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開放性思維和承擔風險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基因有關。
富豪榜每年都有一些更年輕的企業家,以更多的資產擠入進來。我們除了佩服他們的膽識和智慧外,難免有些嫉妒。這些人跟我們是一樣的中國人,怎么他們就這么幸運?
中國人的文化是天道酬勤的儒家文化,從小我們被家長和社會植入一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努力一定能成功。可是當我們進入社會想拼命努力成功時,發現并不是這么回事。怎么我們往死了努力也沒成功,而鄰居家的二小子沒看怎么努力卻成了城中的首富?當發生的事實與我們的觀點不相符時,我們就會產生焦慮,心理學把這種焦慮的心理稱為認知失調。
我們怎么解決這種焦慮呢?心理學的實驗證明,人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使它符合事實,當觀點與事實相符了,人的焦慮也就消除了。然而,一個人從小就被灌輸的觀點要轉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過程。隨著我們對不斷出事的企業家的消息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幸災樂禍,一些新生代企業家的成功又給我們帶來新的焦慮。那些三十歲左右的企業家們的成功似乎同“關系”和“空子”扯不上關系呀?
于是,心理學家的研究又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來解決心理失調。
同企業家接觸多的人,一定會有一種感覺:就是企業家不論大小,他們大多數身上好像都有一些共性:膽大、說話簡潔,做事利索,堅持己見等。于是學者們寫了很多書,研究企業家的性格,并得出了一些流行的觀點:某些特殊的性格因素決定了企業家們的成功。
對我們這些不是企業家,并渴望成為企業家的人來說,我們感興趣的并不是企業家擁有怎樣的性格,而是企業家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是后天,我們總會有希望通過努力,甚至也不惜用拉關系鉆空子成為企業家,爸爸不行還有兒子,兒子不行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愚公移山總會登上富豪榜的。如果是先天,我們就死了心吧,趁早干點別的。
企業家的性格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后天決定的?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個最為大家接受的觀點是:先天加后天一起決定了性格。可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一項心理學的實驗終于對這個爭論畫上了一個句號。這個實驗的結論是:人的性格有70%是爹媽給的。因此,我們能不能成為企業家,70%是同我們的努力沒關;同樣,鄰居家二小子盡管上學不如我們,小時候還經常被欺負,可他身上的發財基因是我們沒有的。
這個實驗簡單而巧妙,實驗條件極為嚴格。明尼蘇達雙生子研究中心的兩個教授,用了11年在全世界找到56對,一出生就被不同人家分別領養的同卵孿生子。由于人的基因結構只有在同卵孿生子身上才百分百一樣,如果這些在不同環境長大成人的同卵兄弟、姊妹或兄妹,性格中相似的地方多就證明先天的作用大,反之就是后天的作用大。結果對63對孿生子的實驗證明:他們的性格有至少70%以上是相同的!受這個實驗的啟發,又有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專門對被領養的人群做過各種研究,其中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領養的人長大成人后,混得普遍不如養父母。科學家們的解釋是,生孩子不能養的人,自控能力一般不如能領養孩子的人。
難怪當我回到30年前下鄉的地方,一看那些原來曾受批斗的地主富農的后代,又成為村里第一批蓋新房的人。我問當年的房東大媽:“咱家也是三個兒子,隔壁老李家也是三個兒子,可是人家那三個兒子怎么就那么有出息,一個是村長,一個開磚場,一個是全縣最大養雞場的廠長?”83歲的老太太一句話把我說得瞠目結舌:“人家的種兒好。我們家的老頭子掉個樹葉都怕砸腦袋。這三個兒子,也都跟他爹一個樣,吃屎都搶不上熱的!”
2006年出版的書《本能——發掘你的企業家基因,獲得商業成功》的作者不是學者,而是每年有40多億美元營業額的、世界最大的市場服務公司的CEO。他在書中公開宣稱,基因實驗證明:企業家的開放性思維和承擔風險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基因有關。當然RDR4基因多的人,不僅僅是企業家,所有多動癥的病人也都表現出高出平均數量的RDR4基因。因此,當人類在試圖治愈那些多動癥的兒童時,不知扼殺了多少比爾·蓋茨。
編輯 陳 瑋
E-mail:chw@shangjie.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