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網絡普及加速,網絡公司為了滿足客戶對其虛擬產品服務的需求和解決國內小額電子支付困難,或多或少推出了代表自己品牌的虛擬貨幣(下文簡稱虛幣),如Q幣,泡幣,U幣,百度幣,酷幣,魔獸幣,天堂幣等。虛幣如何界定,它們究竟有多大影響力,對人民幣有否沖擊,其日益膨脹速度之快對央行加強電子支付和虛擬貨幣的監(jiān)管提出了怎樣的要求?
[關鍵詞]虛擬貨幣 Q幣性質界定 通貨膨脹 央行監(jiān)管
何為虛幣,目前學界尚沒準確定義。我們姑且把其認為是在虛擬世界中為換取虛擬服務而支付的“貨幣”。但虛幣能否與貨幣劃等號仍需進一步分析。
貨幣銀行學指出貨幣就其本質出發(fā)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從其職能出發(fā),是價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統(tǒng)一。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貨幣單位、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這五大職能。
從本質看,虛幣在虛擬世界這特殊領域內充當一般等價物,理論上在現實世界不能流通。在現實中,虛擬貨幣只是企業(yè)發(fā)行的所謂的“貨幣商品”,僅涉及到企業(yè)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從職能看,虛擬貨幣的價值尺度和貨幣單位可從網上出現一些商品既用人民幣又用虛幣標價窺見一斑。虛幣具有流通職能,但有局限性。僅騰訊QQ截至2006年7月,其注冊用戶超過5.49億。這些均是其虛幣Q幣的潛在消費者,流通范圍較古代早期貨幣貝殼等要廣的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各企業(yè)發(fā)行的虛幣在不同的企業(yè)主體之間不能交換。但這只是象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擁有不能和別國互通的貨幣一樣,需要能夠統(tǒng)一貨幣的秦始皇的出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貨幣在執(zhí)行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三種職能時,既不能是觀念上的,也不用符號來代替,而必須以金體(或銀體)出現”,因發(fā)行虛幣本身基本不用什么費用,其本身幾乎沒有價值,因而也不具有貯藏手段職能。
從發(fā)行看,貨幣發(fā)行的主體為中央銀行,而虛幣發(fā)行的主體為各企業(yè),并且央行常規(guī)發(fā)行貨幣屬于經濟發(fā)行(財政發(fā)行除外),每發(fā)行一單位貨幣,要有等量的商品和勞務相對應,要求要有發(fā)行準備金。而虛幣在發(fā)行時,廠商不會以某種金屬或資產作為發(fā)行儲備,也不會考慮是否要約束貨幣發(fā)行規(guī)模及如何維護貨幣的信用。
從匯兌角度,屬于貨幣范疇的傳統(tǒng)電子貨幣具有回兌功能。虛幣只是單向兌換,但市場已經自發(fā)形成了一種反向兌換機制。
經上分析不難得出結論,虛幣具有多種貨幣特征和功能,但又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貨幣。
中國國內虛擬貨幣的現狀目前,國內互聯網已具備每年幾十億元的虛擬貨幣市場規(guī)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長。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有46萬網游用戶經常交易虛擬物品。國內有3000萬網游愛好者,若以人均游戲消費300元計算,則市場容量至少為6億~9億。其中以網幣銷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游戲公司獲得了每季度上億元的財富,這是在目前只有2%的人上網,0.4%的人玩網游的中國做到的。而韓國有80%的人上網,有60%的人玩網游,市場前景不可估量。基于虛幣這些特殊性質及其龐大的客戶群,虛幣的功能日趨膨脹。以Q幣為例。Q幣除能支付會員服務,購買虛擬裝備,對個人頭像進行更新等原始功能外,還可用于網上轉賬,商品促銷,甚至可支付一些中小型論壇版主的工資和用于QQ游戲中下賭注。網上已經出現專業(yè)買賣Q幣的“倒爺。”根據人民幣管理條例,貨幣當局只能對現實的貨幣進行管理,而網上的各種虛幣并不屬于此監(jiān)管范圍。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起草制定電子貨幣相關的管理辦法,包括虛幣在內的電子貨幣將成為繼電子支付后又一個監(jiān)管重點。
虛擬貨幣的廣泛發(fā)行與流通對金融體系和社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仍以Q幣為例:
首先,對于金融體系來說存在通貨膨脹風險。Q幣的發(fā)行主體雖在主觀上使Q幣與人民幣以1:1的匯率單向匯兌,但隨著Q幣用戶迅速擴大,認可度提高,Q幣在相當大范圍內得到承認后,騰訊可不收人民幣,利用Q幣的半貨幣地位,繼續(xù)自行發(fā)行,就類似于向人民幣環(huán)境這個大水池中不斷注水,從而稀釋人民幣價值,使人民幣貶值繼而引發(fā)通貨膨脹。再加之倒賣Q幣的價格相當于人民幣與Q幣的匯率。根據馬克思的“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的公式,倒爺倒賣Q幣讓Q幣流通速度加快,使Q幣流通需求更加縮小,增加了通紅膨脹的風險系數,加之與人民幣的掛鉤,給金融體系的安全帶來了威脅。
其次,Q幣與人民幣掛鉤可“兌換”游戲幣用于游戲幣賭場里下大注,游戲幣的獲得可通過撥打聲訊電話或找經銷商就沖值人民幣,因此很多QQ游戲成了變相的賭博。
再次,Q幣代表一定財富后可用于行賄。由于Q幣與人民幣是1比1“匯率”,行賄人直接送數萬Q幣與送數萬元人民幣沒有差別。
最后,因Q幣購買便捷且不問出處,就可能培育洗錢溫床,犯罪分子可用黑錢買Q幣再賣給倒爺套出人民幣,這樣流失率小還受網絡隱蔽性保護。
美國經濟學家林頓,拉魯什論斷:“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僅有2%與實體經濟有關”虛擬貨幣就是虛擬經濟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對于這樣一個遲早會現實金融產生影響的新生事物,政府的監(jiān)管已經勢在必行?,F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限制虛幣購買通常用人民幣才能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并逐步取締虛幣兌換人民幣的經營活動。
其次,借鑒國外經驗,可對其進行近似現實貨幣般的監(jiān)管,如考慮虛幣發(fā)行機構的信用等級,發(fā)行虛幣的數量,種類和業(yè)務范圍,并對發(fā)行方的數量及其余額,流通速度,準備金和存款保險等內容進行考核,并建立與之對應的統(tǒng)計監(jiān)控體系及認證中心。
再次,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消費者,商家,銀行和清算機構的權力和義務。
最后,金融體系進行金融創(chuàng)新推出新的解決小額支付問題的金融工具,如利用銀行發(fā)展電子支付業(yè)務對第三方組織的優(yōu)勢,建立網上央行,可為公眾搭建一個公開,安全,誠信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1997
[2]黃達:《貨幣銀行學》2000
[3]《艾瑞2006年中國電子支付報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