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反思的時代,崇尚思辨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經濟犯罪偵查學如果欲無愧于這個時代的重托與厚望,必須提高自身的理論層次,引入哲學思維,將使經濟犯罪偵查學的理論思辨成為時代的本質思維,必能與時代變革的脈搏跳動合拍。
[關鍵詞]經偵價值 經偵范疇 經偵體系
自從1872年英國人希爾,在倫敦進行的《預防與控制犯罪》的國際會議上提出了經濟犯罪這個概念開始,經濟犯罪從此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經過了將近100多年的寂靜之后,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我國社會的改革開放,經濟犯罪偵查學這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又一次煥發了青春,一馬當先首先跨越了歷史的斷層,顧不得抹去長乏的冬眠殘存在心靈上的噩夢,以一雙不太適應的眼睛,迎接理性的光芒,很快在法苑中立住了腳跟,但是面對其他公安學科的競爭與挑戰,經濟犯罪偵查學意欲何為,出路何在?每一個有志于經濟犯罪研究的學者都應該捫心自問,并進行深刻的反思。
一、經濟犯罪偵查的哲學價值內容
經偵哲學,又可以稱之為經偵法理學,在現代哲學中價值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哲學研究中的一個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以至于形成所謂價值哲學。英國學者彼得·斯坦和約翰·香德在《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一書中列舉西方社會的三個基本價值:秩序,公平,自由,但是在價值的基礎上,經偵哲學到底有怎樣的研究范疇和體系是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的。經濟犯罪偵查學是以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為內容的,因此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是經偵哲學的最基本的范疇,經偵哲學的理論大廈并非沙上之塔,而是建筑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的。而范疇就是這一理論大廈的基石,它起著奠基的作用,經濟犯罪,經濟偵查這樣一些基本范疇,是經偵哲學不可缺失的。對這些基本范疇的科學界定,就如同經偵哲學的理論大廈埋下拱心石,經偵哲學面向整個經濟犯罪的立法,經濟犯罪司法,從中進行抽象與提煉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如果我們不是借助于范疇這樣一種高度自治的抽象化手段,就無法掌握千千萬萬個特殊情況,因此,范疇具有高度的凝聚性,一個范疇往往包括著博大精深的思想容量。通過范疇的這種凝聚功能,就能透過分紛繁復雜的現象反映經偵的聯系和本質。
二、經濟犯罪偵查的哲學范疇和體系
哲學中,關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客觀事物是普遍聯系著的,范疇作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必然反映事物的這種聯系性,因而范疇之間也具有相互作用的關系中,不僅如此,而且真理只是在他們的總和中以及在他們的關系中才會實現,在經偵哲學中,各種基本范疇也都處于相互作用之中,經偵哲學的基本原理也正是蘊含在各個范疇的關系之中。哲學中最基本的關系是因果性關系,因果關系是現象的聯系形式之一。經偵哲學中,兩大基本范疇——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之間就存在這樣一種因果關系。因果性,可以說是經偵中的報應觀念賴以存在的哲學根據。例如著名的報應論者黑格爾在論犯罪和刑罰的必然聯系時指出:“犯罪作為自在的虛無的意志。當然包含著自我否定再其自身中而這種否定就表現為刑罰。”顯然,在黑格爾看來犯罪是原因在原因之中包含著的自我否定的因素,刑罰就是這種自我否定的外部表現,它是結果。經濟犯罪與經濟經濟偵查之間的時間隔得越短,在人們心中,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這兩個概念的聯系就越來越突出,越持久。因而,人們就很自然的把犯罪看作起因,把偵查看作不可缺少的必然結果。由于經偵哲學的兩個基本范疇——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之間存在這種因果關系,因此經濟犯罪,與經濟偵查的兩大部分的范疇也往往存在這種因果關系。這種關系相互作用,就形成罪刑關系辯證運動的過程,這種相互運動機制是:犯罪情況制約著偵查手段,偵查手段制約刑事立法,刑事立法制約這行刑效果,行刑效果又反作用于犯罪情況,如此往復,以至無窮,這就充分說明了經濟犯罪和經濟偵查相互作用的關系的客觀性。范疇之間的關系,往往表現為關系命題,關系命題本身又形成了一個上位的范疇,關系命題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經偵哲學的科學性。
從范疇到關系命題,再從關系命題到經偵哲學體系,這是必然的邏輯進程,體系是這一邏輯進程的歸宿,無疑歸宿具有終級的意義,因而是價值追求的結果。在哲學上,體系的建構被稱為范疇的系統化,范疇的系統化發軔于古希臘哲學。例如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就是由十個基本范疇構成的:本質,數量,關系,地點,時間等等。近代德國哲學家康德對范疇系統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經偵哲學范疇系統化的第一步,是要對經偵哲學的范疇進行遴選,也就是說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將某些經偵概念選把列入經偵哲學的范疇體系,由此形成一份經偵哲學范疇的名目錄。但范疇的遴選僅是建構經偵哲學的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范疇的分類問題,在哲學中分類是知識或活動的某一領域的各種并列從屬概念的體系,他經常表現為形式不同的示意圖,并用來作為確定這些概念或對象種類之間的聯系,以及幫助理解各種概念或相應對象的多樣性的手段,因此范疇的分類,對于經偵哲學體系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筆者認為經偵哲學范疇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是經濟犯罪的范疇;二是經濟偵查本體論的范疇。這兩大類范疇既相互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經偵哲學體系的建造,有賴于一定的范疇,這在哲學上也成為模型。由一套概念,結構,類型,依序整理的標準各個等級和分類組構成各的模型,稱為概念的分類。黑格爾在《邏輯學》的存在論就是由質,量,度,三部分構成,而質又由存在,現有的存在,和自為的存在三部分構成,形成一種正,反,合的范式。這種范式對于我們建立經偵哲學體系具有一定參考的價值。
總之,經偵哲學范疇經過遴選,分類,組建,然后系統化,從而形成經偵哲學體系,關于經偵哲學體系,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但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運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經濟犯罪這種現象,經濟犯罪偵查學將會上升到更高的理論層次。
參考文獻:
[1]陳興良:《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許發民:《論刑法文化與刑法現代化》.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馬克昌:《經濟犯罪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