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發的過度生長和增多,雖大多無礙健康,但影響美觀,故要求脫毛者甚多。以往有采用藥脫、蠟脫、機械拔、電解等多種方法脫毛,但均存在治療時患者痛苦日短期有效等不足。2000年4月~2007年1月,我們采用美國Light Age公司生產的翠綠寶石激光脫毛系統對408例求醫者進行脫毛,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臨床資料
求醫者408例,共578個部位,其中男76例,女332例,年齡15~56歲。按脫毛的部位不同分為10組:其中發際25例,眉部9例,唇毛28例,絡腮胡須31例,腋下209例,上肢68例,軀干29例,會陰23例,大腿48例,小腿108例。曾用過其他方法(包括藥脫、刮剃、蠟脫、機械拔毛等)脫毛者358例,但均無效。
2 治療儀器參數和方法
2.1 儀器及參數:翠綠寶石激光系統,波長755nm,南電腦調試和控制能量、脈寬、頻率和光斑直徑,能量0~40J/cm,脈寬0~40ms,頻率1~3Hz,光斑為圓形,直徑4~12mm。
2.2 治療方法:術前拍照后,刮凈治療區毛發,在電腦上調試參數,一般先從低能量開始測試,先試作幾個光斑,并逐漸將其增高,患者有輕度燒灼感,以治療部位數分鐘后部分毛囊周圍出現水腫性小風團為度,判斷能量合適后再繼續全面治療。治療中一邊治療,一邊用冰袋冷敷治療過的部位。激光治療光斑重疊5%,等毛發長出2~3mm后再行下次治療。
3 療效判定標準和結果
3.1 療效判定標準:每次治療前判定毛發顏色、粗細、密度(根/cm)減少程度,以百分比計算。結束治療的標準以治療醫師和患者同時認可為主。有效:經過8次治療后毛發減少90%以上,新長出的毛發變細,變稀,顏色變淺;無效:經過8次治療后毛發仍有30%以上存在。
3.2 治療結果:見表1
3.3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治療后求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灼痛感,屬可忍受范圍。治療后局部皮膚出現潮紅,不需治療,24h內自然消退。其中有1例出現水皰,給予燒傷膏外涂,早期愈合后出現色素沉著,3個月后色素沉著消退。
4 討論
激光脫毛的原理是選擇性光熱作用理論,利用毛囊、毛根、毛球等毛發結構中黑素細胞以及黑素具有吸收多波長光譜的這一特性來實現的。多毛部位受到激光照射后,毛根、毛囊、毛球的黑素顆粒吸收大量光熱,瞬間溫度達55~C以上,此溫度足以造成毛根、毛囊、毛球結構中蛋白質的不可逆性變性或者凝固性壞死,結果是這些結構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再生毛發的功能,從而達到脫毛的目的。由于毛球的深度決定了脫毛激光的波長以695~1064nm為佳,毛囊的直徑約為200~300um,熱弛豫時間為40~100ms,因此理想的激光脈寬應該在幾十。至100ms之間。激光脫毛并不是逐個進行毛囊破壞,而是選用對毛囊黑素細胞特別敏感波長的激光對照射區域內的所有毛囊一起破壞,這樣就克服了電解脫毛逐根破壞的繁瑣及效率低等缺點。
本組結果表明:治療次數的多少與療效成正比,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次數愈多,治療效果愈好,這與激光對退行期、靜止期的毛發無明顯作用,只有等這些毛發轉入生長期后激光才能起作用有關,所以激光脫毛需要多次治療,效果才能明顯。本組病例,除唇毛、絡腮胡須外,大部分毛發經過7~8次脫毛即可達到治愈,有效率為100%;而唇毛、絡腮胡須的有效率分別為89.29%、93.55%。由此可以看出,不同部位的毛發性質各異,療效不同。究其原因在于毛發的粗細、顏色、濃密不同。毛發愈粗愈黑(黑素愈多),其吸收的光愈充分,療效愈顯著,治療次數愈少,如腋毛等;反之,若毛發纖細或色淺則療效不佳,且治療次數明顯增加,如唇毛等。并且我們觀察到所有患者治療后均有毛發延遲生長,新長出的毛發變細、變稀、變短,與Kopera E及Bouzari翠綠寶石脫毛和半導體激光脫毛的結果一致,也與Williams紅寶石脫毛激光和Nannil的Nd:YAG激光脫毛結果相似。激光脫毛的百分率不僅與治療次數呈正相關,而且也與治療時給予的能量呈正相關,與Lin的報道一致。
我們的資料表明,翠綠寶石激光脫毛副反應很少,僅有1例出現水皰,給予燒傷膏外涂,早期愈合后出現色素沉著,3個月后色素沉著消退。Klavuhn等認為并發癥的發生可能是能量偏高引起的。初始能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脫毛者的膚色、毛發直徑;對膚色稍偏黑者選擇低能量,可以防止表皮黑素細胞競爭性地吸收能量而致色素脫失、色素沉著和水皰等副作用發生;毛發直徑與能量一般呈反比關系,因為毛發直徑越大,其靶色基愈多,故能量吸收較多。在初始能量選定之后,根據局部皮膚反應情況進行調整。發際、胡須部位雖毛發粗,但需選擇低能量,因為每個毛囊距離太近,每個毛干之間吸收光能傳導擴散作用增強,所以在單位面積內毛囊數量越多,相對吸收較多的光能轉化為熱能的作用也增強。
因此,激光治療需根據求醫者脫毛的不同部位、不同的顏色、毛發直徑等,選擇最佳的激光能量,才能取得最好的療效,且能減少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