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3G的到來,移動電子商務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必將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結合3G的特點、功能及其關鍵技術,分析了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闡述了3G對實現移動電子商務的方式、移動電子商務業務、業務平臺以及安全的影響。
[關鍵詞]3G 網絡移動電子商務
一、3G的特點、功能及其關鍵技術
3G即第三代移動數據通信系統。它是由衛星移動通信網和地面移動通信網所組成,將形成一個對全球無縫覆蓋的立體通信網絡,滿足城市和偏遠地區各種用戶密度要求。支持高速移動環境,提供語音、數據和多媒體等多種業務的先進移動通信網。
目前3G標準協議主要有TD—SCDMA(中國)、WCDMA(歐洲)和CDMA2000(美國)三種類型,其特點、功能及其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RAKE技術
也稱為多徑分集接收技術。RAKE接收機在利用多徑信號的基礎上可以降低基站和移動臺的發射功率。
2.智能天線技術
智能天線包括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對來自發射臺的多徑電波方向進行到達角度估計,并進行空間濾波,抑制了其他移動臺的干擾。二是對基站發送信號進行波束形成,使基站發送信號能夠沿著移動臺電波的到達方向發送回移動臺,從而降低發射功率,減少對其他移動臺的干擾。智能天線技術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抑制多用戶干擾從而提高系統容量。
3.多用戶檢測技術
多用戶檢測技術是抑制多地址干擾技術中最有潛力的一種方法。它具有提高帶寬利用率,抑制多徑干擾;消除或減輕遠近效應,降低了對功控高度精度的要求,可簡化功控;彌補擴頻碼互相關性不理想造成的影響;減少發射功率,延長移動臺電池的使用時間,同時也減少移動臺的電磁輻射;改善系統性能,提高系統容量,增大小區覆蓋范圍。
4.高效編譯碼技術
在3G主要提案中,除了采用IS—95CDMA系統相類似的卷積編碼技術及交織技術外,還采用了Turbo編碼技術及RS—卷積及聯碼技術,采用此編碼技術不僅不會降低頻譜利用率,而且其性能比約束長度為9的卷積碼提高1—2.5db。
5.功率控制技術
常見的CDMA功率控制技術為開環,閉環和外環功率控制三種類型。在IS—95中,閉環功率控制技術只用在上行信道中。而在WCDMA和CDMA2000系統中,上行信道則采用了開環、閉環和外環功率控制技術,下行信道則采用了閉環和外環功率控制技術。因此,采用這種功率控制技術可以有效的減少遠近效應的影響。
通過對3G的特點、功能及其關鍵技術的分析,可以知道3G網絡的主要特征是擁有更大的系統容量,更快的傳輸速度和更好的通信質量,且能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無縫漫游和與2G系統的良好兼容性。
二、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是指通過手機、傳呼機、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用戶通訊設備與無線上網技術所構成的一個電子商務體系。與傳統的電子商務相比,M-Commerce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而獲得信息和服務。隨時隨地的信息交流意味著需求增加和多樣化,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商機。隨著移動網絡的發展,移動網絡正在從2.5G向3G演進,網絡所支持的移動數據速率的快速提升,最高可達2.4M/pbs。一些面向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上了網上購物,增值的SMS業務大受歡迎,而且越來越多的預付充值購買可以通過移動電話進行。移動電子商務正在成為現在和未來的移動應用的重要內容。
最近,在引進了各種創新技術以后移動電子商務業務飛速增長,尤其是在日本和韓國。有關資料顯示,亞太地區仍將是主要的市場,今年將有25%數據業務通過移動通信設備來傳輸。2007年,預計大約有3億用戶和超過250億美元的收入——占全球移動總用戶和收入的一半以上。屆時,移動電子商務將占全球在線交易市場15%的份額。
隨著3G的到來,手機上網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上網方式。因此,沒有3G,就無從談論移動電子商務。3G對移動電子商務將產生很大的沖擊和影響。
三、3G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影響
1.3G對實現移動電子商務方式的影響
(1)短信或彩信
短信是當前實現移動電子商務最主要的方式,因為所消耗的費用、對移動設備的要求和對網絡的要求都最低。此類業務在目前的2.5G網絡中已經存在,但在3G下,SMS/MMS這種高效實用的信息傳遞方式應該得到更進一步的擴張。
(2)WAP在3G時代
WAP手機上網,不再受時間、地點、空間和設備的限制。上網購物,無論你身在全球的那個角落,都能在短時間內買到由商家提供的商品。消費者只需在3G手機上輸入相應商品編碼,即可以隨時隨地訂購。在3G高系統速度的支持下,消費者不要再等待很長時間,提高了手機購物的效率,也提高了消費者用手機購物的興趣和熱情。
(3)無線射頻技術
這種技術目前在美國已經開始了應用。無線射頻系統為商家提供RFID付費解決方案,是商家給消費者提供的更智能安全的服務。它使客戶在購買汽油、食品、門票、繳費和其他產品時,無需花現金或使用信用卡,只需在特定的付款機前晃動含有RFID感應器的移動電話或鑰匙圈就可以購買商品。在3G下,此種技術和應用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應用范圍。
2.3G對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的影響
移動電子商務的業務包括手機銀行、移動支付、手機報名和查分、移動購物機等等,這些業務在目前的2.5G網絡下也能完成。在3G網絡中,這些業務的完成會更加的安全和高效,用戶能夠得到更好的體驗。
3G網絡的強項之一是其具有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能力,它的這一特性將使手機與Internet聯系更加緊密。它使得移動辦公成為可能。用戶除了利用3G手機收發郵件和瀏覽簡單文本網頁外還可以在手機的觸摸屏上直接寫字、繪圖,并將其傳送給另一臺手機或發送給一臺電腦,所用時間可能不到一秒;也可以從網上下載需要的信息。帶有攝像頭的3G手機還支持視頻移動、視頻共享和可視電話等業務。移動視頻業務可以保證用戶隨時點播高清晰度的視頻和音頻新聞節目。通過3G手機可以撥打可視電話,還可以把可視電話接入到通過寬帶接入Internet的PC終端上。這將使用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查看公司經營情況、簽發文件和合同、參加公司的會議等等,使得移動辦公成為現實。
3.3G對移動電子商務業務平臺的影響
這里主要討論B-C中的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思想,它一般包括接入或定位模塊、內容服務模塊和微支付模塊。
(1)接入或定位模塊
提供用戶試用手機、PDA、電腦等無線終端接入平臺功能,并根據移動運營商掌握用戶終端的位置信息,對用戶所處的方位和周圍環境進行鎖定,在特殊情況下,通過3G中的智能天線,利用信號到達角對終端用戶位置進行重新定位,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2)內容服務模塊
包括即時業務和定制業務。即時業務有在線游戲、現場競猜、下載、實時購物等,這些業務屬于用戶臨時起意并要及時服務。移動電子商務就是要借助定位功能立刻獲得用戶位置,并判斷滿足服務的即時信息,比如最近的配送地點等。定制服務包括分類的新聞、廣告、市場信息等。客戶群是根據消費者行為、市場細分等因素對客戶進行的細分和歸類。分類信息提高用戶搜索信息的效率,且可以幫助商家鎖定目標客戶。用戶通過平臺提供的分類業務導航定制自己感興趣的業務并為此付費。這些過程都能夠在基于移動電子商務的平臺上完成。
(3)微支付模塊
當用戶定制或使用了相關業務后,支付是實現移動電子商務的最后環節和關鍵一步,也是影響業務復雜和能否真正為用戶提供快捷服務的重要因素。因此微支付的普遍應用是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移動支付模塊的流程比較復雜,一般通過四個自流程實現:用戶申請移動支付功能、用戶終端與交易點的流程、用戶移動支付流程和賬務流程。
移動電子商務平臺的所有模塊的實現都是在3G網絡條件下實現的。也只有在3G下才能實現,3G的到來使移動電子商務變成了現實。
4.3G對移動電子商務安全的影響
移動電子商務對安全性要求很高,3G網絡在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把這些技術應用于移動電子商務中,可以保證商務信息流在移動網絡進行傳輸是安全的。3G網絡在安全機制環節的技術實現主要包括:
(1)用戶的認證機制
一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要通過3G網絡進行一筆移動支付交易時,要接入3G網絡,接入時要做嚴格的手機和網絡之間的相互認證。通過移動通信網來實現身份認證是目前被認為真正可靠而且便利可行的辦法。用戶在開戶時留下的手機號(實際是SIM卡)就是用戶的無線印鑒。特定的SIM卡,誰也無法復制出同樣的“號碼”信號。無線印鑒認證使目前電子商務時代的真正有效,安全而可控的認證模式。
(2)信息流的加密機制和控制信息的一致性認證
由于用戶的信息流在3G無線網絡傳輸時需要加密處理,所以一般采用F8算法生成64位~128位的CK對用戶的信息流進行加密。采用F9算法生成128位的IK密鑰,控制信令經過IK處理,保證信息流和信息令在傳輸的過程中不會被其他用戶讀取和篡改。
(3)端到端信息流的安全技術
手機上的移動商務應用與電子商務應用平臺之間的信息安全交互可以通過IPSEC以及SSL等技術來實現。現在高層交互的信息流可以通過IPSEC隧道并且經過DES和3DES的加密后在手機和應用平臺之間進行傳輸,再采用SSL技術為移動電子商務應用提供安全保證。
四、結束語
在3G環境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翻開新的一頁。如果手機認證的雙網路電子模式得以確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更加迅速,必將成為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向,進入到一個全新的3G時代。
參考文獻 :
[1]王琦,曹磊:TD一SCDMA移動通信技術特點[J].數字通信世界,2006,(7)
[2]呂芙蓉:基于3G的移動電子商務業務平臺研究[J].當代通信,2005,(11)
[3]韓慶黎: 3G網絡在移動電子商務應用中的安全機制[J].電信網絡技術,2005,(2)
[4]張文廣:電子商務身份認證的根本之道[J].電子商務,2006,(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