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國際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旅游經濟實力和旅游國際競爭力的主要依據。在世界旅游跨國經營的大趨勢下,如果只強調旅游經濟總量而忽視其構成,往往會被國內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總量增長所迷惑,弱化了對旅游國際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從而降低了旅游總體實力。本文詳盡分析了深圳旅游與國際化標準的差距,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深圳旅游國際化的框架性戰略。
[關鍵詞]深圳旅游 國際化 框架性戰略
建設“美麗的國際化的海濱旅游城市”是深圳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來的宏偉戰略。其核心目的在于拓展深圳國際旅游品牌內涵,提升深圳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國際化目標,提出國際化的具體策略,最終實現旅游經濟的國際化,無疑是提升深圳旅游國際競爭力,建設旅游強市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國際化的定義及國際標準
1.定義
旅游國際化的核心內容,是引進現代旅游業發達國家和地區旅游業發展的措施和管理體制,逐步建立無障礙旅游區。包括資本國際化、人力資源國際化、管理模式國際化、市場營銷國際化等內容。
2.國際標準
旅游國際化標準體系是一套較為復雜的評價系統。具體來講,該體系包含以下內容:客源市場國際化,即國際旅游者占有較大比例;旅游產品國際化,即符合國際旅游者的口味,為國際旅游者首選;旅游服務國際化,即旅游服務水平與國際接軌,服務標準符合國際慣例;城市功能國際化,即指城市的經濟、金融資本或文化交流旅游服務功能不僅在一國之內起影響或控制作用,而且在區域世界范圍內起影響或控制作用;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國際化,即國際游客能無障礙地進行旅游信息咨詢;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培訓國際化,即引進、培養更多的國際性旅游人才;國際游客可進入性的提升計劃,即國際游客能方便快捷地出入該城市;旅游市場秩序保障國際化,即借鑒旅游發達地區經驗,使行業運作安全高效,旅游企業、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二、深圳旅游與國際化要求的差距
與國際著名的濱海旅游國家(城市)如馬爾代夫、夏威夷、邁阿密、巴厘島、普吉島等相比,深圳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有的差距還比較大。首先,深圳旅游國際化品牌的知名度還不高,在國際上的推介力度還有待加強;其次,深圳的星級賓館酒店存在集團化程度低、地域分布不平衡、檔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第三,酒店服務體系制度化很成熟,但個性化不夠。還缺少分別適應歐美客人、亞洲客人等不同群體的特色服務體系;第四,國際直達航班太少,與香港連通的口岸也未能真正做到24小時通關,國際游客的快捷出入有一定障礙。
三、深圳旅游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和階段計劃
1.發展目標
到2O1O年,全市接待游客總量達699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47億元,其中旅游創匯27億美元。擁有在國際旅游市場上知名度較高、競爭力較強的旅游產品;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基本能滿足不同層次入境游客的需要;旅游城市形象富有個性和魅力,成為國際游客入境首選的目的地之一。
到2020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億人次, 實現旅游總收入1050億元,其中旅游創匯55億美元以上。主要旅游產品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具有高質量的國際旅游環境,能為游客提供符合國際標準和國際慣例的優質服務;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社會和諧、國際知名的現代旅游城市。另外,國際航班通達境外國家達到15個,境外城市20個,每天固定國際航班15個;多語種旅游標識系統5種;國際醫療救援體系協議達到10個。
2.階段計劃
為了推進深圳旅游國際化進程,現提出兩年行動計劃與分階段戰略目標:
2008年,制定和實施《推進深圳旅游國際化行動計劃》。完善城市旅游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創建全國最佳會展旅游城市,強化和提升珠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地位。以觀光旅游、海濱度假旅游、會展商務旅游為重點,主要適應以境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產品初具規模;完善旅游設施,拓展國際航線,發展國際郵輪旅游,改善通關條件和口岸服務質量;廣泛建設適應國際團隊和散客需求的住宿設施。做好對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日韓、歐美等重點的海外市場宣傳和游客招徠,提高深圳旅游在這些重點目標市場的知名度。
2011年,以大運會為契機,形成深港澳旅游金三角的發展格局,成為珠三角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旅游產品達到國際水準;加大國際性會展舉辦力度;城市旅游服務設施完善;與世界主要地區連接的現代化信息網絡和國際交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現代服務業水平及從業人員素質基本適應境外游客的需求;為境外游客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好客環境。
四、深圳旅游國際化的框架性戰略
1.旅游發展環境國際化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積極塑造新型海賓旅游城市特色;切實提高市民素質,引導廣大市民強化開放理念,了解國際慣例,熟悉國際規范;依法嚴厲打擊宰客騙客、強買強賣、假冒偽劣,以及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和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特別是導游員隊伍的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誠信獎懲制度;嚴格市場準入和行業管理,優勝劣汰,公平競爭。
2.旅游通道建設國際化
按照構建大交通的要求,加大國際航線拓展力度,改變目前國際進出航班嚴重依賴香港和廣州的局面;完善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地面對接,方便到港國際游客方便出入深圳。與兄弟城市協調推進,盡快形成與廣州、東莞、佛山、珠海等周邊主要旅游城市的2小時高速公路圈,全面提升深圳市在交通網絡中的重要樞紐地位。
3.旅游精品項目國際化
大力推進高端旅游項目建設,包括三洲田東部華僑城生態度假旅游項目、歡樂海岸濱旅游項目、下沙綜合旅游休閑度假區;重點發展海上旅游產品、高爾夫消費等具有國際特色的拳頭產品;大力發展航海、郵輪、游艇等新型旅游產品;積極加強與會展業的合作,打造中國新型會展旅游城市。同時,進一步加強旅游與相關產業的合作,把美食、購物、商務、高爾夫、農業生態觀光、海濱休閑度假等優勢產品有機地整合好,開發出更多特色旅游產品。
4.節慶賽事舉辦國際化
積極推進節慶及賽事的國際化工作。開辦提升深圳國際音樂節、深圳國際鋼琴節、深圳國際電影節、深圳國際動漫節、深圳國際魔術節等品牌節慶;積極舉辦深圳國際鋼琴大賽、深圳國際帆船大賽,加入國際化元素,積極擴大國際影響。達到以節日/比賽促進旅游,以節日/比賽提升城市品牌的目的。
5.旅游網絡建設國際化
進一步推進深圳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及網絡化布點,并提供多語種服務,建成向國內外游客提供真正“一站式”服務的平臺。2010年前實現深圳旅游集散中心與珠三角區域主要城市(香港、澳門、廣州、珠海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聯網運行。
6.旅游營銷推進國際化
支持建立深圳旅游營銷宣傳推廣中心,建立健全政企聯手、區域聯動的整體促銷機制。統籌城市旅游形象設計、旅游產品包裝和旅游宣傳資料編制發放,提高旅游宣傳促銷效果。高度重視旅游國際市場開拓,科學制定營銷措施,鞏固擴大中國港澳臺地區和日韓、東南亞市場,深度拓展歐美及大洋洲等新興市場。加強與境外客源市場和國際性、地區性旅游協會、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爭取在海外主要客源國設立深圳旅游辦事處。邀請國外駐華使領館官員和辦事機構、企業代表來深圳休閑度假、商務考察,借助名人效應擴大深圳對外影響。統籌利用對外宣傳、招商、外交等重要平臺以及報紙、影視、網絡、文藝等重要載體,全方位開展對外宣傳,推動深圳旅游走向世界。
7.旅游資本深度國際化
堅持市場取向,加大旅游改革開放力度,大力引進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優化深圳旅游企業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支持深圳旅游集團進一步抓好資本運作和規模擴張,盡快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集團。鼓勵市內旅游企業以資本、品牌為紐帶,以專業化、集團化為方向,加快資產重組和企業整合,發展成為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堅持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鼓勵支持境外大企業、大公司采取合資、合作、租賃、托管等形式,參與景區建設和特許經營。
8.人才培養機制國際化
與國外大學聯合舉辦有關培訓班,爭取在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開設高級旅游人才研修班,邀請國內外旅游專家學者來深講學,更新企業家經營管理理念。每年選送旅游行業優秀人才赴國外先進城市或著名旅游學院深造進修,吸收和樹立國際化理念,為推進旅游國際化戰略服務。鼓勵支持在深旅游院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使用國際通用的旅游培訓教材,提高旅游教學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軍:國際化——中國走向旅游強國的關鍵詞.光明日報,2005年9月21日
[2]寧波市府辦信息中心:推進寧波旅游國際化兩年行動計劃. 寧波政府網,2006年11月2
[3]中國經濟時報:黃山市將加快旅游業國際化,2006年3月16日
[4]黃苗俊:三亞旅游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新華網,2005年6月14
[5]張俊才:黃山要走國際化道路.中國經濟周刊,2006年1月
[6]任寶瑩:杭州市旅游國際化進程簡析.浙江統計,2005月11月
[7]周玲強:杭州國際旅游形象再定位和對杭州國際旅游發展的思考.經濟地理,2004月3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