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治療幾乎是所有疾病治療的基礎,但現在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不夠。營養支持并不只針對那些不能吃飯或手術后(如胃腸道切除的術后)病人,實際上糖尿病、肥胖癥等各類疾病綜合治療的基礎都是營養治療。炎夏時節,“三高”人群如何注意自己的飲食營養呢?
“三高”人群營養狀況不容樂觀
目前,雖然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做過“三高”人群營養狀況的普查,但是從現有的資料來看,于康教授認為,國內的“三高”人群越來越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走向超重和肥胖。有一組針對全國人群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2億人超重,600萬人發胖,超重和肥胖的這部分人中,大多數伴有“三高”疾病。
二是走向營養不良。“三高”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三高”人群并不完全存在肥胖或超重現象,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體重偏低,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還有一部分人的營養不良,是由于疾病本身造成的,比如糖尿病。另外,一部分人是由于營養不當,引發營養不良。這部分人中,由于檢出“三高”后,不敢吃不敢喝,從而造成一種繼發的營養不良。此外,在肥胖人群中,還存在這種情況是,雖然他們體重超標,但實際上體內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很不足的。
與國外相比,國內“三高”人群的營養支持,存在一些不足。對此,于教授指出:
一、國外重視的時間比較早,普查、干預網絡比較完善。國外對“三高”人群的營養支持,是成系統的。國外發達國家有對“三高”人群營養干預的指南和實施方案,尤其是社區醫療,做得比中國到位。
二、國外對“三高”人群營養上的細化程度要比國內好,即強調疾病的特異性?!搬槍Σ煌募膊〔扇〔煌闹委煼桨?。另外,還有針對個體化的治療,比如家庭醫生。社區醫療都很細致深入,當然這跟他們的經濟條件有關?!庇诮淌谡f,我國起步比較晚,尤其對貧困、邊緣地區,我國目前還沒有力量完全涉足。另外,我國的基礎數據庫還不完善,比如“三高”人群的營養狀況如何,到底有多少人接受了營養支持,營養支持是否正確,營養支持的符合率多少。
“這些情況與數據我們都還不明確,所以有大量的基礎工作需要我們去做。我覺得現在不管是專家還是患者,還都沒有充分認識到營養治療是防治“三高”的基礎。對營養治療的科普宣傳工作也還不夠到位?!庇诮淌诟嬖V記者,由于科普宣傳的不到位,導致目前很多人一想到“三高”,就馬上想到吃藥,根本想不到非藥物治療。更不可能意識到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性,所以在進行各方面的研究之前,如何進行一個科普推廣,普及全民的營養概念,包括對“三高”人群的營養宣傳,是非常關鍵的。
年輕化、家族聚集化的“三高”發病趨勢
“坦率地說,對‘三高’人群的真實感受是:有一種擔憂,也有一種淡淡的無奈,因為在我的門診中遇到的患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家族聚集化,這是我發現的兩個重要特點。”于教授告訴記者,“三高”人群的年輕化,可以年輕到初中生。雖然他們年輕,但是他們“三高”的歷史可能已經有了5年,甚至10年。而他們的家族中,很多也是“三高”病人。
“雖然這也存在遺傳的因素,但是我從他們平時的生活方式中了解發現,很多人是因為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以可樂代替水;除了網絡,沒有其他喜歡的活動;平時可以在電腦前坐上12個小時,而周圍全是膨化食品。這是我的擔憂所在。”于教授坦言。
目前,人們對營養知識的了解太欠缺,真正能去醫院看營養科的人實在太少。他們是冰山一角,而絕大多數的“三高”人群仍然潛在水底下,醫生看不見。患者本人也不愿意自己露出頭來,接受這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在這些“三高”人群中,很多人覺得即便“三高”了,隨便去醫院配點藥就可以了。有著甚至誤認為,“三高”疾病等到老了再治也不遲,年輕的時候無所謂,扛扛就沒事了。
諸如這一系列的問題,對“三高”人群越來越年輕化的傾向,今后他們的路該如何走,于教授表示了自己的擔憂與無奈。因為這些問題光靠醫生個人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需要國家宏觀調控,需要建立起一個非常完善的各級醫療防治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有效地運作。只有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在談及具體的操作方法時,于教授談了自己的幾點感受:“科技工作者,不管是醫生、護士,還是營養人員,一定要把基本的科普宣教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而不是等真正發病了再去治療。一定要有一個提前的宣教工作,讓大家知道這個病如何去預防,如何進行真正的治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持久。”
除此之外,于教授還指出,抓住社區的功能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叭摺比巳?,他們愿意獲得健康方面的信息與知識,病人之間也更容易交流,產生親切感。若讓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組織,可能比醫生或某些醫療機構來組織更有效。如果這種自發的組織與醫生、專家、醫療機構、社區等網點配合起來,就能建立起一個各方面各層次的防治體系,這比來一個病人治一個病人要有效得多。
于教授說:“營養治療幾乎是所有疾病治療的基礎。但是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不夠。營養支持并不只針對那些不能吃飯或手術后胃腸道切除的病人,實際上糖尿病、肥胖癥等各類疾病的綜合治療的基礎都是營養治療。”
夏季飲食防誤區
當前,由于夏季氣溫高,人的消化液分泌比較少,加上老年人本身胃動力比較弱,所以老年人在夏季容易出現食欲差、胃口不好、便秘、肚子脹等情況。對此,于教授認為:“由于夏季消耗比較多,進食量較少,而消化功能也比較弱,所以較其他季節來講,很多老年人在夏季會出現體重減輕,整體營養狀況差的情況,因此,營養治療顯得非常重要。”
基于這種情況,于教授特別針對糖尿病患者,從營養治療角度上分析,不管在夏季,還是在其他季節的日常保健中,應該避免以下幾個誤區:
1.避免在夏季不吃不喝。夏季容易引起食欲不好的狀況,很多糖尿病患者擔心血糖高,所以干脆夏天就不吃飯,以此來降血糖。
2.在夏季有些糖尿病患者,只吃菜,不吃飯,忽視主食。不吃主食的缺點是,會使能量發生轉移。以主食為主要來源,轉換成以菜、肉等其他食物為主要來源,這無形中導致脂肪攝入量偏多。
3.在夏季,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喜歡用含有酒精的飲料或酒替代主食作為能量的來源,誤認為兩者只要等量互換,就不會影響總熱量,又可避免因吃不下主食帶來的營養不足。喝一瓶啤酒,來代替一兩主食,或不吃主食,這樣可造成酒精攝入過量,也容易造成營養素攝入失衡,造成低血糖反應。還有些糖尿病患者借助飲酒來增加肉菜量,來增加食欲,這無形中導致副食攝入偏多。還有些人既喝酒,又大量吃海鮮、肉之類,除了增加脂肪之外,還可造成嘌呤攝入量超過標準,糖尿病本身容易造成痛風,這樣一來更是雪上加霜。
4.大量進食冷飲,圖一時痛快,而引發胃腸道一系列的不適。還可引起食欲下降,導致營養不全,一些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如此。
針對以上誤區,于教授建議:“三高”人群在夏季總的進食情況無需與其他季節區別太大。應多吃蔬菜,少吃肉,但仍要保持葷素搭配,到夏天完全吃素或吃肉,都是不可取的。
老人夏季防病更要注意保證營養
夏季,也是老年人容易發病的季節。很多老年人受到炎熱氣候的影響,老年病明顯增多。在老年病人中,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占多數。另外,由于天氣炎熱,也有可能造成某些食物細菌滋生,本身老年人的胃腸道功能就比較脆弱,防御細菌能力較差,所以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的感染。
針對廣大的“三高”人群,于教授指出,夏季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飲食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餐次盡量分散,讓消化道有個相對寬松的狀態。不要超負荷飲食,特別要禁忌暴飲暴食,一次食用過大。
2.盡可能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高糖、高油、高熱量食物,比如油炸食品、動物內臟,奶油制品等。在夏季食用這類食物,容易造成胃腸動力障礙,從而引起反流、燒心等情況。
3.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在沒有糖尿病的情況下,每天保證1斤蔬菜,1斤水果。
4.保證足夠的飲水量。老年人在夏季的飲水量應該比其他季節更多。在沒有腎病、心臟病的前提下,一天的總飲水量應該在2500毫升以上,其中除去食物中的1000毫升水,剩下的1500毫升水,需要靠喝水來補充。同時,夏季喝水更強調定時。
5.老年人在夏季可以適當補充有利于消暑的食物,比如綠豆湯等。但是老年人切忌大量進食過涼的食物,以防引起胃腸道功能不適。
6.保證食物的衛生、安全。尤其是涼葷食物,一定要保持衛生。避免進食過咸的食物,夏天出汗多,在大量出汗的情況下,老年人需要補充一些淡鹽水,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提倡老年人在夏季吃得過咸。
除此之外,對于健康的老年人,于教授也提出了幾點注意事項:
1.保證食品的安全,避免引起胃腸道的不適。
2.不要因為圖一時的痛快,而飲用大量的冷飲,來損傷自己的胃腸道。此外,冷飲本身缺少營養,它除了糖、油、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另外,由于進食冷飲,還會引起食欲不振,從而影響整體營養狀況。
3.夏季進食量比冬季減少是正?,F象,不用擔心。但是出現不吃飯,或顯著的減少進食量的狀況,是不安全的。在食欲不良的情況下,可能尋找一些符合自己特點的方法來增加飲食。比如選擇一些消暑的食物,甚至可以吃點“苦”,用苦味來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另外,用少量多餐的辦法,來解決一餐進食量不足的問題。還可以避免一餐進食過多,引發胃腸道不適的狀況。
4.在夏季要注意水分的攝入,以防止脫水。這一點需要特別強調。因為水分攝入少了,會直接導致體內消化液分泌減少,進一步加重食欲不良的情況,從而使“苦夏”更苦。所以,水是夏季人們維護健康的一個最基本的保證,老人必須常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