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費者轉換成本的存在使得新廠商很難進入基礎軟件這一市場。然而,如果采取正確的經營策略,配合適當的產業政策,就有可能回避消費者轉換成本的負面影響,發展我國的基礎軟件產業。
[關鍵詞]軟件產業 基礎軟件 消費者轉換成本
一、我國基礎軟件發展概覽
系統軟件和支撐軟件統稱為基礎軟件。基礎軟件是軟件產業的基石,是軟件產業的主要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在中國軟件產業規模中,基礎軟件雖有較快增長,但所占份額尚小,在產業中的基石作用未能凸顯。正是由于基礎軟件產業的制約因素,使得我國雖然是軟件應用大國,但還不是軟件產業大國,更不是軟件產業強國。我國軟件產業和基礎軟件的發展現狀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1.軟件產業發展迅速
根據《中國軟件產年鑒》的統計,2005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數字化進程加快,全球軟件產業規模達到8239億美元,增長5.27%。其中,美國占全球軟件產業的39%,歐盟占25.9%,日本占10.4%,位居前三,但其增長速度放緩,所占份額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2005年,中國軟件產業在全球軟件產業中的份額從2004年的4.3%增長到2005年的5.9%,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二位。面對國內外軟件市場的不斷拓展,中國的軟件產業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2.基礎軟件所占比例持續偏低且增長緩慢
在我國軟件產業增長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軟件服務的增長,其增長率超過200%,而軟件產品增長率僅為26.4%,明顯慢于服務的增長。且在軟件產品的進一步分類中,基礎軟件的增長又慢于應用軟件的增長。按照《中國軟件產業年鑒》(2006)提供的數據,在軟件產品分類中,應用軟件銷售額為1634億,比上年增長29.6%;基礎軟件銷售額為102億元,增長僅為7.3%。
二、基礎軟件和消費者轉換成本
最近幾年,有關消費者轉換成本的理論研究大量出現于營銷學、管理學以及經濟學文獻中,研究表明消費者轉換成本影響顧客的重復購買行為,影響企業的發展戰略,影響相關產業和市場的競爭結構。
一般認為,消費者轉換成本是買方由原供應商處采購產品轉換到其他供應商時,買方所發生的一次性成本。轉換成本包括雇員培訓成本、新的輔助設備成本、檢測考核新設備所需的時間及成本,甚至包括中斷交易關系所需付出的心理代價。A.Caruana(2004)指出,即使兩個廠商的產品或服務同質同價,只要消費者從以前的供應商轉向新的供應商,轉換成本就必然會發生,它既可能是貨幣的也可能是非貨幣的成本,既可能是實際發生的也可能是感知的成本。
Klemperer(1987)標識了消費者轉換成本的三種基本類型:一是交易成本,例如消費者從一家銀行轉向另一家銀行,牽涉到舊銀行的銷戶以及新銀行的開戶;二是學習成本;三是合同成本。Guiltnan(1989)將轉換成本分為四種類型:合同成本、組織成本、心理承諾成本以及持續性成本,他沿襲了Klemperer的合同成本概念,將Klemperer的交易成本和學習成本組合為組織成本,心理承諾成本指過去的花費、損失或者沉沒成本,持續性成本指從熟悉的供應商轉向不熟悉的供應商時的高感知風險。
消費者轉換成本在基礎軟件產品中表現得相當明顯。首先,基礎軟件包含系統軟件和支撐軟件,是所有應用軟件的運行平臺,因此基礎軟件的轉換,例如,由原有的Windows轉換到Linux,必涉及到所有軟件的遷移或調整,帶來巨大的轉移成本。
其次,不同廠商系統軟件的使用,也存在巨大的差異,盡管目前各軟件在界面上趨同化程度越來越高,但在涉及底層的操作時,仍然有很大的區別,應用軟件要完全屏蔽系統軟件的特性目前看來還不可能。例如,一名Windows操作員不可能不經任何學習和培訓就能熟練地握Linux,這帶來了新的學習和培訓成本。
再次,軟件具有一般高科技產品都存在的高感知風險。這是因為,軟件等高科技產品不同于普通的工業產品,它的質量以及是否適合于消費者的需求不是顯而易見的,用戶從原有產品轉化到新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風險。尤其在金融、電信等關鍵部門,有可能因為軟件轉換的問題帶來全局性的服務癱瘓。
三、“消費者轉換成本”視角下的基礎軟件發展策略
很顯然地,轉換成本對市場競爭最重要的影響是它對新廠商的進入的影響。如前所述,因為基礎軟件巨大的轉換成本,基礎軟件的使用者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都不會選擇對其進行轉換。換言之,消費者轉換成本的存在使得新廠商很難進入基礎軟件這一市場。
然而,對消費者轉換成本理論的深入研究揭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轉換成本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市場進入,這取決于轉換成本的大小、進入的規模、市場動態以及規模經濟等因素。
首先,轉換成本的存在有鼓勵小規模進入但阻止大規模進入的效應。當在位廠商制定高價從它鎖定的顧客那里獲得更多利潤時,轉換成本的存在可能鼓勵小規模進入,特別是為滿足新顧客的需要。在一個存在轉換成本的市場,如果擁有顧客基礎的在位廠商持續將價格定在高于邊際成本的水平,那么即使新廠商的效率低于在位廠商,它也可能成功進入市場(WangWen,1988)。結果,雖然轉換成本使得新廠商奪取在位廠商的已有顧客比較困難,但它卻實際上促進了服務于新消費者的市場進入(FarrelKlemperer,1988)。
其次,可以從市場動態的變化考察消費者轉換成本的影響。當在位廠商制定高價從它鎖定的顧客那里獲得更多利潤時,在位廠商的短期最優決策就是從已有顧客獲取較高收益,而不是反擊新的進入,所以在不斷成長的市場中,新廠商可能不斷進入市場并慢慢侵蝕在位廠商的市場份額。
最后,從博弈的角度來看,轉換成本越高,市場對可能成功進入的預期越小,反過來說,如果成功進入,預期利潤則相當大。從這一角度來看,轉換成本事實上是促進了一部分敢于承受風險的企業進入這一市場。WangWen(1988)以及Farrell Klemperer (1988)的實證研究證實了上述觀點。
以上結論提示我們,如果采取正確的經營策略,配合適當的產業政策,就有可能回避消費者轉換成本的負面影響,發展我國的基礎軟件。
1.企業應選擇尚未開發或者相對不成熟的客戶進行推廣。就中國市場而言,金融、電信等歷來是各大跨國軟件公司重點爭奪的領域,在消費者轉換成本的作用下,國產基礎軟件要想在上述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難度相當大。目前,國產基礎軟件應集中力量于教育、一般商業管理、農業信息化等領域,出于競爭戰略的考慮,跨國軟件公司一般不會在上述行業與本土企業展開激烈的價格競爭。
2.在政府采購中盡量采用國產基礎軟件。隨著我國信息化的飛速發展,電子政務或政府采購中基礎軟件的份額會逐年加大,盡管目前還有不少行政機關使用的是跨國公司軟件,但上述轉換成本可以由政府自身來承擔。
3.政府應對基礎軟件企業提供資助,降低它們的競爭風險。因為轉換成本的存在,從事基礎軟件開發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相對于應用軟件類企業,政府更應對基礎軟件領域的企業提供稅收減免、低息貸款或直接的科研投入,促成一部分敢于承受風險的企業進入這一市場。
參考文獻:
[1]楊芙清:中國軟件工程26周年[R].中國計算機事業50周年主題演講, 2006
[2]A. Caruana. The impact of Switching costs on customer loyalty[J]. 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 Analysis for Marketing, 2004,12(3)
[3]Klemperer, P.D. Markets with consumer switching cost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102(2)
[4]Guiltnan, J.P. A classification of switching cos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lationship marketing[M].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89
[5]Wang, R. Wen. Strategic invasion in markets with switching costs[J]. Journa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 1988,7(4)
[6]Farrell, J. C. Klemperer. Dynamic competition with switching cost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19(Spring)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