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外的實踐證明,知識經濟與資本市場相互促進,如果沒有知識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充滿生機與活力,反之,如果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知識經濟的發展就會大受影響。本文擬從分析兩者關系入手,并對在資本市場上如何利用知識經濟理論為企業發展服務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資本市場 知識經濟 高科技產業
近20年來,以計算機、通信、信息和現代生物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產業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擴大,地位日益顯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 Economy)正沖擊著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世界貿易格局、人口就業結構和社會收入分配等社會經濟生活的基本方面。1990年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了“知識經濟”的概念。1996年經合組織明確定義了“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第一次提出了這種新型經濟的指標系和測度。而資本市場則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出現了,它依存于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運行方式,它的直接基礎是市場機制和信用制度。資本市場一經誕生,其基本功能和自身特點便體現了它的優越性。其主要職能是籌集資金、交易功能及資源配置功能。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和知識逐漸成為企業繼人力、資本之后的第三大戰略資源,同時也是更重要的資源,在當前,資本從生產資源的領導崗位上退居二線了,那么,作為資本和資金載體的資本市場應把自己擺在什么位置?而知識經濟對資本市場又有何影響呢?兩者的關系具體表現如何呢?
一、知識經濟對資本市場的影響表現
1.知識經濟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動力。知識經濟依托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沒有資本市場也就沒有知識經濟的發展。同時知識經濟發展也在呼喚著各國國際資本市場。通過在資本市場的上市來擴大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份額。90年代以來,美國股市一枝獨秀,技術得益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知識經濟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一年來行情的穩步上揚,也是由于知識股的份量在加大。
2.知識經濟的興起豐富了資本市場的結構和體系。知識經濟改變了上市公司結構。原先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制造、金融、地產等領域。而現在上市公司中高科技公司大量出現。從而使上市公司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世界各地紛紛興起的主要為高技術企業發展服務的創業板市場,既豐富了資本市場的層次,又迫使許多主板市場修改有關規則,以吸引更多的技術企業上市。技術產業的發展還豐富了資本市場的品種結構以及投資人的結構。
3.知識經濟促進資本市場的創新。從經濟學監管角度來說,知識經濟現在正處在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這種發展勢頭可能帶來兩個后果,要么是改造傳統行業并使之日益壯大,要么就是很快地衰落下去。而另一個特點就是這個行業“贏者通吃”的原則,新技術對舊有技術的替代是不會留一點余地的。因為人們呼喚著新技術。對于這種狀態下的經濟狀況,我們必須在進入WTO以前積極培育我們的企業,增強它們的實力。另外,遵循“一切都是可以交易的,一切交易都是可以談判的”這樣一個準則,對于表現不好的公司要摘牌,并安排一個市場接受。
4.知識經濟推動了國際市場的一體化,也就是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現在需要全球資本市場,并且可以在全球完成3*8=24小時聯網。而證券公司網上交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們必須改變公司運作的根本模式,促進銀行和證券業的合作。
5.知識經濟提高了資本市場的透明度,這種提高表現在各個層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溝通了政府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知識經濟的發展,完善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模式和成長方式,資本運營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資本運營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快吃慢”成為企業兼并的新方式;知識經濟的發展改變了投資人的投資理念和價值評估方式;科技手段使資本市場的競爭格局和經營方式發生了新變化,網上交易的發展對傳統的交易手段和市場提出了挑戰。
二、在資本市場如何利用知識經濟為企業發展服務
1.知識經濟引起的企業變化。以網絡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方興未艾,正改變著我們周圍的一切,并且導致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生存的基礎在發生迅速的變化。面對這些變化,企業如何在競爭中獲得主動,制訂適合知識經濟發展的戰略,有幾個因素我們要考慮:
(1)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迫使企業發展要素要重新確定,知識經濟時代,貨幣資本已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優勢,知識資本在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知識經濟是企業開拓創新的原動力,是企業發展的發動機。重視知識資本的投入就是重視科技的投入,新經濟下企業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質量、價格的競爭。還有產品技術性能,產品成本的競爭。沒有先進的技術,不可能有低成本、高性能,不可能帶來產品的升級換代,缺乏知識資本,缺乏知識創新的企業,很難生存直至被淘汰。
(2)知識經濟的廣泛應用,使產品創新周期會大大縮短。知識經濟周期,從技術發明到技術應用,一直到產品商業化,運轉周期會越來越短,產品的更新換代、升級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必然會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而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也必然會導致行業生命力的脆弱。有人推測互聯網公司將會消失。因為辦公、生活中全部用互聯網作為一種必備工具,專業性的互聯網公司會因為沒有工作而失業。
(3)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會使企業的競爭策略多元化。隨著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產業調整的步伐會加大。企業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價格戰,繼而轉向引進人才,技術創新。從企業綜合實力,發展速度上做文章,同時企業根據發展需要,尋找與自身發展有利益關系的合作伙伴,實行強強聯合,發揮各自的競爭優勢,在合作中達到共同壯大的目的,這是將來企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
2.企業的策略選擇。
(1)尋找商機,及時融入知識經濟的浪潮中去。目前,有很多公司投巨資開發一兩個有高科技含量的項目,有的公司把主業全部置換投身于新興產業。校企聯合也好,資產置換也好,還是兼并重組也罷,雖然與知識經濟融合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即實現公司盈利最大化,發展長遠化。但立足于傳統產業的企業,尚未形成獨立的新產業循環之前,最重要的是以本行業為基礎,抓好各個環節的管理,保持企業穩定持續的發展,積累實力,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互滲透的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發展商機,避免盲目投資,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2)建立以“知本”為核心的管理機制。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管理機制是圍繞著資本為核心建立的,但是隨著知識資本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提高,會出現資本追逐知識的現象,資本與知識的優化組合,才能達到企業發展的最佳狀態。以知識資本為核心就是以人才、技術為核心。當前,人才匱乏是上市公司的通病,沒有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有人才留不住,也引不進來。所以迅速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擁有一只知識、技術過硬的人才團體,才是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3)優化整合,拓寬市場空間。知識經濟時代,電子網絡為全球化競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企業開發資源選擇市場的范圍已經擴大,但企業也面臨著最優化的選擇問題。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之后,要進行全球性的市場整合,必須要有堅實的管理基礎和強大的運作能力。這對國內企業來講,將是一個嚴峻。與此同時,外國企業爭奪國內市場,中外企業間、國內企業與企業尖之間的競爭會更激烈。上市公司雖然有資本市場的支持,但沒有任何技術優勢,僅靠單打獨斗,會給企業增加很大壓力。所以上市公司尋求發展①要實行強強聯合,實行優勢互補,從鬼迷心竅技術實力上,力爭達到和國外企業抗衡的水平;②要有過硬的產品,其技術含量領先與國外產品;③拓展市場空間,鞏固原有的市場份額,并積極開發邊緣城鎮農村地區,擴大產品覆蓋面,爭取走出國門,打進國際市場,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王國文:資本市場與知識經濟.中國統計,2001年6期
[2]毛惠輝:知識經濟與資本市場泛論.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雜志,1999年01期
[3]代鵬:知識經濟的由來內涵及其特征.教學與研究,1998年08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