絞痛4例,梗死型心絞痛7例,變異性心絞痛6例。所有病人在開始治療前的48 h內均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史,且無嚴重原發性高血壓、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減少(<100×109/L)及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等抗凝治療禁忌證。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伴發疾病、危險因素、心絞痛類型及心絞痛危險度分層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阿司匹林(100~300)mg/d,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酌情加用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心絞痛發作時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100U/kg體重,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療程7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檢查血小板計數、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g)和24h動態心電圖等臨床指標。用藥期間記錄心絞痛發作情況,對比口服硝酸甘油用量,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心性死亡的發生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有無出血傾向。每日1次12導聯心電圖(ECG)常規檢查,心絞痛發作時即刻查ECG,對比治療前后靜息ECG變化,觀察治療前后24h動態心電圖心肌缺血次數、持續時間和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心肌缺血以ST段水平或下斜型壓低為診斷標準,在J點后0.08 s處壓低≥0.05mV,每次持續時間在1min以上,記錄治療前后ST段壓低發生的次數、 24h內ST段壓低的總時間、24h內心絞痛發作含化硝酸甘油片劑(每片0.5mg)的片數。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勞力型心絞痛分級改善>2級,缺血性ST段下移減少>0.10mV或者心絞痛分級改善I級,ST段恢復正常;好轉:心絞痛改善I級,缺血性ST段下移減少(0.05~0.10)mV。自發型心絞痛在原生活習慣下,心絞痛完全控制,ECG改變同上為顯效;心絞痛次數減小,ECG改善為好轉;心絞痛癥狀及ECG均無改善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4周內治療組無一例發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對照組發生2例(6.67%)。治療組無死亡,對照組死亡4例,死亡4例均有糖尿病病史,且均為高危病人,死亡原因其中2例為高齡,肥胖老年病人,因嚴重持續性心肌缺血(缺血發作時,心電圖多個導聯ST段水平型壓低達(2mm~4mm),誘發急性左心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另2例病人因心絞痛誘發心室顫動死亡(其中1例原有心肌梗死病史)。治療組顯效20例(66.67%),好轉6例(20.00%),無效4例(13.33%),總有效率86.67%。對照組顯效14例(46.67%),好轉5例(16.67%),無效11例(36.67%),總有效率63.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4例因注射部位過淺,出現皮下淤血斑,其中1例表現皮下血瘡,改換注射部位后逐漸吸收。
2.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3 討 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及所伴隨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是UAP和其他急性動脈綜合征(Q波心肌梗死和非Q波心肌梗死)猝死的病理生理機制。而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及搭橋術均屬有創性治療,在基層難以開展,且有些病人也難以接受。
低分子肝素為從肝素分離或降解而來,分子質量4000D~6000D,抗凝作用強,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為普通肝素的(2~4)倍,不易引起出血和血小板減少。目前主張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高危病人應積極治療,除使用阿司匹林等治療,并主張采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本組研究結果發現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療UAP,療效好,無嚴重出血。可顯著減少UAP病人缺血的發生率、缺血嚴重程度、缺血總時間及缺血所伴隨的室性心律失常,減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對控制心絞痛發作及防止AMI均有良好療效,總有效率達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33%(P<0.05)。
總之,低分子量肝素治療UAP,療效滿意,方法簡單,使用方便,安全,用藥期間無需實驗室監測,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簡介:韓文麗(1965—),女,畢業于長治醫學院,副主任醫師,現工作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心醫院(郵編:030008)。
(本文編輯 郭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