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法國和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不同時期的景觀設計分析,總結特征并研究其發展趨勢,為我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 特征 發展趨勢
一、概述
在全球化與歐洲一體化的今天,歐洲的文化傳統又進行了新的大融合,景觀設計也不例外。這不僅體現在設計師之間的相互學習、頻繁交流和設計理念的滲透,而且體現在設計師跨地域的工作方式中。各國設計師將自身的文化背景、個人性格及設計風格融入當地的設計作品中。
雖然如此,當今歐洲各國的景觀設計仍然呈現出強烈的地方特征。其原因在于外來設計師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尊重與地方特色的發掘。而在歐洲這樣一個地理上沒有什么阻礙,文化源頭也相同的區域,各個國家也更強烈地力圖把自己的文化與別人區別開來,景觀設計便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
二、法國的景觀設計特征與發展趨勢
法國有傲人的園林文化傳統,17世紀的巴洛克式園林就引起各國宮廷的紛紛模仿。在法國大革命之后,其文化特質中多了一些反思和懷疑的精神;之后的啟蒙運動使法國人有了更寬闊的胸懷,能夠包容多方面的思想。
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上的園林展,標志著設計思想向現代主義的轉變。G.Guerrokian的“光與水的園林”采用以三角形為母題的幾何構圖;P. E. Leg rain的Teacher住宅庭園則以動態均衡構圖創造出流動空間。而法國人激情四溢的創造力,在上世紀80年代密特朗總統的十大工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B.Tschumi和A.Chemetoff, G.Vex lard完成的拉維萊特公園,把解構主義理論體現到具體空間上,通過一系列由點、線、面疊加的構筑、道路、場所創造了一個與傳統公園截然不同的公共開放空間;但巨大的尺度、視軸、林蔭大道仍讓人聯想起法國巴洛克式園林的特征,在景觀設計領域仍然引起很大震撼。
上世紀90年代的法國景觀設計雖然沒有太多的重要作品出現,但種類越來越豐富,設計不僅追求創意,而且更體現人性化和文化的寬容與開放。傳統活力在增強,設計師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
三、德國的景觀設計特征與發展趨勢
最能代表德國當代景觀設計特征的是所謂后工業時代生態景觀設計。二戰后的德國相當長的時間都在進行重建,兩年一度的聯邦園林展和十年一度的國際園藝博覽會為許多城市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園林展主要著重于設計一個公園的環境。60年代~70年代,公園的休閑功能進一步突出,保護環境、改善城市生態的觀念被強調。在東、西德國統一后,生態設計思想更加普及,不僅體現在園林展中,還表現在城市綠地系統、流域整治和舊城改造等方面。
德國設計師面對戰爭留下的瓦礫堆與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大工業蕭條后的大片工業廢棄地,以新的審美觀和生態技術將歷史呈現出來。Peter Lutz設計的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將龐大的鋼鐵廠蛻變為一個以自然再生為基礎的生態公園和工業紀念地,保留下來的鼓風爐、冶煉廠、煤礦、倉庫和鐵軌被改造成娛樂、體育和文化設施與場所。
德國之所以在當代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和方式,與其歷史園林的傳統有著深刻關聯。歷史上的德國在很長時間里都不是一個強大統一的國家,其園林傳統是從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移植過來的,但德國設計師結合當地條件創造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作品。從Cause模仿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設計的海德堡城堡花園,到18世紀由Schell對慕尼黑Numphenburg園中軸線兩側的自然風景式改造,再到P.J.Leanne將波茨坦無憂宮中巴洛克、洛可可、中國式、風景式等風格統一起來,以及L.VonPueckler建造的面積廣闊、融多種造園手法為一體的Muscat園,無不顯示出德國設計師融匯貫通的卓越才能。他們沒有自己特別的傳統,因而在面對外來傳統時顯得輕松自然,兼收并蓄。
今天的德國景觀設計師不僅以生態設計理念和實踐獨樹一幟,更在建造技術、材料上引領歐洲潮流,用玻璃、鋼、木材、石頭創造出自然親切和簡潔豐富的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德國文化理性中柔和與彈性的一面。
四、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主要傾向
1.現代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許多優秀的景觀作品通過選用新穎的材料與技術手段, 塑造光影、色彩、聲音、質感、透明度等形式要素, 創造現代感的景觀環境。例如,沃克在伯奈特公園利用光纖代替燈光效果的噴泉;由電腦調節造型,用風敏器控制高度的凱利噴泉水景園的中心旱噴泉,均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2.追求形式和功能的平衡。解讀西方優秀的現代景觀作品, 除藝術性之外,社會作用和生態功均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優秀設計師們以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作為景觀設計的出發點, 把舒適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 在形式上不再刻意追求對稱、繁瑣或如畫的風格, 而以自由平面、人性化的活動空間、簡潔的造型為設計的基本原則。
3.生態主義景觀設計。上世紀70年代以后,生態主義浪潮席卷全球, 生態主義設計也成為西方景觀設計師內在和本質的考慮, 并產生了很多生態性景觀設計的成功作品。著名的杜伊斯堡生態公園是德國現代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的代表作, 公園位于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鋼鐵廠廢墟上, 設計保留了原有的起重機、鐵路、橋梁、鼓風機等構筑物, 荒草也任其生長, 工廠中原有廢棄材料也盡可能利用。這種獨特的工業景觀設計既延續了歷史文脈, 又節約了資源, 同時還具有獨特的生態和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1]周向頻:當代歐洲景觀設計的特征與發展趨勢.外國城市規劃,2003年第2期
[2]劉世暉陳希文:居住景觀的場所特質——國外集合住宅景觀設計實例剖析.建筑創作,2003年第7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