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過9年之癢后,克萊斯勒與戴姆勒的緣分終于走到了盡頭,動蕩中的美國克萊斯勒終于找到了最終歸宿。
今年5月,國際汽車界傳出驚天消息,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將旗下的克萊斯勒品牌以及相關的金融業務以55億歐元(約合7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私募基金公司瑟伯勒斯(CERBERUS)資本管理公司80.1%的股份,8月初,戴·克集團被拆分,美國克萊斯勒與德國戴姆勒-奔馳正式分道揚鑣,分手后的克萊斯勒是否意味東山再起?
放手大干
8月3日,戴姆勒·克萊斯勒與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達成交易,向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的一家分支機構轉讓克萊斯勒的多數股權以及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相關金融服務,這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一個月。從這一天開始,新克萊斯勒進入了一個依靠自己完成“單飛”的嶄新的“后戴·克”時代。
告別了9年由戴姆勒控股的日子,2007年8月6日,美國密歇根州奧本山克萊斯勒總部的草坪上,克萊斯勒慶祝公司新紀元的一系列活動也正式拉開了帷幕。新克萊斯勒成立的“第一日”,人群里打出這樣的標語——"“歡迎來到私營化克萊斯勒新世界”。
藍天白云下的奧本山格外迷人,但是現場人們卻無暇顧及。他們和全球其他地區的員工一樣,更加關心的是私有化以后克萊斯勒將向何方發展?每個人都在焦灼地等待著命運之神的安排。
美國人在宣傳中將8月6日稱之為新克萊斯勒的“第一日”,這個比喻形象而且深刻。在被戴姆勒收購、處于德國人陰影下生活了9年后,克萊斯勒終于重新回到了美國人的懷抱。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日”也可以被認為是克萊斯勒的獨立日。解脫了束縛后,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品牌之一的克萊斯勒終于重新回到了起跑線上,似乎可以放開手腳大干一場了。
走馬換將
就在8月6日同一天,克萊斯勒完成了今年最重要的一次人事重組,由家得寶前CEO鮑勃·納德利任新克萊斯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新克萊斯勒在高端管理架構上迅速走馬換將,大有徹底改頭換面的架勢。
隨著克萊斯勒新任CEO納德利的上任,克萊斯勒的新領導班子也浮出了水面。繼納德利后,克萊斯勒任命湯姆·萊索達任新克萊斯勒副董事長兼總裁。此外,克萊斯勒還任命了吉姆·哈里斯·瓊斯等人為副總裁。在新管理團隊中,瑟伯勒斯私募基金與戴姆勒集團的多位代表擔任了董事會成員。而原克萊斯勒的COO任德容選擇離職。不管是新來者,還是繼續堅守者,對未來大家都有點迫不及待,畢竟他們將引領著克萊斯勒開啟一個新的百年。
應該說,讓鮑勃·納德利擔任新克萊斯勒的掌門人,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因為,納德利畢竟是汽車行業的一個門外漢。也許,在克萊斯勒新董事會看來,選中納德利是受了福特汽車的啟發,2006年9月5日,福特汽車公司任命原波音公司的副總裁艾倫·穆拉利接替比爾·福特之職,擔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隨后,作為門外漢的穆拉利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半年之后,沉疴已久的福特汽車終于走出了虧損的泥沼,實現了盈利。
據熟悉克萊斯勒的知情人士表示:之所以選擇納德利,就是因為他有可能為新克萊斯勒帶來與眾不同的新視角。可以說,與穆拉利一樣,同樣有著驚人膽識和出色的運營手段以及管理業績的納德利讓克萊斯勒的新管理層看到了迅速崛起的希望。
新克萊斯勒不僅要面臨著迅速更新產品鏈的壓力,更要面對來自市場利潤的壓力,這對新掌門納德利來說,無疑是個雙重的挑戰。眼下,擺在納德利面前最棘手的任務就是,聯手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應對與美國汽車工會的談判,以便減輕成本的重壓。按照計劃,新克萊斯勒集團將在3年內至少裁員1.3萬人,以削減成本;另一方面,新克萊斯勒還計劃在產品上實現轉型,借經濟性汽車,來提高在美國市場和全球市場的占有率。納德利甚至樂觀地估計,一旦這兩點都能順利實現,新克萊斯勒不排除在2008年有實現盈利的可能。

而面對瑟伯勒斯的信任,納德利也以不要月薪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納德利表示:“其報酬將直接與克萊斯勒公司的資產表現掛鉤”。這個做法與30多年前汽車史上的傳奇人物李·亞柯卡頗為相似。那時候的克萊斯勒正處于破產邊緣,李·亞柯卡同樣承諾只拿“1美元年薪”,直至公司盈利,欲擺脫“本土品牌”的尷尬。
納德利能夠像亞柯卡一樣力挽狂瀾嗎?形勢不容樂觀。
上演“實力秀”
從"8月6日展開的全美廣告宣傳活動,是新克萊斯勒的第一場“實力秀”,整個活動以“新克萊斯勒再創百年輝煌”為主題,反映公司的產品創新傳統、領導力和面向未來的明確方向。
本次活動包括平面廣告、互聯網廣告和電臺廣告。這些廣告活動將向公眾介紹新克萊斯勒公司名稱,并突出重新作為企業標識的“五角星”。作為新公司亮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塵封9年后,被美國人埋藏在記憶深處的“五角星”再度成為克萊斯勒的標識。伴隨著五角星的回歸,克萊斯勒迎來了又一次輪回。
當戴姆勒-奔馳集團與克萊斯勒集團合并后,五角星就不再作為克萊斯勒集團的企業標志出現,克萊斯勒品牌產品也全部使用帶有飛翼的克萊斯勒品牌標志。如今,新克萊斯勒將塵封多年的五角星標志修改后重新啟用。克萊斯勒的五角星標志曾經作為品牌標志懸掛在道奇產品上,克萊斯勒還曾將其作為自己的企業標志。五角星意味著克萊斯勒的產品遍及五大洲。
廣告將傳達新克萊斯勒對于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卓越產品和創新能力的自豪感,以及繼續制造高品質汽車的莊重承諾。另外,廣告還將突顯克萊斯勒、吉普和道奇品牌目前的產品系列,以及質量、環保成就和公司最近宣布的“動力系統終身有限保證計劃”。
在宣傳活動中,新克萊斯勒展示了11款已上市和即將上市的車型(包括全新2008款廂式旅行車),并在總部大廈上揭開一面巨大的橫幅,上書“新克萊斯勒再創百年輝煌”。高空特技舞蹈團“ProjectBandaloop”在15層總部大廈上同時進行了表演。

納德利向在場員工表示:“共同努力!我相信,通過全球拓展和競爭之路,我們能夠保持克萊斯勒的復蘇勢頭,并將重塑這個偉大的美國象征。”他還補充道:“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各地,我們將密切關注當今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讓我們的產品能夠滿足人們對于適用、工藝、效率、安全和風格的期望。”
重新啟用老標志、重建網絡體系以及導入新車型,克萊斯勒的重建工作正有條不紊的展開,單飛的克萊斯勒沒有理由不希望有一個全新的開始。
布局中國
從近期克萊斯勒的動向來看,中國市場已無疑被它視作東山再起的跳板。雖然克萊斯勒正式出售的日子是8月3日,但自從5月份戴·克宣布出售克萊斯勒時,克萊斯勒(中國)已經開始給自己鋪后路。增幅最快的中國市場被列為了克萊斯勒最重要的區域,對于急需國際化運作的新克萊斯勒集團來說,中國市場的意義不僅在于貢獻可觀的銷量;無論是與北汽控股的合資項目,還是與奇瑞的小型車代工項目,都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克萊斯勒集團一個新的生產和出口基地,而且也是一個新的采購基地。未來三年,克萊斯勒的全球采購額將達到50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采購將占很大比例。
大氣雄壯的300C、復古另類的漫步者、氣勢如虹的吉普指揮官……不到一年,克萊斯勒麾下這些具有濃郁美式風情的汽車或國產、或進口,顯示了克萊斯勒全面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
根據克萊斯勒發展計劃,2007年是克萊斯勒在華全面爆發的起始之年。在今明兩年內,吉普品牌將在中國推出新款大切諾基、指揮官、木馬人和指南針等5款新車;克萊斯勒則在年底生產中級車賽百靈;如果不出意外,道奇品牌也將在年底首次引入中國,與東南汽車合作生產。
很明顯,克萊斯勒在中國的步子在加快,除了與東南的項目急急落定之外,此前他們已先行搞定了奇瑞。啟動于2005年的克萊斯勒與奇瑞的合作談判,中間經歷了種種波折,而在克萊斯勒被正式出售前一個月,該項目火速簽訂。
7月4日,奇瑞和克萊斯勒在北京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規定,雙方將利用奇瑞在中小型汽車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等方面的能力和克萊斯勒的品牌影響力等優勢,開拓北美和歐盟等主要國際市場。
兩個項目的落定,并沒有讓克萊斯勒放下心來。北京奔馳項目才是關鍵,克萊斯勒心里很清楚。戴·克的分家將對北京奔馳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北京奔馳生產奔馳E級車和克萊斯勒300C,未來還生產克萊斯勒賽百靈。戴·克分家后,奔馳和克萊斯勒的股權關系、車型技術如何協調目前還是個未知數。北京奔馳合資公司的外方投資主體是戴·克,中方為北汽控股,各占50%的股份,在戴·克50%股份中,并沒有明確戴姆勒-奔馳和克萊斯勒各占多少股份,涉及到產品引進等問題時均由戴·克董事會決定。
戴·克將克萊斯勒出售后,戴姆勒-奔馳和克萊斯勒變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公司,目前,各方圍繞克萊斯勒的問題正在進行討論。據透露,如果各方繼續以合資方的身份存在,北汽控股、戴姆勒-奔馳和克萊斯勒三方就需要對股權進行重新劃分,更多的調整細節將在交易完成后的過渡期公布。
克萊斯勒中國方面在對北京奔馳項目上的態度是,北京奔馳還將照常運行。如何處理好戴姆勒、克萊斯勒以及北汽控股之間的競合關系,達到利益最大化,成了擺在三家企業和主管部門餐桌上的一道“烤牛排”,眾口難調,如何掌握好火候,還需細思量。
加快全球化
新克萊斯勒除了布局中國外,還打算在波蘭和印度建立技術中心,并在探索與這兩個國家汽車制造商之間的深入合作,以加快其全球化步伐。
據克萊斯勒產品開發部執行副總裁弗蘭克(Frank Klegon)介紹,隨著全球化競爭的日益激烈,他們不能還保留著以前的狀態,所以目前他們正在招聘工程師,來幫助他們開發新的車型和技術。
他還表示,克萊斯勒在波蘭的華沙和印度也將分別設立技術中心,以支持東歐和印度當地市場的發展。其實,對于克萊斯勒來說,將工廠和技研中心設立在這些地方,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些地區的低成本優勢,將產品出口到全世界各地。
克萊斯勒正在重新評估他們與現代汽車、三菱汽車之間的合作。此前他們之間已經在發動機上有了非常成功的合作。據了解,克萊斯勒此次可能會加強和現代汽車的合作。雖然克萊斯勒與三菱合作了很長時間,但是,雙方的合作一直都不太順利。對于現代汽車來說,克萊斯勒更看重它的地理優勢,因為如果和他們合作的話,他們不僅可以把生產的發動機供應中國市場,還可以供應給現代汽車的車型。
對于未來的合作,三菱和現代都沒有作出任何回應。但有消息稱,目前克萊斯勒和現代已經對這一合作開始了定期的接洽。然而,選擇合作伙伴就像是選擇戀愛對象,談得好了,從一而終,10年20年都不動搖。談得不好,難免心猿意馬,希望另起爐灶,但越是這樣,與“原配”的關系就越糟糕。上世紀就曾經敗走麥城的克萊斯勒,已經沒有多少可以重來的機會了。
由于“獨立”后的克萊斯勒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北美市場,將面臨日本、韓國企業更加咄咄逼人的進攻,因此,開拓海外市場,加快其全球化步伐迫在眉睫。
多項舉措箭在弦上,新克萊斯勒能否“東山再起”,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