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是法國最有名的葡萄酒主產區,以葡萄酒蜚聲世界。在波爾多,僅葡萄酒莊就達9000多家。秦皇島,是中國的著名旅游城市,也是葡萄及葡萄酒主產區,有壯大成為“東方波爾多”的巨大潛力,即依托適宜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發展地域這一全球性稀缺資源,適時發展近期產值百億元、遠期產值千億元的優勢區域產業帶、營造葡萄酒文化和產業創新空間,打造有秦皇島特色、有國際競爭力、有“波爾多”效應的世界級特色產業集群。
一、秦皇島現有打造“東方波爾多”有利條件
1.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秦皇島市是世界最佳葡萄及葡萄酒優勢產業帶之一。秦皇島以昌黎為代表的北緯38度附近地帶,除在地理、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與法國波爾多極為相似之外,還有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等特點,被國際權威譽為“世界最好的釀酒葡萄產區之一”。1984年,國際葡萄酒協會主席布巴斯教授到中國考察葡萄酒生產狀況之后說:“中國也有個波爾多,它在燕山腳下的昌黎。它的地理、氣候、土壤等與法國波爾多地區極為相似。”
2.先行一步的產業集聚條件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秦皇島市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干型葡萄酒生產、基地建設和世界最佳釀酒葡萄產地的地位逐漸被世人認可,“東方波爾多”雛形也漸露頭角。特別是在最佳區位、最早成形壯大的昌黎縣,干紅酒產業成就突出:
一是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創新了管理機制,基本理順了關系。
二是發展壯大了葡萄基地。2005年,全市釀酒葡萄基地約10萬畝,鮮食葡萄3萬多畝。
三是培育壯大了一批釀造龍頭企業。干型葡萄酒生產企業已達到46家。葡萄總加工能力14.9萬噸,灌裝能力13萬噸,葡萄酒實際產量7.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1.4億元,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僅昌黎一縣就占國內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
四是把握了創新先機。僅昌黎就有葡萄栽培技術研發中高級人才50多名,釀造研發國家級評酒委員11名、中高級人才40余名。在國內首批引進赤霞珠等釀酒最佳品種,成功試種并積極培育真正的“中國釀酒葡萄”。建成國家級葡萄、葡萄酒研發中心和質檢中心,填補了國內空白。與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合作,建設國際一流的葡萄酒研發機構。
五是構筑了產業集群優勢格局。配套產業完整,大、中、小生產企業體系健全,基地支撐、釀造龍頭、研發先導、產業鏈條完整、群體龐大的干紅酒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并輻射周邊。
六是地域形象和品牌初步樹立。2000年昌黎縣被命名為“中國干紅葡萄酒城”和“中國釀酒葡萄之鄉”,2002年昌黎葡萄酒正式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為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現更名為地理位置標志保護產品),受到原產地域保護。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品牌”和“國家免檢產品”多項。現已批準25家企業、58個產品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拿到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3.鮮食葡萄在東南亞有廣闊市場,秦皇島市有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力
一是秦皇島市葡萄有四百多年栽培歷史,在技術(國內領先)、人力資本(4萬多技術能手)、品種(引進、培育了大量國內外名優品種,早、中、晚熟葡萄品種達100多個,從7月至11月可以品嘗到不同種類和品位的葡萄)、品質(獲得多項大獎,“紅提”等進了上海等地大超市)、規模(種植面積3萬多畝,各縣區都有分布)、儲存(恒溫庫1000多座、儲存能力1億公斤左右)等方面都有雄厚的基礎。
二是航空和海運運輸上距離短、上市快的優勢。從秦皇島到東南亞要比從美國(現東南亞地區優質葡萄多從美國進口)到東南亞近數千公里。
三是人工成本低的優勢。鮮食葡萄在西方國家也是手工栽培和采摘,其人工成本明顯高于秦皇島市。四是原產地保護制度優勢。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日益緊密的經貿關系,出口東南亞的道路越來越暢通。
二、打造“東方波爾多”的對策
1.制定戰略規劃,整合區域資源
瞄準打造“百(千)億產值葡萄產業廊帶”、創建“百年地域品牌”戰略目標,整合葡萄經濟區域,打造葡萄酒和鮮食葡萄產業,打造有中國秦皇島特色的“東方波爾多”。調整、整合工業、旅游、農業三大產業,充分挖掘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潛力、整合開發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秦皇島市在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方面的特色資源,精心規劃設計,打造一條優勢區廊帶,形成以現代生態農業為基礎,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為龍頭,旅游、文化、商貿、會展等互為支撐、有機匹配的多產業集群的產業走廊、產業帶、經濟區。整合、帶動三條“龍”:特色家庭酒堡一條龍;干型葡萄酒產業集群一條龍;以鮮食葡萄為主打產品的無公害農產品、葡萄及葡萄酒鄉村旅游一條龍。在適宜葡萄生長地帶,規劃50~100家風格各異、有葡萄園配套的小酒堡群落,吸引中外葡萄酒行家投資形成“中國葡萄酒堡走廊”。爭取經過幾年到幾十年的培育,使這一區域既在特色旅游商品——自釀酒堡酒上形成突破,又在豐富旅游核心產品及打造地域品牌等方面有所作為,逐步形成現代生態農業、葡萄及葡萄酒產業、旅游、文化、商貿、會展等產業,生態優美、特色鮮明的創新空間,引領國內乃至國際潮流。
2.構筑葡萄產業物流中心
秦皇島市除了繼續保持葡萄及葡萄酒市場優勢地位外,還要全方位開發大市場,要在鞏固秦-俄、秦-韓、秦-日等各類航線的基礎上,進一步謀劃通達東南亞的包機和海運航線,整體構筑口岸、綜合性大港和現代化葡萄產業物流中心的系統優勢。
3.激發民間資本活力, 增強產業經營實力
葡萄酒產業屬國際型、魅力型產業,項目在特不在大,中小項目為主。在西方國家發育較成熟,而在秦皇島市則歷史較短。
在形成特色、引領創新方面,激發民間資本活力,吸引國內外中小投資者,特別是法國等全球著名葡萄酒產區有經驗的經營者,集聚秦皇島,形成區域產業魅力和經營活力。
4.建設一流葡萄基地
一流的葡萄酒,首先要有一流的原料;一流的原料,來自一流的基地。秦皇島市的比較優勢,在于地域,把地域這一比較優勢轉化成競爭優勢,首先要培育真正的“基地”。與波爾多等地比,秦皇島市“基地”尚需大力鞏固和提升。
一要完善硬件基礎設施,降低基地投入成本,引導各種成分進入基地建設領域。對節約用水的設施、電、路(同時滿足發展旅游、便于游客游覽的要求)等硬件基礎,要統一規劃,根據需要和實際進度分步建設。
二要推廣郎格斯、華夏、香格里拉、耿氏酒堡等模式,加固“農戶-企業”利益共同體鏈條,破解“利益-風險”不對稱難題。(郎格斯公司按照國際優質葡萄園管理,實施莊園式經營。華夏公司主要實行標準控制、合同收購方式。香格里拉公司雇傭農民、集中管理。酒堡由農民自己經營管理葡萄園。小戶分散種植。各有特點和優勢)把企業和農民連結起來,使其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經濟共同體,建立穩定的生產基地,為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原料基礎。充分發揮釀酒葡萄種植協會和葡萄釀酒企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三要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研發、推廣高新品種,提高原料品質。在引進國外名優品種的基礎上,積極支持企業和有關高校合作培育本土優質葡萄品種。加速葡萄的優勢區域化生產,加快建設優勢產業帶,構建以葡萄加工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水平。使秦皇島市葡萄無論在加工、市場還是在品種和原料供應上,都成為區域乃至國內的中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