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具有地理區位、經濟基礎、政策環境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優勢, 在中原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面對這一重大戰略任務,強力推進鄭州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本文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中原崛起 鄭州 核心 地位 作用
中原崛起,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十五”時期根據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的經濟發展戰略為振興河南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中原崛起中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是省委、省政府乃至全省人民都十分關心的重大問題。
一、“中原崛起”的重大意義
“中原崛起”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是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重要“版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實行了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宏觀經濟發展策略?!爸胁酷绕稹?戰略思想的提出給中部地區特別是河南這樣一個人口和經濟大省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中原崛起”是中部崛起的“排頭兵”
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六省,據資料統計到2005年底,河南省人口總數已達9768萬人,居全國第一;生產總值已達10587.42億元,已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工業增加值已達4896.01億元,居全國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一。河南地處中原,不僅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雄厚的工業基礎,還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全國重要的交通、通信網絡中心,是我國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因此,中原崛起理應是中部崛起的“排頭兵”。
二、鄭州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近年來,鄭州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面對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崛起”的偉大戰略任務,要在中原崛起中發揮龍頭作用,本文認為鄭州所具備的條件和優勢主要有:
1.地理區位優勢
鄭州地處河南省中部,是名副其實的“中心”城市:一是交通中心。鄭州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已建成以航空、鐵路、公路運輸為骨干的立體交通網絡,是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的“中心”。2005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287.6億噸公里,占全省貨運周轉量的12.60%;完成客運周轉量189.6億人公里,占全省客運周轉量的18.95%。二是商貿中心。鄭州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十三個商貿城市之一,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6.7億元,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04%,進出口總額19.4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25.08%。三是信息中心。由于交通、人流、物流量迅速增加,鄭州已發展為覆蓋全省乃至全國的信息中心,2005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8.2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占我省郵電業務總量的20.6%。四是物流中心。截止2005年底,鄭州市的物流企業已有200多家,已成為中原乃至周遍地區最大的商品和貨物集散地。
2.經濟基礎優勢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鄭州已從改革開放初期以輕紡工業為主的輕工業城市發展為目前的集商貿、工業、交通、金融等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市。從下表可以看出,鄭州市的生產總值等四項經濟指標占全省的比重基本上在20%左右,聚集了我省五分之一的社會財富,因此雄厚的經濟實力將為鄭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中原崛起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政策環境優勢
鄭州作為河南省的政治中心,具有一定的政策環境優勢。首先,鄭州是許多省級乃至國家級大型重點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如南水北調工程、西氣東輸工程、京珠、連霍高速公路建設工程的投資與建設,一方面改善和優化了鄭州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其次,便利的交通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使鄭州具有了吸引外來投資的絕對優勢,使國內外許多公司和企業紛紛逐鹿中原,落戶鄭州。僅2004年和2005年,鄭州市共利用外資 57751萬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資的27.46%。再次,鄭州也是河南省的金融中心。國家銀行、合作開發銀行、外來獨資銀行等許多金融機構,在鄭州都設有自己的分支機構和辦事處。最后,鄭州還是河南省各項經濟政策的發源地。項目審批、稅收優惠、市場準入、進出口許可等各項經濟政策的掌握和運用,自有“近水樓臺”之便利,也是促進鄭州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4.科技文化優勢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鄭州已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這為“十一五”時期鄭州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科技翅膀。同時鄭州還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古今文化薈萃,東西文化交流,科研、文化、藝術團體星羅棋布,大中專院校林立,每年為鄭州市的經濟建設輸送數以萬計的畢業生,這將構成鄭州經濟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中原崛起的寶貴財富。
三、鄭州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趨向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鄭州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對鄭州市在“中原崛起”和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堅持科學發展觀,優化產業結構,確保鄭州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鄭州具備了較強的經濟實力,在2005年的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中,已進入全國前20位。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如產業同類化和同質化嚴重、高新技術產業少、技術創新能力較差、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不足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如根據現有的基礎和條件,突出汽車制造、鋁工業、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和能源開發等產業,實施幫強扶優工程,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其次,著力推進現代商貿城建設。根據鄭州的地理區位優勢,充分發揮輻射功能,以重大物流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完善物流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像長通運輸、永和高科等大型物流企業的倉儲、配送能力;規范家電、汽車配件、服裝等大型批發市場,輻射和帶動周遍及全省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培育像小商品城、金博大等大型零售企業,吸引和積聚周遍地區的商品購買力,繁榮鄭州的商業零售市場。再次,積極培育文化旅游產業這一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應大力加強鄭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圍繞黃河文化、黃帝文化、商都文化、武術文化,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精心打造商都文化苑、黃帝文化、中華炎黃壇、世界客屬文化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促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形成鄭州經濟發展的一個強有力的增長點。
2.發揮中心優勢,拓展發展空間,實現中原城市群建設目標
十五期間,河南省委、省政府勾畫出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設規劃,即以鄭州為中心附近八城市為主體的經濟協作帶占據了河南60%的地市級城市,擁有5.87萬平方公里,近40萬人口,是一個區域城市密布、人口集聚、經濟聯系緊密、互補性強的經濟協作帶,鄭州作為這一經濟協作帶的中心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3.加大科技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鄭州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河南省提出了“科教興豫”戰略,要實現中原崛起,保持經濟快速增長,要發揮鄭州的龍頭作用,沒有科技創新是不可想象的。從“十一五”發展規劃來看,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增加科研投入,保證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重大科研項目的實施。如重點支持鄭州國家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等實驗類基地的建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先進設備制造技術等產品的研制和開發,使其成為我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二是完善創新體制,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在產學研結合轉化、技術中心、服務平臺、和高新企業孵化器等幾個方面探索新的運行機制,加強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協作,加大科研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促進科研成果的迅速轉化。三是支持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重點扶持像竹林眾生等一些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高科技企業,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改變河南產品粗、劣、假的形象,以優質名牌產品開拓市場,樹立河南產品的新形象。
4.城鄉統籌規劃,壯大縣域經濟,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
城市化是縣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助動器,一個地區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方面說明了其社會財富的集聚能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它的工業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鄭州要在中原崛起中發揮龍頭作用,還必須進一步提高城市化建設步伐。鄭州所轄的六區六縣在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城市規模,發展城市經濟,增強城市功能,來吸收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中來,積極參與城市的經濟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各區縣的優勢,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具體來講,中原、金水、二七等五市區可以積極發展商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接納和吸收更多的城市下崗職工和農村剩余勞動力;上街區可以以第二產業為龍頭,拉長產業鏈條,壯大區域經濟,提高城市化水平;新鄭、登封、滎陽等六縣可以以第一產業為基礎,規劃發展優質、特色農業,保證鄭州乃至全省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同時以農產品為原料,以農村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農村商貿、餐飲、農產品加工以及生態農業旅游等非農產業,壯大地方經濟,吸收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
5.建立農業示范園區,發展高效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近年來,鄭州市區的農村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處于城鄉二元結構,再加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發展水平低,要采取切實措施,解決“三農”問題,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城鄉共同繁榮,是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項迫切任務。為此一是要加大農業投入,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包括農村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二是加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以農產品的加工和流通為重點,著力推進非農產業的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三是在一些有條件的鄉鎮,建立農業示范園區,積極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一些優質、高效的農業示范園區,如鄭州郊區的蔬菜、花卉,中牟的西瓜、大蒜,新鄭的紅棗等種植基地,依靠科技促進農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并逐步擴大生產經營范圍,實行產業化經營,以點帶面,帶動優質、高效農業的快速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奠定雄厚的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州統計年鑒》2006年
[2]《河南統計年鑒》2006年
[3]《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4]《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5]鄭州市市委書記王文超在鄭州市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6]鄭州市市長趙有才在鄭州市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大會上的講話
[7]鄭州市2005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