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武當道教建筑的水文化意蘊

2007-12-31 00:00:00
理論月刊 2007年12期

摘要:本文以水文化的視角對武當道教建筑進行分析,從道家的尚水思想、武當道教的敬水神特質以及武當道教建筑選址的親水特征等方面,考察武當道教建筑的水文化意蘊。

關鍵詞:武當山; 道家; 道教建筑; 水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12-0071-04

武當山素有“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譽。明永樂年間,北建皇宮,南修武當,共建成9宮8觀等33處宮觀庵廟及20座亭臺和46座橋梁等大規模的建筑,為世人留存了獨具匠心的道教建筑群。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今天,當我們去認識武當道教建筑時,不僅要考察其外在形式,而且還要發掘其形式背后的文化意蘊。本文從道家尚水思想、武當道教建筑的敬水特質、武當道教建筑選址的親水特征等視角對武當道教建筑作一些分析,解讀其背后的水文化意蘊。

一、 從《道德經》看道家尚水思想

道家,是以先秦老子關于“道”的學說為中心的學派。老子的傳世之作——《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原典。《道德經》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思想體系,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構成、變化和本原,“道”成為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但老子深知,“道可道,非常道”,[1]“道”幽深玄遠,一般的解釋,容易落入俗套,難以把握住“道”的真諦,只有用心去領悟,才能接近于“道”的本質涵義。《道德經》用水的特性作比喻,讓人們體悟“道”的真義。如《道德經》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2] 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3]這里,老子概括了水的顯著特性和作用,即:(1)水很柔,它能隨方就圓,隨物賦形,但水也有強大的威力,能以柔克剛。老子看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4]水雖然柔弱,但點點滴滴的水珠持續地沖擊,卻具有無堅不摧的威力,即所謂“水滴石穿”。(2)水具有謙下不爭,常清常靜的特性。水常往低處流,它甘處于人們所厭惡的卑下、污穢、陰濕之地,卻能去高就下,避實歸虛,體現出處下不爭的品質;水能自我潔凈并且潔凈他物,具有常清常靜的特性。(3)水是生命之源,能潤澤滋養萬物,使動植物生生不息。水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卻從不與萬物相爭,體現出水的慈愛萬物的品格。

因此,圣人應該仿而效之:“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5]立身處事應如水居卑下之地那樣謙下,心應如水淵那樣清明沉靜,兼容百流;與人交往應如水滋養萬物那樣慈愛無私,而不求回報;說話如水那樣汛期而至,不言而信;治國應如水那樣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做事應如水那樣滌污去穢,平定高下,不逞能而能;行動應如水那樣,善于順應時勢。老子是把水的特性放在哲學層面上思考的,他從自然物的表面的、個別的認識出發,深入地對事物的內在本質、普遍法則進行把握,以水之德喻道之德。老子如此倡導水德,意在引導人類謙下不爭、以柔克剛。

如果從文化的視角來看,道家尚水的思想揭示出了水的文化魅力,賦予了水文化以豐富的內涵,它必然影響道教建筑的設計理念和營造道教活動理想環境的行為。建筑是“人們為了實現自身的生活而建造的環境或環境構架”,[6]如果其“環境構架”是專門放置道教神仙,供道士、信眾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就是道教建筑。武當道教建筑的設計與營建,就很好地詮釋了道家貴柔尚水的意蘊。如在武當山,無論是官道還是神道的選線,都是蜿蜒曲折,如流暢的水體,與山水地貌自然融合。沿途的宮觀廟宇,也都遵循著背山面水的基本設計理念,并通過一定的建筑形態,追求著道家貴柔尚水的思想境界,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道教建筑視為水文化的物化立體組合。陳鼓應先生指出:“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中,當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的文化傳統產生的影響最深最廣最巨……這兩位文化巨人的思想,是我們進入中國傳統文化殿堂的兩把鑰匙”。[7]道家尚水思想是富有生命力的大智慧,是蘊含在水文化中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礎,它就像是一把開啟武當道教建筑的鑰匙,讓我們體會到:道家尚水思想不僅影響到武當道教建筑的宏觀選址、布局設計,而且也反映在微觀的單體營建上,甚至還觸及到武當道教建筑在道教神仙信仰、齋醮科儀法事以及道徒修煉弘道等方方面面的功能發揮上,所以,道家尚水思想是武當道教建筑強大而深刻的思想淵源。

二、 武當道教建筑的敬水特質

武當山“泉甘土肥,風物美秀,地靈人杰,神仙攸居”。[8]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是供奉道教神仙的圣地。在武當道教建筑中,主要奉祀的神靈是水神——玄天上帝。現存的武當道教建筑大都是為崇拜水神而修筑的。武當道士也都是水神的信徒,反映在建筑上,中軸線上為祀水神及從神區,東、西二宮則為道士生活區,教徒們在這里仿效著水之德,通過弘揚道法,救世濟人,煉養性命,修道成仙。因此,武當道教建筑適應并服從了宗教上的祀神、弘道、靜修這一主題的需要。

(一) 武當道教奉祀的水神

在武當道教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由于對水的神靈化的幻想,古人創造了的許多司水神靈。武當道教以崇祀水神玄天上帝為首,并實行多神崇拜。在武當山主要宮觀廟宇的大殿神龕正中供奉的主神都是水神——玄天上帝,而在配殿、偏殿等處,則供奉著與玄天上帝有關的司水之神,如龜將(亦稱水將)、捧劍(即太一神)、雷神、雷部神帥、水官大帝、龍神,都是司水之神。

1. 玄天上帝。玄天上帝是由星辰神北宮玄武逐漸演化而成的道教尊神。最早提到玄武的是《楚辭·遠游》:“時曖曃其矘莽兮,召玄武而奔屬”,[9]其注云:“玄武,北方神名”。[10]《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11]《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12]這表明,玄武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稱,是北方之神。根據陰陽五行理論,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也就是水神。東漢王逸《九懷章句》說:“天龜水神”;[13]《后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14]《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有:“北方七神之宿,實始于斗,鎮北方,主風雨”,[15]這說明玄武是一位水神,具有主雨水的神性職司。元代劉道明的《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下《天封玄帝圣號》云:“《太玄經》云:‘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玄帝主宰天一之神,故咒曰水位之精,宮曰天一之宮。《仙傳》云:天一之精是為玄帝,天一之氣是為水星,天一之神是為五靈玄老,天一之象,應兆虛危,是為玄武。其名則一,其形則二,見相玄龜赤蛇。其精氣所變,曰雨露,曰江湖河海,應感變化,物之能飛能聲者,皆天一之所化也。水火升降,龜蛇合形,品物是生,玄帝即其主宰,天一之帝也”。[16]天一是從無形的“道”派生出來的混沌之氣,天一能生水,武當道教把玄帝當作主宰天一之神、水位之精,認為玄帝“分方于坎,斡旋萬有,天一之氣是為水星,輔佐大道,周運化育……司經緯于北”,能攝制天界、地界、水界神仙鬼怪公事,有“潤澤發生、至柔上善,滌穢蕩氣平靜之德,上及重霄,下及飛潛,動植莫不資焉”,[17]正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8]由此,玄天上帝的神性特征突顯出來:玄天上帝是威力顯赫的北方之神,是主司雨水的水神。

2. 龜將。龜蛇本來是四方四靈中北方玄武的形象,北宋時伴隨著玄武衍變成為披發、仗劍、黑衣的“真武將軍”,龜蛇便被附會和演繹為人格化乃至神格化的玄帝部將的形象,即龜、蛇二將。對于龜將,許多資料都記載為水神,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五十六回把龜稱作皎陵圣水大元帥;《太上說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記載,玄帝與六天魔王戰于洞陰之野,魔王自恃坎(水)、離(火)二氣,幻化為蒼龜、巨蛇,變現方成,在大戰時,被玄帝以神力躡于足下,不能變動,成為玄帝的腳力。龜的原身是水精,又稱水將;《玄天上帝啟圣錄》說:真武被拜為玄帝后,下蔭“地軸曰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19]這里的水精就是指龜將,是一位侍衛玄天上帝的護法水神。武當山規格最高的建筑是位于天柱峰頂的金殿,為重檐廡殿式建筑,內奉水、火二將,置于玄天上帝神像前的供案下,為龜蛇原型。

3. 捧劍。執旗、捧劍,即天罡、太一,也是玄帝的侍衛從神。《太上說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有“天罡太一,率于驅使之前”,[20]其中的太一,就指捧劍神將。《天文大象賦》說:“太一一星,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龍,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21]太一神在道界或民俗中,是一位掌管雨水的大神。武當山金殿內的捧劍神將,頭戴武冠,身著甲胄,衣帶飄揚,雙手捧劍,勇猛威嚴。明代皇帝齋送給武當山各宮觀神像中,都有“捧劍一尊、執旗一尊”的記載。

4. 雷神。在武當道教神系中,雷神及雷部神帥是玄帝的護法從神,也為司雷、司雨水之神。玄帝行巡時,“驅之有雷公電母,御之有風伯雨師”。[22]雷神為雷部的總管和主宰之神,號稱“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武當山南巖宮的雷神洞是專祠雷神的道教建筑,內供雷神一尊,為坐像。猴臉尖嘴,額具三目,背插兩翅,著袍系帶;太和宮亦供雷神一尊,為站像。猴臉尖嘴,額具三目,肩張兩翅,著袍襯鎧,人手鷹足,左手執楔,右手擇錘,作欲擊狀。

5. 雷部神帥。雷部神帥是由玄帝率領指揮的部將行神的統稱。武當道教中的雷部神帥具有執掌五雷、催云助雨、降魔護法、揚善懲惡的神職。明代皇室奉安于武當山各宮觀的銅鑄鎏金神像中,常有雷部神帥像。如成化九年(1473年)明憲宗命太監陳喜等管送安奉于太和宮金殿的一堂圣像中有“神帥十尊”,其中包括鄧、辛、張、陶、茍、畢六天君和馬、趙、溫、關四元帥。[23]其中,趙元帥,民間也常被奉為財神,香火極盛。元代武當山五龍宮“有雷司趙帥堂”。紫霄宮大殿內存有趙元帥站像,身著甲胄,鐵冠,黑須,右手執鞭,足旁有黑虎。還有溫元帥站像,青面赤須,呲牙咧嘴,手拄狼牙棒,腰掛“無拘霄漢”金牌。此外,武當山還有雷巖、雷洞、雷堂、雷壇等祀雷神建筑,如隱仙巖建有磚殿三座,供奉玄帝及鄧、辛天君等。元代武當清微派道士求雨作法時,要“上請神烈陰陽茍、畢二神君,火速會合,日分巡施,雷神歲分,行雨主者,及本境山川潭洞龍君社令等神,定于今月某日某時,下降某處,搜龍卷水,駕風鞭霆,大霈三日之甘霖,普救四郊之品物”。[24]

6. 水官。三官大帝是道教的三位尊神,即天官、地官、水官。其中的水官大帝,號稱“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三元品戒經》稱:“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箓簿籍”。每年農歷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之日,武當道教多設齋建醮,祀奉這位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的水官大帝。明代武當山腳下的均州城許多地方都有祠水官大帝的建筑,如均州紫霄村三官臺建有三官廟一座;草店上街三官橋附近建有三官廟一座;均州城外備用廠左建三官廟一座;均州城光彩巷建有水府庵一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均州漢江水道羊皮灘建有三官殿一座。

7. 龍神。龍神是武當山最大的雨神。古人認為,龍神平日深居水府,當天下出現旱情時,由天庭的玉皇大帝調遣,向人間行云布雨,降下甘霖。武當道教所崇拜的龍神之獨特性在于,它被稱為“武當山感應五炁龍君”,因為這五位“五炁龍君”是“天一之化,龍變梵度天余炁下鎮武當……雨旸祈叩,其感應不可枚舉”,[25]成為了雨神的化身。元代劉道明的《武當福地總真集》卷上云:“五龍峰,一名五龍頂。上應龍變梵度天。五峰分列,中有靈池,大旱不竭。石廟一區,名曰真源之殿,即五炁龍君神寓之所。東有一巖,以奉五炁龍君,歷代祈禱,應如響答”。[26]沒有五龍神的崇拜,也就沒有五龍宮道教建筑的特色。唐貞觀年間,均州刺史姚簡就在這里以龍祈雨,因而才有后來武當道教建筑的興建。至今這里以龍命名的建筑物都很多,如五龍宮、龍池、五龍閣、五龍井、五龍行宮等。五龍宮的天池、地池中有螭首石雕(俗稱龍頭吐水)的建筑造型。總之,水文化在武當道教的祀神崇拜上影響很大,并進而反映在武當道教建筑中。可以講沒有對水神的信仰,就不可能有武當道教建筑的鼎盛。

(二) 武當高道崇水

水是圣潔之物,崇水作為一種道教文化現象,反映在武當道士的宗教活動:(1)誦經:武當山各大宮觀的在廟道長,每天都必須參加早晚功課。上殿誦經有著嚴格的規定,《全真清規》和《道門十規》都作了齋戒身心,洗心滌慮的規定。當晨曦微露之時,伴隨著第一通鼓聲,道觀內就響起了經韻之聲,道士們主誦《老子五千文》,日日體悟老子“上善若水”的“道”之德。通過誦經表達尊崇道教,敬奉太上老君的虔誠之心,這是悟道修行的過程。(2)供養:在武當各大宮觀中,常見用水盂等供器,陳設于神像之前,供案之上。“道教所供奉的神像就是神的分靈身,當時時予以供養……其供品,平日為香、花、燈、水、果,此為常設之供品。做道場時則在前面五供的基礎上,增設茶、食、寶、珠、衣五供,合為十供”。[27]武當道教還常用棗湯、凈水等供奉于玄帝神像之前。(3)齋醮道場:齋,即齋戒沐浴,醮,是禱神的祭祀。齋醮“是道教設壇祭禱的一種儀式。即供齋醮神,借以求福免災。其方法為清心潔身,筑壇設供,書表章以禱神靈”。[28]首先,沐浴是道教的祭禮儀俗,具有濯發潔身的法儀作用,成為宗教神圣儀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沐浴有許多禁忌:浴室與齋堂,要潔掃,并以香湯水使浴室香凈;要做心慮的控制;取用上流清澈水或好的井水,甚至用云水,所謂“上善水”,調制成香湯,體現出高道的懿德高品,不容蒙受污垢;道士行道、修齋、建醮之時,其個人及內外道場人人都要沐浴;沐浴后,凈服,燒香,入室精思勤懇,不管他事;選擇吉日良時,才宜行沐浴。[29]水有清潔作用,洗發澡身是人類的潔身行為。“修道之士于祭祀前齋戒沐浴……在祓度亡魂的煉度科儀中,亦為往生者引攝其靈魂,沐浴超度使升仙界的‘沐浴’、‘解結’儀式,則為‘沐浴’的宗教意象化行為之表征”。[30]武當山專門有浴堂、浴室、齋堂或沐浴堂等道教建筑的設置。其次,水盂是用來盛水的道教法器,因多為碗狀,法水稱甘露,故又稱甘露碗。在齋醮法事時,高功以左手持盂,右手持枝沾取盂中法水,遍灑壇場,以示凈場;在度亡法事時灑之,還象征普施甘露,濟度幽魂。武當山紫霄宮曾從龍井內發掘出金龍、玉簡、玉幣,說明武當道教的歷史上,曾有過高道投金龍于龍井的齋醮法事,用以祈禱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4)內丹修煉:歷史上在武當修煉的一些高道,如陰長生、陳摶等,修煉注重有水源之處。陳摶《無極圖》特別強調水火平衡;張三豐的內家拳,在功法上快柔結合,穩中求巧,如行云流水;孫寂然擅長五雷諸法,并以符水為四方人民除疾治病,并率弟子開辟了五龍宮。他服水辟谷,修道養生。道教的服水是指服飲香水(放有香灰或供奉過天尊的水)、咒水(行過咒術的水)、符水(符或箓文燒成灰后,用清水沖合,沉淀后飲用)、井華水(清晨最先汲取的井泉水)等。唐孫思邈《千金異方》卷十三《辟谷服水方》中有“服水禁忌法”。以上四個方面說明,武當道教建筑的修筑目的為著崇祀水神,而祠奉水神的是生活在這些建筑之中,從事著道教活動的道教徒,敬水與奉水神融為一體,都融化在武當道教建筑之中。

三、 武當道教建筑的選址親水特征

武當山對于道教信仰者是一個十分神圣的地方。現存的武當道教建筑主要是明成祖朱棣動用江南五省的錢糧貢賦,役使30萬軍民夫匠,歷時14年建造而成的,它巍峨堂皇,氣勢恢宏。其選址布局也體現了親水文化的特點。

從宏觀上看,武當道教建筑修筑地點的選擇十分符合大風水的要求。武當山祖山為昆侖山,少祖山是昆侖山的支脈大巴山脈,其左為漢水,右為長江,兩河匯合的水口是漢口。金頂一柱擎天,七十二峰朝大頂,山勢恰如騰騰燃燒的火焰,直上碧空,天柱峰和其西北方一座山峰的造型,非常像一只巨大的神龜,天柱峰像龜背,另一座山峰像龜首,似乎只有水神玄武(神龜)鎮壓山頂,才能水火既濟。《武當福地總真集》說:武當山“乾兌發源,盤亙萬里,回旋若地軸天關之象,地勢雄偉,非玄武不足以當之”,[31]確有道理。

從微觀上看,武當山每一組宮觀的選址,都嚴格遵循著風水術的要求,以臨近水源為選址的首要條件。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所以“尋龍擇地須仔細,先須觀水勢”,水受到風水家的特別重視。因為水是大地的血脈,兩水之中必有山。凡尋龍至山環水聚、兩水交匯之處,水交則龍止,水融注則內氣聚。中國風水的最佳格局,是后有靠山,前有彎環朝抱之水,這種格局是親水文化的典型反映。武當山九宮八觀等主要道教建筑的選址布局,如五龍宮、紫霄宮、玉虛宮,都把親水文化演繹到了極致。

五龍宮是武當西神道上的大宮,古代周邊各省的信眾朝山進香多由此路步上金頂。它的祖山為五龍頂,少祖山是靈應峰,其左側為小青羊澗,右側為磨針澗,前有青洋澗從南向北流過,完全符合風水術山環水抱的要求。如果站在南巖坡遠望,靈應峰仿佛一只巨大的神龜,伸展龜脖,象要到五龍宮飲水一樣。五龍宮大殿三層崇臺、七十二級臺階下的庭院內建有五口龍井,左為三口,右為二口,井臺基座堅實,呈六角形,雕琢有云形花紋,臺上圍有石雕花柱護欄,是歷代祈雨投簡的所在。五龍井成為五龍宮一大標志性建筑。大殿崇臺下建有天池、地池,天池為圓,地池為方,每池都筑有陷于池下土中的石龍,池壁上垂有螭首,水小時可見龍脊彎曲,伏于池中;水大時龍口吐水,蔚為壯觀。為什么已有五口龍井還嫌不足,又設置了天、地池呢?主要基于其天圓地方、象天法地的象征意義。用水池建筑形式象征天地,是我國古代建筑大師應用象征手法的一大智慧。西道院內又筑有日池、月池,日池碧色微綠,月池深緇色,數十頭金魚自由自在的游弋。五龍宮外的自然庵之東有煉丹池,五龍頂有上龍池,水源從不枯竭。五龍宮附近的磨針澗橋、青羊橋等建筑,均為青石鋪就的石拱橋,是涉水的重要建筑,也點綴了自然之景。五龍宮一組道教建筑把水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令人叫絕。

紫霄宮背依高峻的展旗峰,左側是青龍背,右側是白虎埡,宮前為金水渠,其來水是宮西部流入的山水,與宮中流出的泉水,由暗道與禹跡池巧妙相通。因為按照陰陽五行思想,西方屬金,金生麗水,故名為金水渠,渠上之橋為金水橋。禹跡池是紫霄宮的朱雀池,被認為是可使紫霄宮生氣凝聚而不散泄的風水池。紫霄宮的飲水、用水、排水系統設計十分完整、科學。紫霄大殿后,有真一泉,水質清澈甘甜,從一石龜脖吐出,匯入方形石池中,是上佳的飲用水。大殿后墻壁上設有一石雕龍廟,廟內有兩口六角形水井,道士傳說井內有龍神盤居其中,是驅魔鎮宅的法水。紫霄宮有日、月池,日池在大殿崇臺之下,園型,有石欄圍護;月池位于父母殿之東,半月型。日月池不僅能起到消防水池的功能,而且有陰陽平衡、天地和合的象征意義。祖師殿東有上善池,亦稱上善泉,為元代高道革道謹所修,其名取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體現了道教的尚水思想。

玉虛宮建于明永樂大修之前原遇真宮故址上,《大岳志略》卷三謂之“為真仙張三豐之庵。真仙嘗語人曰‘此地他日必大興’”,[32]宮左建有圣水池,附近建有望仙樓,樓外雪洞中有雨臺,“洞光臺容相輝映”;宮右神廚背后建有神泉井亭。九渡澗水自高山傾瀉而下,澎湃數十里,流入宮中;宮內有石渠之水,“水泉不甚大,仰盈于驟溜滛潦,以成其停蓄之勢,延袤數十百武,斗折蛇行入于東澗”,[33]兩水在宮中匯合形成玉帶河,交流環繞宮前呈半月狀,然后從宮前右方穿過,水面寬闊,河道曲彎,自宮內觀覽,似一襲玉帶飄逸在宮前。河水之上,“夾以石欄而橋焉,中為中橋,左為西橋,右為東橋”。[34]玉虛宮巧妙地借用地形和水流,將宮內分為三個層次,即外樂城、內樂城、紫禁城。三城鱗次櫛比,統一于中軸線上,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體。這種對水勢的處理是十分獨到的,既利用了宮內玉帶河,又借用了九渡澗,玉帶河流緩且小,為紫禁城風水,九渡澗流急而敝,為玉虛宮整體風水。

總之,武當道教建筑無論是建筑的思想內蘊、建筑的服務功能還是建筑的選址布局,都無不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水文化的突出體現。由此,我們不得不嘆服古人的偉大和智慧,更加珍視武當道教建筑這一寶貴的歷史遺產。

參考文獻:

[1][2][3][4][5][18]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M].中華書局,1984.53、89、350、350、89、459.

[6]王魯民.中國古代建筑思想史綱[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

[7]陳鼓應,白奚.老子評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343.

[8][16][17][31]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37、38-39、5.

[9]楚辭四種[M].上海國學整理社,1936.101.

[10][11][12][13][14][15]王光德,楊立志.武當道教史略[M].華文出版社,1993.39、39、39、40、40、40.

[19][20][22]張繼禹.中華道藏(30)[M].華夏出版社,2004.642、525、525.

[21]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道教大辭典[Z].華夏出版社,1994.239.

[23]楊立志.明代武當山志二種[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46.

[24]張繼禹.中華道藏(31)[M].華夏出版社,2004.40-43.

[25][26]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道藏,19)[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64、650.

[27]周高德.道教文化與生活[M].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72.

[28]武當山志編纂委員會.武當山志[Z].新華出版社,1994.230.

[29][30]林富士.禮俗與宗教[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117、118-127.

[32][33][34]方升.大岳志略[M].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48、549、549.

責任編輯 劉鳳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中文字幕| 毛片一级在线|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日本成人一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无码aaa视频|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视频影院|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午夜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在线色国产|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大香伊人久久| 黄色在线不卡|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亚洲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色播五月婷婷|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色135综合网| 99草精品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毛片在线播放a| a级毛片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高h视频在线| 亚洲视频色图| www.91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97色在线|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