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對外開放的迅速發展,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后用英語的地方越來越多,提高這些專業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高職院校的領導和任課教師。筆者在分析造成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問題的原因的基礎上,依據布盧姆掌握學習的理論,提出了教學改革的若干措施,并以相關實踐成果作為佐證。
[關鍵詞]經濟管理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成果
一、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大學英語學習現狀
學生的主體是“三校生”以及普通高考最后一批錄取的學生,他們中大部分學習基礎比較困難,英語更是他們的弱項,有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放棄了英語學習。
制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有;教師對學生的特點不夠了解;教學中存在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傾向;學生學習習慣差,尤其不會及時復習;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缺乏有力監控;教師教學和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及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存在脫節現象。
二、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
布盧姆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他能否學會要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好壞,而只能決定他將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對該項目內容的掌握。換句話說,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對某項學習任務的掌握,而學習能力差的學習者,則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同等掌握程度,但他們都能獲得通常意義上的A等或B等。
為實施掌握學習的思想,布盧姆設計了一種掌握學習的程序,他將學習任務分成許多小的教學目標,然后將教程分成一系列小的學習單元,后一個單元中的學習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個單元的基礎上。每個學習單元中都包含一小組課,它們通常需要1小時~10小時的學習時間。然后,教師編制一些簡單的診斷性測驗,這些測驗提供了學生對單元中目標掌握情況的詳細信息。達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學生,可以進行下一單元的學習。若學生的成績低于所規定的掌握水平,就應當重新學習這個單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測驗,直至掌握。
采用掌握學習這個方法,學生成績是以成功的完成單元的學習而不是以在團體測驗中的等第名次為依據的。雖然學生的成績仍然有差異,但這種差異表現在他們所掌握的單元數或成功地學完這些單元所花的時間上。學生中間仍然有競爭,但競爭采取的形式是力求首先完成一組單元的學業,或者比試誰更快學完最高額的“選修”單元。然而,按照某門課的實際標準,最終可能使絕大多數學生都得到A等或B等。
三、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對我們改變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很有啟發,筆者認為針對制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改革措施:
1.分層次提出教學要求
可以把學生以入學成績為依據分成兩個層次:A層次和B層次。
要求A層次學生掌握3500個詞匯(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600個詞匯)以及由這些單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2000個左右的常用詞要求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并掌握其主要詞意和用法。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規則,并能正確運用。能聽懂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的英語對話和陳述,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掌握基本閱讀技能,能看懂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實用英文資料,能借助詞典翻譯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文字材料和對外交往中的一般業務文字材料。能填寫和模擬套寫簡短的應用文。
要求B層次學生掌握2500個詞匯(包括入學時要求掌握的1000個詞匯)以及由這些單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1500個左右的常用詞要求能正確拼寫,英漢互譯。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規則,并能正確運用。能聽懂日常英語簡短對話和陳述,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掌握基本閱讀技能,能讀懂信函、產品說明書等簡短實用的文字材料。能借助詞典翻譯難度中等偏下的一般題材的文字材料,能用英語填寫表格、套寫便函、簡歷等。
按不同的教學要求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后,A層次學生采用“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命題進行檢測,B層次學生采用“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的命題進行檢測。
2.“3+1”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探索
“3+1”教學模式非常適合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實際情況,“3+1”通俗地說就是“向前走三步、就地踏一步”,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課堂教學、單元教學、階段教學和學期教學四個方面。
課堂教學“3+1”:就是課堂教學以任務為主線,以解決實際問題導入教學,通過任務型教學的三個環節“任務前、任務環、任務后”完成實際的任務并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然后安排1/4的時間進行同類任務的應用能力訓練,使學生在完成同類任務中達到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單元教學“3+1”:現行高職課本基本上6-8課時一個單元,教師每教學完一個單元給學生提供一次做形成性診斷練習的機會,形成性診斷練習也是以應用練習為主。
階段教學“3+1”:每個月英語學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英語應用能力形成性檢測,建立月考制度。月考應緊緊圍繞本月教學內容,檢測的題型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和大學英語三級考試的題型相一致。
學期教學“3+1”:每學期拿出3-4周的時間專門進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和大學英語三級考試課內強化訓練,使學生對學期所學內容有一次全面鞏固提高的機會。
3.教學目標管理
為了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相關教研室可實行教學目標管理,教學目標可分為單元教學目標、階段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并學會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分解目標。
把教學目標分解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相關教研室要善于把學期教學目標分解到階段教學和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之中,通過“3+1”教學模式中的階段形成性測試和單元形成性練習的結果分析,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密度, 使既定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把教學目標分解到每個學生:通過課堂觀察、練習和檢測的分析以及和學生的交流,摸清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并對教學內容和情感策略做有針對性的調整,采取“抓中間、帶兩頭”的做法,使多數學生都能處于學習激進狀態,進而使A、B兩個層次的多數學生都能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的要求。
四、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
我院通過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教師達到了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動態監控,同時使學生養成了及時復習的習慣,建立起了學習英語的成就感,重拾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徹底改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態,整體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教學改革后的2005級學生參加大學英語三級、B級考試的通過率目前已達到了85.1%(學生剛參加兩次考試,在校期間還有三次參加考試的機會),已遠遠超過了當時改革方案既定的70%的目標。
下面是教學改革后的2005級學生首次參加大學英語三級、B級考試成績和此前成績最好的2004級學生首次參加大學英語三級、B級考試成績的對照表。我院大學英語開課時間主要以第一學年為主,而2004級和2005級學生首次參加大學英語三級、B級考試都是在第一學年末的六月份,而且2004級學生和2005級學生在生源基礎以及普高生生源和三校生生源比例方面基本相同,所以這樣的對照表有很強的可比性。
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英語三級、B級考試成績對照表
實踐證明,只要善于分析,善于從學生實際情況著手,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去探索和實踐大學英語教學的路子,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然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提高通過率建立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基點上,否則就會再次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應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際任務這一原則,在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上下功夫,同時要在教學實踐中深入研究試題內容,以更好地考查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David Nunan: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David Nunan: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浙江省教委高教處:浙江省普通高等專科學校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及三級考試大綱[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大綱和樣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