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必修課程,本文通過分析信息管理與信息專業的培養目標對ERP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及教學手段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ERP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實踐教學 教學手段
一、引言
企業資源計劃(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是繼MRPII理論與技術成熟后,隨著企業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發展而形成的新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ERP從90年代興起,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它借助于信息技術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隨著社會、企業對ERP各類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許多高校的相關專業相繼將ERP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程列入了教學計劃。目前ERP已經成為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使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專業的培養目標相符合,如何做好此課程的教學工作一直是我們的重要研究內容。在此本文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ERP課程的課程設計及信息化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ERP課程特點
1.專業培養目標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隸屬于管理科學類,它是由原來的科技信息專業、信息學專業、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合并而成。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系統工程方法的綜合型、實用性的高級人才。在學習期間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生產運作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信息系統開發與實施方面的實踐訓練,我們學院要求本專業學生在畢業時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
掌握信息系統的規劃、分析、設計和實施流程;
掌握信息資源的采集、整理、存儲、檢索、開發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適應信息化社會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意識。
因此,無論從專業的構成還是從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要求都能清楚看到本專業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還要接信息系統實施方面的實踐訓練,由此看出整合企業管理理念、業務流程、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于一體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必然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ERP課程建設是本專業課程建設的重要部分。
2.ERP課程特點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ERP系統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反映時代對企業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的要求,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基于ERP定義,我們設置的ERP課程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綜合性
ERP是一門新興的綜合學科,它的理論基礎來源于管理理論、計算機技術等相關知識。因此它要求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不僅要學習相關的管理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ERP課程。這個要求也是與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2)實踐性
ERP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本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ERP的原理,還要通過具體的ERP平臺掌握企業運作的全流程,通過實踐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本課程的難點也在于實踐內容的設計,因為我們的學生沒有工程實踐的經驗,如何設計實踐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本課程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ERP課程教學研究內容
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結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培養目標及ERP的課程特點,我們對ERP課程的先修課的設計、教材建設、信息化教學手段及實踐環節的設計等方面進行了長期有效的教學研究,這些教學研究內容現已逐步在本專業應用,效果較好。
1.先修課的設計
從ERP課程的綜合性特點得知,學生在學習ERP課程之前,必須要學習管理及計算機知識,因此我們根據ERP課程要求,修改和完善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計劃的相關內容,逐漸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課程體系,下圖是我們設計的本專業ERP課程學習體系路徑圖。
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安排,我們為本專業的信息系統應用方向的學生在大三的下學期安排了ERP課程。從上圖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學習了管理學、市場營銷學、財務管理、生產運作與管理、C++、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管理理論及財務、營銷、生產等業務知識,并且具備了計算機知識,這樣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學習ERP課程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學生不需要在本課程中來彌補管理及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欠缺。
2.教材建設
ERP課程在我們學院的開課歷史已有四年,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深感教材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我們曾經選用過一些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些教材具有理論性較強,對ERP的內容介紹的較全面等優點,但也具有重點不突出、內容全而不具體、同時沒有實踐內容的設計等缺點。為了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滿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我們通過學院引入的SAP平臺、用友ERP平臺,以實際的應用背景為素材,利用我院良好的信息化資源,編寫出了真正適合專業培養目標的ERP教材,這本教材已由東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教材的編寫既有理論的講解,淺顯易懂;又有結合具體ERP平臺的功能介紹,理論聯系實際。教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讀性,體現了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實時性、專業性。
3.實踐環節的設計
ERP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執行教學大綱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論教學外,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內容的設計
在課程總體設計時,既強調了理論教學又加大實踐教學的設計,通過ERP平臺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對ERP的理解不僅僅局限于概念層次。另外,為了滿足學生需求的多樣性,我們在2005年建立了ERP實驗室,引進了用友ERP平臺。在授課時,我們提供學生一套模擬的企業業務數據,指導學生在這個虛擬企業里學生模擬企業不同的工作崗位,對企業供應鏈、財務、生產運作的全流程進行模擬實踐。這樣的實踐內容的設計提高了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實踐教學,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我們學院坐落于大連的軟件園區,周邊有很多的軟件企業,通過與他們建立合作關系,學生可以在企業進行課程實習,了解ERP系統的實際開發、應用的過程,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2006年,我們迎來了更大的機遇,東軟公司與著名的ERP解決方案商SAP公司進行了戰略合作,這極大地推動了學院的ERP課程建設。我們正在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量身訂造SAP軟件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體系,為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大量的國際化、專業化人才。
4.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黑板+粉筆”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已受到很大的沖擊。信息技術已進入了傳統的課堂,多媒體、網絡等新技術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筆”,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效。
我們學院很早就開始了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工作,我們深知信息化教學改革是為了全面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改革教學方法。由于我們學生在校期間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因此本課程信息化教學結合了我們學院“筆記本大學”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院信息化、網絡化的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信息化、課程實施過程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東軟教學特色的立體化課程教學體系。
(1)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資源管理
我們根據課程發展及實際需要,進行了詳細的課前、課中、課后的設計。我們開發了ERP課程網站,我們將課程教學要求、課件等相關資源上傳到網站,同時網站還設有網上教師辦公室,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在課下進行溝通,很好地促進了教學。經過近兩年的信息化教學改革,ERP課程已具備了紙版教材、電子教材、教學指導書、案例庫、教學PPT、實踐平臺、教學網絡系統等教學資源。當然我們還需繼續努力,最終將實現多媒體教材、文字教材、網絡課件、網上資源及網絡環境于一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學資源管理。
(2)應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教學過程管理
我們授課時充分利用學院的良好的網絡環境,采用多媒體教學和廣播教學,擺脫了“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適時、有效地采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我們在授課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實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運用了案例教學、講練結合等教學方法。如在運用案例教學時,我們針對教學內容,結合案例,設計一系列課堂討論題目,并且將討論題目提前發給學生,使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資源對討論題目提出的問題有所思考,在授課時,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闡述自己的想法。通過案例討論教學法,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扎實。這些教學手段的應用,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
ERP作為新興的學科在不斷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工作者要緊跟時代的的步伐,不懈地進行教學研究與改革。盡管我們在課程建設方面有了一些進展,但還要繼續努力,我們將在信息管理與信息專業培養計劃的指導下,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與國際接軌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福權王曉煜吳迪王琨:企業資源計劃(ERP)[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6
[2]李紅: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董雄報李軍花均南: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芻議[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8
[4]賀盛瑜趙卓寧:管理類專業MIS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