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所以,便有了“久病成醫”的俗語,或者是“老經驗”之稱。但是,醫學也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來不得半點差錯。憑借老經驗買藥,老方子抓藥,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是對自己身體的一種傷害。因為同一疾病在不同時期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而有些很小但很重要的癥狀,容易被患者本人忽略,如果不能及時更換治療方法,會危害患者的健康。還有許多疾病在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不及時去醫院和醫生溝通,并進行檢查,很可能導致病情長期不愈或惡化。
“老經驗”用藥損腎臟
一位58歲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生給他開的是一種含朱砂的中成藥,并讓他服藥3個月。3個月后,他的癥狀大為減輕。他想著反正中藥沒什么毒性,不如多吃幾個月讓疾病徹底治愈。于是.他又服了3個月。直到他感到腰痛乏力,才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重金屬中毒引起的腎損傷。
藥師提醒:中藥的腎毒性不可忽視,朱砂、雄黃等含重金屬的中藥,因服藥后排泄慢,可在肝、腎沉積。如長期服用,可導致肝和腎的損傷。抗風濕藥不良反應多,西藥非甾體類消炎藥導致腎損傷的病例很常見。原因是這類藥會抑制前列腺素的產生,造成腎缺血。上了年紀的人本身就存在血管硬化,用藥后更容易導致腎臟缺血壞死。因此,服用抗風濕藥一定要遵醫囑,把握好劑量和用藥時間,還要定期檢查腎功能。
“老經驗”用藥險要命
76歲的王老漢,因嘔吐、腹瀉、腹脹而就醫.醫生診斷為低鉀血癥,開了補鉀藥,3天后老漢的病癥基本消除。過了一段時間,王老漢又出現腹脹。于是拿著“老方子”直接到藥店買藥。服藥5天后。王老漢突然出現胸悶氣短,才讓兒子送自己到醫院。驗血結果發現老漢血鉀高達6.8毫摩爾/升(正常值為3.5~5.5毫摩爾/升)。醫生說,幸虧及時就醫,不然就可能死于高血鉀導致的心臟驟停。
藥師提醒:鉀離子的高低直接影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和心臟的跳動。低血鉀和高血鉀都會出現腹脹、乏力。能不能補鉀,要經檢查,醫生說了算。像氯化鉀、激素、免疫抑制劑這類很“厲害”的藥,要嚴遵醫囑,不能自作主張。
“老經驗”服藥傷神經
張大娘4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當時醫生給她開了美吡達,每次1片,每天3次,最初復查血糖控制得不錯。此后數年,張大娘一直照方吃藥,且沒再去復查。最近半年多來,張大媽自覺全身乏力,手腳麻木,視力減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血糖明顯升高,而且神經、眼底都有了問題。原來,口服降糖藥(尤其是磺酰脲類)普遍存在繼發性失效的問題,表現為開始階段有效,服用一段時間后藥效減退甚至無效。張大娘不了解這一點,認為只要規律用藥就萬事大吉了,不注意定期復查,最終造成了上述不良后果。
藥師提醒:任何藥物都有其作用特點,也就各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患者自己對這些情況不一定都掌握,如果用得不合適,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而且可能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發生,有些不良反應甚至是致命的。所以口服降糖藥最好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別把肝臟當“實驗田”
陳志元
曉筠經過十年寒窗,在親朋好友的祝賀聲中,邁入了一所名牌大學。校園中明亮的階梯教室、寧靜的閱覽室、高雅的學術廳,還有那路旁林蔭下的晨讀、體育館內的喧嘩……都使她無比欣慰和滿足。
然而,入學后的體檢確診曉筠患有乙型肝炎。痛苦之余,經與校方協商,曉筠取得了保留學籍一年進行治療的機會。曉筠非常珍惜這段時間,恨病用藥,追隨各種媒體廣告2個月,花了好多錢,用了很多藥。復查肝功能,結果提示肝功能不但未好轉,反而更差了。傷心之余,曉筠走進了肝病專家診室……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代謝和解毒器官,進到體內的食物、藥物等都要在肝臟處理。肝臟受損后,其功能發生障礙,承受能力下降,此時若亂用藥則增加肝臟負擔,使肝臟超負荷工作。
精神創傷、勞累、緊張、負擔過重等,都能使身體的免疫功能受到影響,而免疫功能低下,又是導致乙型肝炎發病和難于治愈的原因之一。肝功能檢測的結果如氨基轉移酶等,是個波動變化的指標,在小范圍內波動不是病情明顯變化的標志,切莫使自己的情緒隨之波動。
追隨各種媒體廣告亂用藥,就相當于在自己的肝臟上做“實驗”,因無正規的專科醫生指導,“實驗田”將會變得一團糟。因此,患者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肝臟當成“實驗田”。至于治療,主要有四個方面: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抗纖維化、調節免疫治療等。
抗病毒治療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罪魁禍首,把它從體內清除是治療的最終目的,但這又談何容易。目前被國內外公認有效的干擾素,且不說價格昂貴,其使病毒活躍復制的指標(如e抗原等)轉陰率也僅達30%左右,停藥以后約50%的患者發生“反跳”,而使表面抗原轉陰就更無從談起了。近期的研究結果表明:屬于核苷類藥物的拉米呋定與干擾素聯合應用能明顯提高療效,使病毒指標迅速轉陰,但也存在“反跳”現象。還有其他一些抗病毒藥物如苦參素、山豆根、阿糖腺苷等均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總之,從現實情況出發,抗病毒治療時,對病毒指標轉陰的期望不要太高。國內外在基因治療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如反義核酸、核酶、DNA疫苗等,國內外學者都在潛心研究,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攻克這一頑癥。
改善肝功能治療 肝功能有異常改變,說明“肝炎活動”,應采取措施使病情穩定下來。甘利欣降氨基轉移酶作用比較確定,而肝太樂等則參與肝臟正常代謝,可促進肝功能恢復。總之,應選用國家正式批準的治療(非保健)性藥物,最好請有經驗的醫師針對患者不同病情選用。
抗纖維化治療 肝臟纖維化是肝病慢性化,尤其是肝硬化的基礎,抗纖維化治療無疑可以推遲肝病慢性化韻進程。現有的抗纖維化的藥物種類頗多,像丹參、冬蟲夏草、馬洛替酯等都是可選用的藥物。但并非所有慢性肝病患者都需應用,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調節免疫治療 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狀態,對疾病的恢復有益。具有這方面作用的藥物頗多,常用者有靈芝、左旋咪唑等。
聰明的曉筠聽了專家的一席話,很快悟出了真諦:目前治療乙型肝炎的療效還不夠理想,應在做好自我保健的同時,請有經驗的醫生指導用藥,切勿濫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