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冶村是個名氣不大的地方,面積大約1平方公里,有2000多口人,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小麥和葵花,春秋時系晉國領地,戰國間為趙國管轄。除此之外,位于國家級貧困縣河北平山縣內的這個小村再無值得稱道的地方。但在這個普通的村內有一只“巨龜”,并且地下8米藏著一個海底世界,海底世界里面有各類活生生的海洋魚類。而巨龜與海底世界都屬于東冶村農民范海庭。
范海庭是一位農民,1947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縣平山鎮東冶村,兄弟四人,家境貧寒。身為兄長,范海庭12歲就替父親磨香油,16歲跟姨媽學會了做衣服,18歲學木匠,23歲結婚,在接下來的17年里吃盡人間寒酸苦,生活也僅能維持溫飽。1987年到了40歲時,他開始養鱉,自此,他的人生開始了一系列傳奇。
1987年改革的春風吹遍大地,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使得東冶村村委會作出了劃給范海庭一個廢磚窯地(近2萬平方米)并簽訂40年使用合同的決定。從未養過鱉的老范,便連湊帶借了3萬元買了2000只鱉開始養殖。但不到一個月就死了400只,緊跟著1500個鱉蛋沒能孵出幼鱉。這些失敗都沒有擊倒范海庭。在失敗后吸取教訓,范海庭總結出全國第一個大棚養鱉成功的經驗。到了1989年,他家里的鱉已經達到七八萬只,但那時市場上的鱉價卻跌到了最低點24元1公斤,使得他賺錢還債的打算成了泡影。
1990年,就在范海庭一身債務的尷尬時刻,河北科技報社的一位記者去報道日光大棚種植技術,意外發現他的大棚里竟然“種”的是鱉,刊登出來后成了震驚全國的奇聞被紛紛轉載,而也是在那時,鱉價開始上漲。范海庭的生活開始了好的變化,之后他還被評為全國勞模。
1996年,在自己村里見到了溫家寶總理和經過交談后,年過半百的范海庭好像充滿了干勁,也好像感染了總理的大智慧,開始多元化發展特種養殖,并打算在村里建一個海洋世界。他為了提煉、組織宣傳賣點,提升旅游的附加值,通過自己設計制造水上自行車,買來獨具特色的水上步行球,花巨資搞漂流等方法,努力提升東冶村的知名度吸引各地的游客。
此外,小學三年級文化的范海庭還造出甲魚酒,其中更含有深海魚油中才有、被譽為“血管清道夫”的20碳5烯酸物質和被譽為“護腦專家”的22碳6烯酸物質,已經通過國家果類及農副產品加工監督檢驗中心的認證,并獲得了國家專利。隨著近幾年旅游熱的興起,東冶村的東方巨龜苑分別獲得了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河北省國防科普教育基地、國家三A級旅游景區等稱號。依靠當年溫總理提示的發展思路,在自身的努力下,范海庭開始給自己和所在的一方水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福祉。以上由央視鄉約節目特點供稿。(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供稿)
查詢節目內容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電話:010-62141770 62140521,或登陸主頁http://www.cctv.com/program/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