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外對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 Logistics,簡稱4PL)的表述方式多種多樣,并沒有一個非常明確和統一的定義。根據其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在1998年所提出并注冊的定義,是指“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它調配和管理公司自身,以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的資源、能力和技術,以提供一整套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一、第四方物流在我國發展的現狀
隨著這幾年國內掀起的“物流熱”,第四方物流正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熱點。據統計,2005年全球物流費用總支出達到8萬億美元,其中物流市場份額為6810億美元,占全球物流總支出的7%,從2002年至2005年,全球物流市場年均增長率為13%。與此同時,據中國倉儲協會對全國450家大中型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75%的企業將會選擇新型的現代物流企業,并把自己的所有綜合物流業務外包給這些物流企業,因此,我國第四方物流的市場需求相當可觀。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地方物流還存在許多問題。
1.物流與產業發展不協調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從我國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分析來看,在我國,對企業整個供應鏈來說,生產制造環節所用時間約占整個過程的10%,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倉儲、運輸等環節,造成了企業效率低下,資金占用率較高。交通運輸、倉儲、代理和批發等行業的成本費用之和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5.47%。若考慮其他相關流通環節的費用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損失,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占當年GDP的20%以上,而美國1996年僅為10.5%。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產業的經營環境不佳,地方保護主義與多頭管理盛行。尤其是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同時,由于市場廣泛存在的現金交易,使得偷稅漏稅成為物流企業一種普遍的經營行為,行業的發展缺乏透明度,存在大量灰色地帶,而且由于市場相對封閉和獨立,物流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產業內的市場競爭。
2.與物流發展相關的制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
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和法規有待完善。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用人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內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制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物流企業跨區域開展物流業務時常常受地方保護主義困擾,企業在選擇外部更為高效的物流服務,處置原有儲運設施和人員時,所遇阻力巨大,這些必然影響企業物流效率的提高。
3.第四方物流的需求及供給方尚未成熟
從第四方物流的需求角度看,一般來說,大宗的國際貿易合同是產生第四方物流需求的前提,因為所有的生產商、銷售商,甚至運輸商都無法完全控制國際供應鏈中的所有因素,這正是第四方物流的用武之地。然而,中國現實的情況是,在我國國內物流市場化程度不高,物流產業還不成熟的環境下,大部分企業還保留著“大而全,小而全”經營模式,對物流效率缺乏重視,物流需求大多是通過企業自身完成的,第三方物流尚處于發展初期。據統計,在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由傳統的倉儲運輸企業轉化而來的物流企業達48%,這些企業大多還是提供一些倉儲、運輸這類物流基礎性服務。所以,目前對第四方物流的市場需求度明顯不足。
二、我國第四方物流發展的前景及對策
1.搞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建議政府加強統籌規劃,加大物流設施的資金投入,搞好網點布局,為第四方物流成長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搞好物流基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樞紐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規劃建設,形成大大小小比較集中的物流基地。在這些物流基地里,可集中多個物流企業以便形成規模優勢,進一步優化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此,在物流產業政策上,建議政府把工作重點應放在物流基礎建設方面,具備了良好的物流設施及技術條件,才能為第四方物流服務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2.IT主導戰略
物流運作的信息化對于物流資源進行“跨空間”的整合,讓信息代替庫存,做到物流延遲,特別是對于第四方物流來說,信息化更是其發展的基礎。因此IT技術供應商在第四方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從中國的國情看,IT產業己經初具規模,并在有關物流的支持技術上有所突破。相比較尚未實現局部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其更有資格在第四方物流發展中充當領導者。通過其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的優勢,協調各方面力量進行產業整合。而且這對正處于擴張期的中國IT企業而言,正是一個調整競爭戰略的良好時機,以培養其核心競爭力,保持與擴張市場份額。
3.供應鏈整合戰略
因為第四方物流提供整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所以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詢和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能力,而導致客戶價值最大化的統一的技術方案的設計、實施和運作,必須通過咨詢公司、技術公司和物流公司的齊心協力才能夠實現,這就涉及一個供應鏈整合的問題。在中國,管理咨詢公司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尚處于初級狀態的情況下,這一重任將落在技術公司,也就是IT企業的身上。第四方物流承接多個供應鏈職能和流程的運作責任,包括:制造,采購,庫存管理,供應鏈信息技術,需求預測,網絡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和行政管理。技術和管理是第四方物流,特別是供應鏈整合的兩大基石,鑒于我國管理咨詢業發展的相對滯后,供應鏈整合戰略實施初期應以IT企業為主導,而這又與信息主導戰略不謀而合,但我國管理咨詢公司應把物流管理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運行局:2005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第3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7月
[2]李松慶:第三方物流論.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年1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