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和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使得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會取得一些獨特的效果。要取得這些效果,在組織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應重點抓好課前案例準備、課中教學組織、課后報告撰寫三方面工作,處理好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同類型案例之間等的關系。
[關鍵詞]財務管理 案例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
一、引言
案例教學是指通過教師講授案例,組織學生討論案例,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自從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于1921年首創管理案例教學方法以來,案例教學以其獨特的教學效果在西方國家備受青睞,已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案例教學法,目前已在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領域,如臨床醫學、法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學科等得到應用。國內外的實踐已經證明,案例教學對學生掌握學科理論,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財務管理是以企業資金運動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如何組織企業資金運動、處理企業同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門經濟管理學科。它是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基礎上,利用會計信息和數學工具對企業經營過程中貨幣資源的取得和分配進行研究,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和收益分配決策提供依據。因此,財務管理既是一門理論課程,也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由于多種原因,案例教學在財務管理課程尚沒有廣泛開展起來,以至于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講授法。這種狀態顯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未來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用應用案例教學法非常必要。
二、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組織
要使財務管理案例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在組織財務管理案例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做好課前案例準備、課中教學組織、課后報告撰寫三方面工作。
1.課前案例準備
課前案例準備主要包括教師選擇或編寫案例和學生預習案例兩項內容。其中,教師對案例的選擇或編寫尤為重要,因為好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科學的理財觀念、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財務決策能力,實現財務管理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教學案例類型多種、內容各異。為保證案例教學取得預期效果,教師在選擇或編寫案例時,應遵循如下原則:(1)目的性原則。選擇或編寫案例要符合財務管理課程及相關章節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案例內容及授課順序要與課堂教學基本同步;(2)實踐性原則。選擇或編寫的案例要符合實際情況,即使是虛構的案例,其情節設計與現實情況也應基本相符;(3)啟發性原則。選擇或編寫的案例應蘊含能啟發學生思考的一些問題,學生需要靈活運用書本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廣泛深入的思考,并通過互相討論,啟發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4)生動性原則。選擇或編寫案例時,要選擇或編寫生動活潑的案例要做到生動活潑,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案例學習中更好地學好財務管理專業知識。
課前案例準備階段,教師除了要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選好或編好案例外,還要并認真備課,分析案例討論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收集相關的資料(特別是背景資料),以便在討論中向學生介紹。學生要根據教師安排復習相關理論知識,并通過閱讀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種信息,針對案例中的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相關對策,必要時還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以發揮群體智慧。
2.課中案例教學的組織
課中案例教學組織包括案例分析與討論、案例總結兩個環節。在案例分析與討論階段,教師一方面要創造良好的自主討論的氣氛和環境,并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使案例討論緊緊圍繞中心展開;另一方面在討論中教師不應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避免學生產生依賴思想,沒有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錯誤之處不應立即糾正,而應在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使學生自覺地加以修。案例討論中,學生不僅自己要積極發言,還要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
在案例總結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在討論中提出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加以肯定,同時指出討論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總結時并不一定要給出標準答案,因為除了個別案例外,多數財務管理案例很少有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關鍵是要從案例討論中加深學生對財務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從事理財工作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課后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
案例分析報告是學生對案例思考與討論后的書面總結。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案例分析報告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案例分析與討論中的不同觀點和案例討論的結論;二是案例分析總結報告要符合寫作規范。學生提交案例分析報告后,教師應對案例分析報告寫出評語并打分,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三、組織案例教學應注意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關系
案例教學法盡管有許多優點,但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也會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案例教學法是從歸納的角度展開某一專題的學習,而傳統的講課方法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這使得案例教學與課堂講課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在知識的系統傳授、教學效率、學生對知識的準確理解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因此,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應把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以便取長補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例如,對財務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課程中重點與難點仍可采用課堂講授、課后作業等傳統教學法。當然,講授教學不應是灌輸與填鴨式的,而應是誘導與啟發式的。除了案例教學、課堂授課等教學方法外,組織學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業務實習、組織學生進行財務管理業務的模擬實驗、組織學生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以及進行必要的測驗和考試,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案例教學只有與這些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2.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傳統的課堂授課教學方式,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授課模式,課堂上的教師是主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而師生關系相對比較容易處理。而案例教學是一種雙向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溝通與合作。因此,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比較,案例教學組織的難度以較大,師生關系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案例教學的效果。在案例教學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該在選用案例、帶領學生做好討論前的準備、組織學生認真討論案例、做好討論后的總結等方面起主導作用。在課堂案例分析與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廣開思路,踴躍發言,同時要對討論內容加以引導,以免脫離案例主題。在案例教學的組織過程中,學生則應在課前按要求收集資料、閱讀分析案例并撰寫發言提綱。在課堂案例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積極發言,并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其他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總結要注意聆聽,要敢于和其他學生和老師爭論問題。
3.不同類型案例的關系
財務管理案例,存在各種各樣的類型。根據案例功能不同,財務管理案例可以分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案例的范圍不同,財務管理案例可以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按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為定量分析案例與定量分析案例等等。不同類型案例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差異的。為此,教師在選擇或編寫案例時,要注意處理好不類型同案例之間的關系,注意不同類型案例的合理配置,以確保實現案例教學的預期目標。專題性案例要體現一定程度的“專”,要突出重點,避免面面俱到,以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和對課程中某些重點和難點的理解。綜合性案例則要體現一定程度“綜”,以利于提升學生運用各方面知識分析和解決財務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4.“秩序”與“活潑”、“激勵”與“約束”的關系
組織課堂案例分析和討論時,如果沒有一定的課堂秩序,就會出現一位同學人大聲講,其他同學人交頭接耳地小聲講的混亂局面。為此,組織課堂案例分析和討論時,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處理好“秩序”與“活潑”、“激勵”與“約束”的關系。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實現從“要我說”到“我要說”的轉變。為此,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語言,必要時也可以對積極參與案例討論的學生發放一些小禮品;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地引導和實施一定的行為約束,維護好課堂秩序,以保證案例分析與討論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愛榮: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05,(4):59
[2]鄭曉云:案例教學法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62~64
[3]鄭吉昌周瑞平: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探討[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1年,22(34);43~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