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創新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戰略課題,需要全面規劃、全民動員、全力推進。實現自主創新戰略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全面發展自主創新的各種創新方式;充分發揮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有利因素的作用;不斷加強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主創新的基礎和生力軍,高校科研必須以實施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為己任。
[關鍵詞]自主創新 戰略 高校科研
自主創新是十六屆五中全會所確定的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六大原則之一。自主創新是具有專利權利受法律保護的創新成果。自主創新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越來越重要。高校應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為推進我國的自主創新做出主要的貢獻。
一、推進自主創新戰略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自主創新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戰略課題。自主創新既可以理解為一種國家戰略或發展道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科技創新方式。我們必須充分認識自主創新的戰略意義。
1.自主創新是關系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大戰略。自主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支撐國家強盛的筋骨,是國家獨立自主的基礎。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成功與否事關國家的國際地位、民族尊嚴、發展后勁。只有自主創新戰略的成功實現,國家和民族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自主創新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正確選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增長,突破人口、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解決好人民普遍關注的扶貧、教育、醫療、安全和社會保障等諸多問題都離不開自主創新。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為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支持,為實現發展壯大民族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3.自主創新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強大支撐。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入世”并逐漸融入世界經濟。在新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仍然依靠簡單模仿已沒有前途,貼牌生產回報微薄,走別人的路只能永遠跟在別人后面爬。要避免受制于人,不做低端產品的加工裝配車間,就必須將自主創新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不斷推進,以自主創新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改善外貿出口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的能力。
總之,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是我們黨綜合分析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階段提出的重大戰略方針。對此,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理解。
二、實現自主創新戰略的基本途徑
實現自主創新是一項關系全局、時不我待的戰略任務,需要全面規劃、全民動員、全力推進。實現自主創新戰略的基本途徑主要有:
1.全面發展自主創新的各種創新方式。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科技創新方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原始創新,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原始創新往往孕育著科學技術質的飛躍,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和科技競爭力的源泉;二是集成創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和新產業。集成創新是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主要指圍繞一些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戰略產品和重大項目,將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起來,實現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甚至引起重要領域的重大突破;三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積極消化吸收再創新。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自主創新不能封閉起來進行,而應開展廣泛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完善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機制,充分利用人類共用的科技成果。自主創新的成果一般體現為新的科學發現以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品牌等。
2.充分發揮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有利因素的作用。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自主創新的過程。發展中國家實現趕超目標推進工業化、現代化也必須自主創新。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已經具備了自主創新的諸多有利因素。從人才來說,我國現有的科技人才已達3200萬,具有研發能力的科技人才就有105萬;從投入來說,我國研發投入總額已躍居全球第六位;從學科基礎來說,我國已有比較完善的科學布局,生物、納米、航天等重要領域的研發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從市場條件來說,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對創新的需求無可比擬,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形成市場導向的自主創新機制;從制度條件來說,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自主創新戰略的推進提供了巨大的活力和廣闊的空間。
3.不斷加強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自主創新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要從國家層面整合創新要素,構建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供保持創新的組織保障。自主創新的主體是全民。自主創新與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型國家緊密相連。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是自主創新,各種小發明小創造也是自主創新。無論是重大突破還是微小改造,都需要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主創新的載體是各種創新實體和機構。這些實體和機構包括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家實驗室、企業研發機構以及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和技術中介組織等,是一個覆蓋全社會的科技創新組織體系;自主創新的機制是在政府導向作用下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在這里,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三、高校科研要發揮自主創新的主體作用。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主創新的基礎和生力軍。高校科研必須以實施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為己任。
1.高校科研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現代大學不僅是從事教學活動培養人才的場所,而且是從事科研提供知識產品的主體,20世紀后的大學更是將科學研究成果作為對社會的主要貢獻。在現代大學中,科學研究十分活躍并貼近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要將科學研究成果提供給社會,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就必須以自主創新戰略作為核心不斷地推進。
2.高校科研要與企業相結合。根據科技創新的規律和社會化分工的要求,科學創新的主體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科研院校和大學,技術創新和產業的主體則是企業。高校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形成以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機制。企業面向社會,創新需求敏感,創新沖動強烈,只有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題,提升各類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實力。
3.高校科研要大力營造生動、活躍、民主的創新氛圍。要在高校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要注意破除那些只防出錯,不求出新;只求保險,不擔風險;只循陳規,不探新路的思維定式,注意克服那種唯書唯上、崇洋迷古、照搬照套的行為慣性。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推崇探索、寬容失敗,鼓勵冒尖、包容個性,提倡競爭、倡導合作,讓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新欲望得到尊重,創新活動得到鼓勵,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4.高校科研要以人才為本。自主創新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人的素質的高低,取決于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高校要全面實施人才強校的戰略,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戰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規章制度保障人才,努力營造優秀人才特別是青年教師充分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
5.高校科研要有完善的體制。體制催生動力,機制激發活力。高校要創新體制激勵創新。要制定各類鼓勵自主創新的經濟政策,要制定自主創新的獎勵政策,要建立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要構建科研成果轉化機制。要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努力做到不問出身問學識,不重學歷重能力,不論資格論水平,不看年齡看成果。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給創新者應有的尊重和回報。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自主創新是實現發展的核心。高校必須全面推進自主創新的戰略,充分發揮高校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溫憲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J].廣東科技,2007年2期
[2]里白:全面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訪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研究員[J].經濟師,2007年3期
[3]吉永華:自主創新根植于求真務實[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1期
[4]程梅珍:我國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面臨問題及路徑選擇[J].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7年2期
[5]陳疇鏞王永麗: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存在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7年1期
[6]董幼鴻:關于自主創新戰略主體功能定位的若干思考——牛津大學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的啟示[J].理論與改革,2007年1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