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沙拉夫宣布緊急狀態,巴基斯坦政局距離不可收拾只差一步

巴基斯坦的政局,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巴最高法院關于穆沙拉夫總統選舉資格的裁定一推再推;繼而,有關由喬杜里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很可能做出穆沙拉夫參選資格無效決定消息的出臺,加上國內恐怖事件和暴力活動程度加劇,令穆沙拉夫在11月3日頒布實施全國緊急狀態、暫停1973年憲法的命令,取而代之以臨時憲法令。
按照緊急狀態的規定,原本根據憲法享有的自由集會、演講權利遭到暫停,媒體的獨立報道權被暫時褫奪。包括喬杜里在內的12名大法官由于拒絕批準臨時憲法令,也遭到罷黜。
穆沙拉夫此舉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震驚。而在巴國內,各種不同的反對力量也匯集起來,抵抗政府實施緊急狀態。其中受打擊最深的司法界帶頭進行抗議,以律師為主體的反穆沙拉夫游行正呈現燎原之勢。據統計,截至本刊發稿時,約有3000名抗議者遭到當局逮捕,其中有大約700名律師。
穆沙拉夫政府對律師游行已不陌生。今年3月,隨著穆沙拉夫首次解除喬杜里的法官職務,同樣由律師領銜的抗議活動波及全國,并最終迫使穆沙拉夫服從由最高法院作出的其解職令無效的裁決。
不過,此次緊急狀態令的頒布,其影響范圍大有超過年初之勢。10月18日回國的巴前總理、最大反對黨人民黨主席貝布托,已經呼吁支持者加入律師的抗議行動,以此對穆沙拉夫政府施壓。此舉意味著,來自以政黨為代表的國內民主派也加入由司法界領軍的反政府示威。加上來自境內和同阿富汗接壤的邊境地區的恐怖襲擊,穆沙拉夫在國內面臨的三股反對勢力大有合兵一處、齊力施壓的勢頭。
最高法院成為政治漩渦中心
盡管對穆沙拉夫此時發布緊急狀態令的動機有不同猜測,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最高法院可能改變在9月28日做出的裁決(即認定兼任軍職的穆沙拉夫可以參選總統),轉而裁定以陸軍參謀長身份角逐文職總統的穆沙拉夫參選資格無效,即使后者已在10月6日的總統選舉中取得絕對優勢。
緊急狀態令將穆沙拉夫同最高法院的對立推到新的高度。隨著喬杜里等12名法官遭解職,同時支持穆沙拉夫的法官的就職,預計最高法院將會做出有利于穆沙拉夫連任總統的裁決。
但問題是裁決沒有公信力。作為巴最高司法機關,最高法院的獨立性向來備受質疑。在喬杜里領導下,最高法院近年逐漸在許多決定上同穆沙拉夫政府意見相左,這種分歧最明顯的表現發生在今年8月23日,最高法院宣布解除禁止前總理謝里夫回國的禁令。而穆沙拉夫正是在1999年通過政變推翻謝里夫政府得以執政的。
實際上,最高法院在三權分立的巴基斯坦政治體系中地位一直比較尷尬。在齊亞哈克將軍1977年實施軍法管制后,曾在1985年頒布被國內民主派廣為詬病的憲法第八修正案,授予總統解除議會和內閣、任免軍隊首腦和法官的權力。不僅軍政府對司法獨立持反對態度,就是有著濃厚代議制情結的謝里夫也試圖鉗制最高法院的權力。謝里夫1997年通過大選上臺后,憑借三分之二的議會多數,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將原本賦予總統的任免最高法院法官的權力歸還總理,同時反對司法的獨立性,迫使首席法官掛冠而去。
鑒于此,可以將最高法院此番同政府的攤牌,視作前者在現有的政治條件下謀求更大獨立性的嘗試。
對最高法院而言,相關的誘因包括國內國際兩個因素的發展。
首先,在2003年12月,巴議會通過憲法第17修正案,規定總統經最高法院批準后有權解散議會。該修正案實際鉗制了原第八修正案將大權系于總統一身的規定。換言之,可以將此解釋成穆沙拉夫適度放權最高法院。而年初圍繞解除喬杜里法官職位引發的爭議,最終穆沙拉夫在壓力下讓步的舉動,也一定程度上向支持司法獨立人士傳達樂觀的信號。
其次,由于穆沙拉夫的執政基礎不斷遭到侵蝕,縱使此次總統選舉穆沙拉夫獲得壓倒性勝利,支持他的穆斯林聯盟(領袖派)無法保證在擬定于明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繼續維持第一大黨的地位。這使其第二屆任期政策的推行勢必受到來自議會和內閣的掣肘。這也部分促成穆沙拉夫要同最大的反對黨——人民黨領導人貝布托達成分享權力的協議,試圖借助人民黨議員的支持,以保證其政策的連貫性。這自然有助于作為第三方的最高法院在權力游戲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此外,美國釋出的信號,也鼓舞了司法獨立人士。美國總統布什推行的“大中東民主計劃”,特別是此前發出的“美國將不再依賴親西方的獨裁政權”的聲明,使得民主派對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抱以希望。而在巴基斯坦,加深這種印象的則是促成穆沙拉夫和貝布托之間達成協議的美國因素。
分析認為,美國默許乃至支持穆沙拉夫同人民黨達成權力分享協議,可以保證美國在巴基斯坦的反恐努力獲得更大的民眾基礎。
聚焦1月議會選舉
但是,事態的發展似乎并沒有朝著民主派、特別是司法人士所期冀的方向發展。
在穆沙拉夫頒布緊急狀態后,布什政府方面僅僅要求穆沙拉夫按原定時間舉行議會選舉,并盡早辭去軍職。作為對巴援助主要執行機構的國防部,則只是表示將重新評估對巴援助款項。國防部長蓋茨在上任一年后首次造訪中國期間強調,重新評估不應該破壞巴方正在進行的反恐努力。
這表明,雖然美國對穆沙拉夫的行動不滿,但考慮到眼下巴國內和反恐局勢,美國不會就此放棄支持穆沙拉夫。
目前,對巴未來政局走向最具關鍵性的因素,當屬明年1月15日舉行的議會選舉;盡管在緊急狀態實施初期,有關選舉推遲的消息甚囂塵上。如果議會選舉不能如期舉行,穆沙拉夫關于向憲政過渡的承諾將蕩然無存,三權分立的政制架構將不復存在。而穆沙拉夫在11月8日保證選舉將僅推遲一個月,于明年2月15日舉行。
但一再推遲無疑會從民主憲政的角度剝奪穆沙拉夫最后的合法性。更關鍵的是,穆沙拉夫同貝布托達成的權力分享協議將無從落實,這勢必激發來自人民黨的更大規模反制,從而令穆沙拉夫對民主派分而治之的政策破產。
為遏制來自人民黨的抗議,目前,貝布托已處于政府施加的實際軟禁狀態。此外,來自美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壓力將會陡然增大。
目前,巴基斯坦總理阿齊茲和總檢察長加堯姆已先后表示,選舉將如期舉行,不會推遲。
不過,即使穆沙拉夫主觀上希望議會選舉如期進行,如果緊急狀態令不解除,選舉的自由和公正也無從保障。美國國務院前南亞問題專家丹尼爾馬基(Daniel Markey)就此表示,如果媒體繼續受到審查,如果自由集會無法保障,很難想像選舉得以順利進行。
目前,巴基斯坦的局勢還在繼續發酵,政府與三股反對勢力的對抗很可能朝著惡化的局勢發展。巴政壇亂局何去何從,將系于未來的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