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車青年 被打致死
2002年12月13日下午2時許,28歲的海南省屯昌縣的李基益,在瓊中縣黨校宿舍院內偷盜一輛太子牌摩托車。李基益做夢也不曾想到,他要偷盜的這輛摩托車是縣公安局拘留所協警員文福的車。就在李基益盜車踩響馬達的一瞬間,被正在午休的文福發現,他向縣城派出所領導報告,并立即與所里其他干警追趕。
文福和副所長吳淑勇開著摩托車往海口方向追趕,在烏石農場13隊路口發現了李基益。李基益拐彎時在烏石農場13隊不遠處摔倒在地,棄車逃跑。
文福和吳淑勇下車追趕到一死胡同里將李基益抓住,用李基益的皮帶將其雙手反綁。此時圍觀群眾欲上前毆打李基益,被兩人勸開。
吳淑勇、文福將李基益帶到烏石農場13隊辦公室,等候派出所來車接應。下午3時許,李基益由協警員許仁文和派出所保安李武帶回縣城派出所,李興所長交代將人帶到二樓會議室,等候刑警隊來人訊問。這時縣城派出所副所長王南雄也趕回了所里。
在刑警隊員到達前,負責看守的李武和許仁文對李基益做了簡單的問話,李武邊問邊打李基益的耳光。
下午3時10分左右,王南雄和刑警中隊副隊長郭仁育及文福來到會議室。郭仁育辦理留置手續后,由郭仁育、王南雄和刑警大隊警員陳長郁進行審訊。
在訊問中李基益不說實話,李武便半蹲著揮拳打李基益的頭,還脫下皮鞋打李基益的兩只耳朵。郭仁育見了說:“不要打人。”但制止不力。參與詢問的陳長郁害怕擔責離開了會議室。李基益被毆打后交代了盜竊摩托車的事。
下午4時許,陳長郁準備制作筆錄時,發現李基益昏迷,便向郭仁育匯報,刑警大隊副大隊長李某趕來看到這情景后,立刻讓王南雄找縣中醫院醫生來檢查。一個小時后,李基益被送往醫院搶救,但搶救無效,第二天凌晨4時就死了。
聞聽噩耗,李基益的父母從屯昌縣趕到瓊中,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深感震驚的說法:李基益是被憤怒的群眾毆打死的。
李基益之父李宏強雖然懷疑這種說法,但是還是強忍悲痛按照當地未婚人死亡后必須當天入葬才能使家人平安的風俗將兒子入葬。安葬之前為其換衣服時發現,李基益有多處被打的傷痕,這難道都是群眾毆打的嗎?李基益的家人不相信。
逃避罪責 企圖過關
一切發生得那樣突然和意外,頓時,參與審訊的郭仁育等干警陷入了慌亂之中。為逃避罪責,他們達成了默契,很快編造出了一個謊言:李基益是在烏石農場13隊被圍觀群眾打死的。
12月14日,也就是李宏強全家安葬李基益的當日,公安相關人員參加局里的會議向領導匯報,郭仁育等人在匯報中眾口一詞地說,李基益在烏石農場13隊被抓后,被圍觀群眾毆打了一頓,他們在審訊時沒有打人行為。
這樣,公安局就將該案列為故意傷害案展開調查,把調查方向轉向了農場13隊的群眾。當調查人員來到13隊讓群眾指認毆打李基益的人時,群眾個個都搖頭說沒有看到有人打了李基益。經過1年多的調查,2003年12月24日,瓊中縣公安局作出了不立案的決定。
兒子到底是怎么死的?李宏強本指望瓊中縣公安機關能給一個公正的說法,可等了一年后,接到的卻是一紙不立案決定通知書,失子之痛使他又急匆匆去省公安廳上訪。
接到李宏強的上訪材料后,省公安廳派員協助瓊中縣公安局調查,結果,省公安廳于2004年3月24日作出了維持瓊中縣公安局不立案的決定。
開棺驗尸 解開疑團
正當李宏強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他聽到了烏石農場13隊的群眾沒有毆打李基益的消息,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兒子的死肯定與公安民警有關。于是,一封封控告申訴信投向了海南省人大、省政法委、省檢察院。
然而,討個說法,說來容易做來難。李宏強,這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為了討說法荒廢了田地,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但為了死去的兒子他仍進行了長達4年的上訪。
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瓊中縣檢察院早已關注并于2003年11月27日就介入了此案。當時海南省檢察院也轉來了要求調查此案的材料,并派員指導調查。他們將控告信的內容、相關案情及公安機關的不立案決定書中的結論進行了反復的比較分析,認為調查難以進展的癥結是李基益的死因沒有確定。
為了確定李基益的死因,2004年5月19日,瓊中縣檢察院向瓊中縣公安局發出了開棺驗尸的檢察建議書。6月23日,縣公安局邀請海南省公安廳法醫開棺驗尸。驗尸報告證實:李基益是被鈍器擊打造成顱內出血死亡的,排除了患病致死,盜竊摩托車逃跑時摔傷致死的可能。
死因確定后,瓊中縣公安局于2004年9月1日再次以故意傷害罪立案偵查,海南省公安廳領導也相當重視,派員協助調查。
令人費解的是,公安機關經過6個多月的調查,案件仍無進展,最終于2005年3月15日以時間久、取證難、群眾不配合、無法結案四個理由答復了李宏強,又以故意傷害罪證據不足答復了瓊中縣檢察院。這樣的答復,李基益的家人自然不服,瓊中縣檢察院也不敢茍同。
其實,就在確定了李基益的死因之后,瓊中縣檢察院對此案已于2004年11月10日以事立案。
抽絲剝繭 揭開謎案
一起并不復雜的案件,卻人為地復雜起來。
就在瓊中縣檢察院將此案立案并開始偵查時,社會上發出了兩種聲音:“公安民警維護治安抓小偷,難道也違法犯罪?檢察機關不為社會治安著想,還立案偵查公安民警,這分明是在滅公安的威風,長小偷的志氣。”另一種聲音是:“小偷盜竊一輛摩托車,也不能將人打死,盜一輛摩托車豈能剝奪人的生命權?既然不是農場群眾打的,就是公安民警刑訊逼供毆打死的,就看檢察院敢不敢查辦!”
社會上的議論,對瓊中縣檢察院而言,既是壓力,也是動力。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非議,瓊中縣檢察院檢察長郭彪毫不猶豫地命令干警進行偵查取證。因為,他深知維護法律的尊嚴,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比維護個人關系更重要!人命關天的大事重于一切,法律的尊嚴,公平正義勝過一切!
為了盡快查清誰是真正的打人兇手,郭彪與干警們一道明查暗訪,搜集證人證言,結合開棺驗尸法醫的鑒定結論,綜合分析后,最終理清了此案的焦點所在,即李基益到底是在烏石農場13隊第一現場被抓到時群眾打的,還是被帶回派出所二樓第二現場被打致死的?辦案人員分析討論后認為,李基益的死亡原因是頭部受到外力重擊,身體其他部位的傷不是致死原因。
據目擊證人證實,在第一現場,李基益棄車后逃跑,群眾沒有打他,民警將他抓到后帶到農場13隊辦公室,李基益還在喝茶、抽煙、說話正常,押送回派出所時神志清醒,可以自己走下車,這就證實李基益被帶回派出所之前并未受到重力打擊。當時李身體部位有摔傷,但沒有證據證明是致命傷。換言之,沒有法醫鑒定所認定的死亡結論的傷。
在第二現場,即派出所二樓,有刑警隊副中隊長郭仁育和1名隊員直接審訊,縣城派出所副所長王南雄配合審訊,派出所3名工作人員協助審訊。在郭仁育審訊時,李基益起先說假話,后來才承認了盜竊摩托車的事實。在此過程中,李基益神志清楚,答話正常。當日下午4點,做筆錄的陳長郁發現李基益處于昏迷狀態。這說明,李基益被重擊的時間應是當日下午4點之前,這時候的在場人員的行為是造成李基益死亡的直接原因。
抓住此案的焦點,理清全案的頭緒之后,瓊中縣檢察院向海南省檢察院寫了初查報告,列出了嫌疑對象和對嫌疑對象的詢問提綱,省檢察院很快就同意了他們的偵查方案。
警官枉法 嗆水沉船
毋庸置疑,在社會關系錯綜復雜的背景之下,查警官犯罪猶如虎口拔牙!查警官犯罪,仿佛是打一場戰役,用兵點將,內攻外合,重點突破都必須運籌得當。辦案檢察官深知,這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他們面對的是熟諳法律、通曉審訊,反偵查能力較強的智能型人物,稍有不慎,一步棋錯則全盤皆輸,甚至會落個打虎不成,反被虎傷的結局。
護法利劍暗磨鋒刃,一張法網悄然撒開。
立即拘留犯罪嫌疑人郭仁育、王南雄、文福、李武。根據掌握的證據,辦案檢察官分頭突審。初戰告捷,一起民警玩忽職守、協警、保安員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露出端倪。
原來,郭仁育在訊問李基益的過程中,王南雄見李不交代,便用手將李擰起來,李武則蹲著揮拳擊打李基益的頭部,還脫下皮鞋打李基益的兩側耳朵,文福等人則用腳踢李基益的下身。李基益被毆打之后,交代了盜竊摩托車的犯罪事實……
案情真相大白。2006年8月18日,文福、郭仁育、王南雄先后被逮捕,李武深知難逃罪責,在躲避了2個月之后于10月8日向瓊中縣檢察院投案。
此案由瓊中縣檢察院偵查終結后,移送海南省檢察院海南分院審查起訴。
2007年4月10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小偷被毆打致死案”由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涉嫌故意傷害罪的縣城派出所原保安員李武和拘留所原協警員文福,涉嫌玩忽職守罪的原刑警大隊副隊長郭仁育和原縣城派出所副所長王南雄先后過堂受審。
下午5時30分庭審結束,沒有宣判。
被害人李基益的父親李宏強也來旁聽,和同樣來旁聽的人數眾多的被告人的親屬隊伍相比,李宏強顯得是那樣的勢單力薄,除了他另有兩名律師。上午和下午的庭審,李宏強一直都沒有走進法庭,只是站在門外默默地看著聽著。
“我兒子終于可以瞑目了,我終于可以看到打死我兒子的兇手得到報應了。”滿臉滄桑的李宏強露出了多年不見的笑容,只說了這么一句。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