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回歸分析統計方法研究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影響因素和內部結構的變化規律,并與國際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規律相比較,從而發現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與未來發展有關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 新興服務業 傳統服務業
一、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趨勢
1.從產出結構看,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趨勢
表1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5年》注:本表按當年價格計算
從縱向上看,表1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增加,我國新興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也在不斷的增加。從表中可以看出新興服務業為第三產業產出量增加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而傳統的服務業在新興服務業比例上升的同時,它們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將會相對下降。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在第三產業中,占的比重最大的是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基本都在23%左右,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和金融、保險業,比重最少的是農、林牧漁服務業,都在8%左右,這個數據從1998年到2003年,基本都沒有改變,說明它增長的速度跟我國第三產業增長速度大致相同,發展比較穩定。
2.從就業結構看,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趨勢
表2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中部分行業就業人數占第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重(%)
數據來源:《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
表2列示了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中9個行業就業人數占第三產業整個就業人數的百分比,比例從高到低排列順序為: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業,衛生體育及社會福利業,金融、保險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就業比重最高,但它呈倒“V”字型,從1995年開始,它占的比重逐漸上升,到1997年,達到最高,占整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的26%,然后又開始下降。這比較符合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規律,因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第三產業中會涌現出更多的新興行業,而比較早興起行業剛開始比重肯定會逐步上升,當更多的新興服務業興起,它的比重又會逐步下降。表中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的趨勢,房地產業雖然在第三產業就業比重中僅占0.5%的比重,但一直呈穩定上升的趨勢發展。社會服務業比例的增長是沒有什么爭議的,因為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社會服務要求會越來越高,理所當然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會大大增加,導致在第三產業就業比例中增大。
二、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趨勢的國際比較
1.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產出結構的國際比較
表3不同類型國家的第三產業內部產出結構 單位:(%)
資料來源:李江帆《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8~219頁表
我國與不同類型國家第三產業內部產出結構進行比較,從表3第三產業分行業構成看,與發達國家比較,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個人、社會和政府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較高,商業、旅館和飯店業,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和產業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較低。隨著80年代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產出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商業、旅館和飯店業的增加值比重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差距縮小。從80年代末開始,中國金融保險房地產和產業服務業增加比重甚至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
2.我國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的國際比較
表4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 單位:(%)
資料來源:《國際統計年鑒》有關數據統計而成。
從表4中,可知我國第三產業內部就業結構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商業、旅館和飯店,金融保險不動產業的就業比重一直相對較低,個人、社會和政府服務業的就業比重相對較高,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的就業比重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相對過高變成相對較低,這表明中國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的勞動力增長相對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美國、日本在第三產業內部行業中,就業比重最高的是個人、政府服務業,其次是商業、旅館飯店業,而交通通信業的就業比重最低。而我國就業比重最高的是個人、社會和政府服務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就業比重最低。
三、優化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思路與對策
1.總體發展思路
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水平偏低,跟西方國家比較,尤為落后,有些內部行業發展極不平衡。政府部門要在發展第三產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分支行業,以此作為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優化的思路。
2.優化我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我國服務業項目中勞動密集型仍占主導地位,知識密集型服務比重低。所以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知識、技術型服務業競爭優勢,發展諸如設計、咨詢、管理、技術專利、金融、通訊等高層次服務行業。
(2)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優勢。盡管我國的第三產業總體上落后于發達國家,但在某些勞動密集型的服務領域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傳統型和社會型服務行業,如旅游和社區服務業。
(3)加快培養第三產業人才。第三產業勞動產品的創造與第三產業提供者的素質密切相關。尤其在科技、金融、保險、旅游、信息咨詢、技術服務等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受教育水平要求更高。第三產業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將培養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放到重要位置,為一些有能力的青年人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工作環境。
參考文獻:
[1]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
[2]李江帆:《中國第三產業發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8~219頁
[3]國際統計年鑒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