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由于受暑邪的侵擾,不少人形體消瘦,以食物進補是夏季養生的好方法。夏季進補不宜食用肥膩、燥熱之物。鴨肉富含蛋白質,而且其屬水禽,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特別適合盛夏時節上火、體內生熱者食用。現代醫學認為,鴨肉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含有16.5%的蛋白質、7.5%的脂肪以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對低熱、肺結核、貧血、食少、便秘、尿赤等病癥都有明顯的食療功效。所以,夏季常喝鴨湯,既能補充炎熱季節消耗的營養,又能驅除暑熱給人體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幫助人們安度盛夏。下面介紹幾款鴨湯:
金銀花鴨湯 金銀花25克,鴨1只,無花果2粒,陳皮1片,鮮姜2片,清水1000毫升,鹽少許。金銀花洗凈,鴨洗干凈,放入滾水內煮5分鐘,取出;陳皮洗干凈、泡軟刮去瓤;清水1000毫升煮沸,將金銀花、鴨、無花果、陳皮、姜加入煮滾,改用文火煲兩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餛飩鴨湯鴨子1只約1500克,黃魚1條約500克,蝦仁100克,蛋清1只,蔥、姜各10克,鹽8克,料酒10克,味精10克,清湯750克,干淀粉250克。將鴨子去內臟洗凈,割去鴨臊和鴨爪,剖開背脊,斬去脊骨,敲斷鴨頸骨,下開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凈血穢,然后將頭頸曲向背部,嵌入肚內,腹面朝下裝在碗內,放入蔥、姜、鹽、料酒和適量的水,上籠蒸爛待用。蝦仁斬成蓉,放在碗內,加入蛋清、鹽、蔥末、淀粉拌和成蝦肉餡心待用;黃魚去鱗、頭、內臟,洗凈,去皮,去骨,將魚肉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放在淀粉中,用搟面杖敲成5厘米見方的薄片,四邊修齊如餛飩皮,放入蝦肉餡心包成餛飩。將鍋放于爐上,傾入清湯和鴨肉原湯,加入鹽、味精,燒沸后撇去浮沫,把餛飩下鍋,用小火煮熟,同時將鴨子覆人品鍋中,把湯和餛飩入鴨鍋內,即可上桌。
鮮蘑菇鴨湯鴨肉500克,鮮蘑菇100克,牛肉清湯1000毫升,料酒10克,胡椒面1克,大蔥5克,生姜5克,鹽少許,味精5克,辣椒油1克,芝麻10克(焙好)。將鮮蘑菇洗凈,去蒂根,切為兩半;鴨肉去皮,去筋膜,洗凈,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大蔥去皮,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生姜去皮,洗凈,切片。再將鴨肉塊、蘑菇一起放入瓷盆中,加料酒、鹽、胡椒面、味精攪拌均勻,腌漬入味,待用。把牛肉清湯放入湯鍋中,加入蔥段、姜片,旺火燒開后,揀出蔥段、姜片,將湯倒入鴨肉、蘑菇盆中,蓋上蓋。再把鴨肉、蘑菇盆放入籠屜,旺火蒸2個小時后,取出即可。
綠豆老鴨湯綠豆100克,老鴨1只,土茯苓40克,鹽適量。將老鴨洗凈,去除內臟。綠豆浸洗干凈后連同老鴨、土茯苓一起放入煲內,用清水5碗,約煮4小時,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