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這將對北京乃至我國的經濟“文化”環境和社會等方面產生一系列影響。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北京申奧成功將在7年內平均每年拉動我國GDP增長0.3~0.4個百分點。而北京統計局則表示,舉辦奧運會將對北京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2.5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作用。今后10年內,北京的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將在201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00美元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物質文明的不斷提高,精神文明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追求健康長壽的愿望也越來越強,加之北京奧運會開幕的越來越近,這一切必然促進河北省體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另外體育事業的發展對經濟的騰飛又有促進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利用奧運商機、借鑒奧運的運作規則。
一般而言,體育經濟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發達國家體育經濟的發展歷程已經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體育經濟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對河北省來說,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經濟和產業化逐漸被認識和開發。體育的發展對全省經濟起到積極的作用。體育產業已被視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存在極大的潛力,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這意味著我國體育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而作為地理位置特殊的河北省來說,東臨渤海,西接山西省,北連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南鄰山東、河南兩省,中部與北京、天津2市毗連。既是首都與全國各地聯系的通道,又是華北、西北各省區通向北方海上門戶——天津港的必經之路。河北地理位置在全國也屬得天獨厚,一省之中包容了北京、天津兩個中央直轄的大都市。但河北省發展卻并不見佳,經濟實力在全國排名靠后。除秦皇島和承德因距北京很近,成為京城的避暑勝地而沾光之外,省內其他城市在中國大多鮮有名氣。而該省的體育經濟發展也受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影響,在國內發展的勢頭并不好。
奧運會對河北省體育經濟的影響:
1.奧運會對河北省體育經濟的影響,促進該省體育產業和企業的快速發展,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體育產業特別是體育商業服務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內以及國際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體育管理咨詢公司和體育俱樂部紛紛進入河北省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利用舉辦奧運會之機。一方面學習國內外的技術、經驗。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該省體育產業的強勢企業。有助于該省企業包括體育企業借奧運會快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2.有助于體育產業規范化管理和企業制度完善,奧運會將對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進行檢驗,這對我們調放結合發展體育產業有很大好處, 比如是否要重點支持競技體育。放開其他體育辦的產業,是否應從產業政策上鼓勵民間私營企業投資體育產業。特別是一些便于市場化運營的項目,如體育健身娛樂場所,是否應對從事為主體產業服務和為提高大眾身體素質服務的項目和單位。國家應給予適當支持,如減免稅優惠貸款等,而國內企業要在奧運經濟中找到商機。就要與外商企業進行競爭。而制度健全與科學是進行競爭的基礎, 因此,奧運會將促進企業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運行機制,這可能會使一些有條件的福利型事業型單位加快向經營型企業型轉變,加快體育產業中的國有企業改革。構筑符合現代體育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組織結構與之相應。體育經濟政策要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體育組織的權益,鼓勵體育產業中形成多種所有制的競爭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來吸引和組織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產業。
3.體育產業巨大的經濟利益,為企業營銷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機,舉辦奧運會的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受益的產業和間接受益的產業。前者主要包括建筑業、交通業、旅游業、新聞出版業、交通業、電信業、餐飲業、房地產業等。后者涉及的面更廣一些,但綜合起來看。舉辦奧運會主要還是對新興產業特別是包括體育在內的服務業的影響最大,企業可利用奧運會樹立形象,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銷售渠道。加快企業發展,奧運會是企業品牌推銷的最佳時機。有助于促進河北省企業加快形成體育產業龍頭企業的進程。有助于我國體育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體育。有助于我國企業的科技進步。
4.為體育產業和企業高級管理人才提供了最好的成長空間。比如,如何努力發揮協會、體育博覽會、體育基金會的作用。如何做到積極地發行彩票。精心地經營門票,穩妥地試行股票,如何提高水平,這是最好機會。
5.有助于全民健身運動和河北省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將有助于促進全民健身活動,奧運會帶來了對體育的興趣。對健身的重視,對各種有助于身心健康的鍛煉方式的推廣,這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而且也培養體育消費群體。從經濟角度講是提高體育場館利用率,培育體育市場的主體,對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為了加快河北省體育企業化的進程,促使體育同市場經濟全面接軌與聯手,建立體育市場經濟體系,推動河北省體育與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途徑:
⒈深入轉變觀念,實行體制改革。體育既然是產業,就要按現代企業體制建立和運作。實行政事、政企、政群分開。體育行政機構要加強社會管理職能,建立產業管理部門,使體育走向社會,進入市場。
⒉大力解放思想,走企業化道路。體育部門特別是基層單位要走企業化道路,它們對運動場館和器材設施等國有資產擁有使用權和管理權,并要承擔使這些國有資產保值和增值的義務。它們應是獨立核算單位,有掌握人、財、物的權利,并具有法人資格。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益。
⒊建立“科技興體”。科研和訓練聯合機制,科研為運動隊提供有償服務,使體育科技從公益型走向經營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需求,參與競爭,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科技訓練作用,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⒋競技和群體并重。在競技體育走向企業化的同時,也要積極培育和開發群眾體育的消費市場,建立群眾體育群眾辦的管理體制和群眾體育自我投資的運行機制。使全民健身計劃落到實處,達到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水平的目的。
總之,體育走企業化道路,建立體育市場經濟體系,對體育和市場經濟都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與發展,這已為世界許多既是經濟大國又是體育強國的實踐所證明。河北省要成為體育強省,就必須加快建立完善的體育市場經濟體系,以早日實現我們的目標。
雖然河北省的體育事業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實現了體育事業的巨大發展,但并沒有實現從傳統體育向現代體育的完全轉變。從河北省社會經濟轉型期的內涵與特點出發,該省的體育發展模式將從傳統的集中型行政垂直協調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有宏觀控制的社會自我協調體制的發展模式。這就是宏觀上由體育行政權力機構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進行有效控制,微觀上主要由社會各級體育部門、各類體育團體和社會化體育市場機制來協調。通過行政體育部門,綜合平衡后所確定的關系體育發展的重要規劃,如競賽制度的規定、運動員參賽資格的確定、運動員年齡的劃分等,可以是指令性的,有關部門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但主要不是依靠層層下達行政命令,而是通過制定必要的政策,以間接方法去實現。對于社會上各類體育團體、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的運動訓練、競賽活動及經費開支等,除極少數體育團體由行政部門專門撥款、統一調配予以重點管理和控制外,基本上由各類體育團體,根據當地的民俗民風、社會化基礎及本身的情況自行安排。體育行政部門,主要是采用競賽制度的桿杠作用和法律手段來調節,以促進和保證整個體育的基本平衡和協調發展。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既要有控制地發展體育,又要比較充分地發揮體育為社會服務的作用,把宏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的體育發展規劃的全局性,來制約社會自我協調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某種盲目性;另一方面,又運用社會自我協調機制的客觀規律性,來制約體育行政部門制定體育發展規劃所可能產生的某種主觀性,使宏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互相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推動體育的健康發展。
誠然,傳統體育觀念與現代體育觀念的沖突、傳統體育體制與現代體育管理體制的碰撞,仍然是當代河北省體育的主要矛盾。這就是說,體育觀念和體育體制的“轉型”并沒有完全實現。從總體上看,河北省體育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河北省體育經濟目前仍在一種非均衡狀態下運行,這種非均衡狀態使體育經濟運行過程中產生各種摩擦,造成大量的體育經濟資源浪費,經濟運行效率低下,以致約束了體育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因此,徹底地實現從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封閉的、條塊分割的傳統體育體制向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開放的,依托社會、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體育管理體制“轉型”,建構起完整的現代體育管理體系大廈,將是21世紀體育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責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