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傳媒競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關傳媒競爭的著作也出了幾本,張立偉先生的新著《傳媒競爭法則與工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思想個性彰顯,給人的啟發與收獲很大。這本書主要以報紙媒體為論述對象,是報業傳媒競爭的利器,對研究和實施其他類型媒體競爭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張立偉先生自1999年就開始關注和研究傳媒競爭了,那時國內尚沒有一部這方面的專著,這方面的學術論文也很少。八年的研究歷程,張立偉先生奉獻給我們一部大作,值得認真研讀。張立偉先生語言犀利幽默,讀這樣的學術著作,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實在還是一種享受。
全書共設九章,第一章綜述了傳媒競爭的十大法則,即策劃競爭超常規發展;核心競爭力與非核心競爭力合成現實競爭力;信息靈通的機遇主義;兼顧受眾、對手、自身的三維競爭;滿足有用和愉快的混合物;受眾追求價值最大化;要么更經濟、要么更出色地創造競爭優勢;戰略管理四個市場;傳媒業是跨國本土化產業;競爭優勢部分來源于媒體之外。
第二章論述創造性細分市場,指出細分市場要處理好三大關鍵問題——滿足偏好更佳,專長借用互補和加速回收。媒體市場定位要考慮定位的受眾導向問題、競爭導向問題和主體導向問題,定位就是把三種導向貫通確定一個位置,在三極之間綜合平衡,發展優勢。
近年來,細分市場的說法比較流行,張立偉先生對這個問題卻有著不同看法。第三章論述從垂直營銷到水平營銷,指出細分市場變壞與碎片化的危害,提出了反細分化的主張,令人耳目一新。第四章論述營銷組合設計,詳細研究了媒體的受眾市場。第五章對媒體的廣告市場、新聞來源市場和投資者市場展開分析。第六章提出了報紙媒體管理的新范式,論述了機遇管理、標桿瞄準、領導媒體變革、把市場機制引入黨報等問題。第七章對媒體競爭優勢升級問題進行了論述,第八章提出了新聞紙也是體驗紙的學說,并詳細論述了報紙的“幫閑”功能。第九章主要討論了報道、媒體、新聞人如何與小康中國一起成長,如何在配合中國發展中實現自己的迅速發展,很有現實意義,值得深思。
張立偉先生說,這本書與其他論述傳媒競爭的書不同,代表了他八年來的研究特色。張先生并不諱言借鑒與模仿,傳媒競爭研究在新聞傳播學科并沒有多少積累,“與其白手起家,不如放手借鑒”,張先生重點借鑒了戰略管理的理論與思想。諸如“創造性模仿”、“機遇管理”、“水平營銷”、“更經濟或更出色”、“反細分化”、“標桿瞄準”、“產業集群”、“自我管理”、“決定競爭力的鉆石體系”都不是張先生的原創,而是借鑒于管理學科,但張立偉依然說“我是把它們運用來分析傳媒競爭的第一人”。這還不算,張先生接著說“第一還不是我的主要功績,我花費心血最多的是把人家講工商業的一般理論,修改、轉換應用到傳媒”,多么率真可愛的學者啊。借鑒成熟的經濟管理理論研究傳媒競爭,是一條必由之路,這個過程同樣需要探索與創造,因為畢竟隔行如隔山,張立偉先生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傳媒競爭法則與工具》一書重在解決問題,反復追問傳媒競爭“怎么辦”?!拔覉猿肿呓涷灴茖W的道路,只對能下手做的事感興趣,”張立偉說,“實踐先于理論,傳媒競爭邁出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演變,不是一種理論。”這本書注重由個案入手,由小見大,舉一反三,把經驗提煉為通則。在解決關鍵問題的過程中,張先生創造了多種傳媒競爭的工具,其顯著特征就是理論與實踐邊緣重疊,張先生則一邊用它解決眼前問題,一邊努力揭示其內在原理,使之具有更為普通的意義。
這本書的許多觀點極具創新性、時代性和可操作性,這里不妨列舉幾個。
“非核心競爭力”。非核心競爭力造成的競爭優勢是可以模仿和復制的,媒體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要盡可能模仿和復制別人的競爭優勢,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具體做法是,復制內部,復制競爭對手和復制行業內外。
“只能數一數二,不能數三數四”。覆蓋同一市場的同類報紙,其贏利階梯最多有四級,并最終有縮成兩級的趨勢。市場成熟后,就只能數一數二,并由排在前面的兩家報紙“贏家通吃”。
“機關報與都市報對接”。當代中國,機關報很難進一步精英化,都市報也很難進一步大眾化。要尋找大有潛力的發展空間,就是兩者對接。對接成功,將出現典型“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報:都市日報,它可能近似日本融精英報與大眾報之長于一體的“高級大眾報紙”。
“發展報道”。作者認為發展報道,是今后20年最重要的主流新聞。及時、深入報道在中國大地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思路、新舉措及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真實記錄中華民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意志、智慧、希冀與追求。
“媒體非市場戰略”。傳媒競爭不僅僅在市場,它還在市場所依托的社區。那些以社區興衰為己任,將社區發展與自身成長融為一體的傳媒,將贏得媒體和社區的雙贏。具體戰術包括:包裝社區;公益事業宣傳;公益關聯營銷;變革公眾行為;社區工作者;對社會負責的商業行為。
“非受眾”。急劇變動的時代,非受眾與受眾一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任何媒體,非受眾總是比受眾多;時代的大變化,總是在非受眾中更大面積地發生。關注非受眾,促使媒體從埋頭深耕細分市場到登高壯觀天地間,先想得不同,再干得不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