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對中國的政治利益不言而喻,對于中國經濟增長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奧運會作為工業化時代最有效的營銷媒介,它對加速主辦國工業化進程,促進該國經濟由工業化向后工業化時代的轉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主辦城市的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
[關鍵詞]奧運會 奧運經濟 發展
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很有代表性地說明了奧運會對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時期的國家經濟所具有的特殊價值。主辦2008年奧運會對我國的經濟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將促進北京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增長
申辦奧運會的成功將帶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直接拉動經濟的增長。我國為舉辦奧運會的總投資將達到350億美元,而國家的投資又會帶動民間的投資,最終轉化為首都經濟增長的動力。奧運會舉行還將刺激消費需求。我國將新建或者完善一批體育設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這些大規模的需求將對北京的建筑、通訊等行業產生推動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匡算,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在今后7年間平均每年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0.3個~0.4個百分點。如果這樣,按中國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0億美元計算,由舉辦奧運會而帶來的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推動每年將超過30億美元。由此可見,舉辦奧運會將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
二、推動北京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并促進中國旅游市場整體水平的提升
大型事件活動已日益成為發展旅游業,振興旅游經濟的重要方式。事件活動能迅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大大增強旅游吸引力和鮮明城市形象,北京舉辦奧運會就是這樣一件國際性的大型事件活動。從奧運會申辦到舉辦,北京的境內外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會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至2008年,境外旅游者人數將達到463萬人次,旅游收入可達47.8億美元。境內旅游者人數將達15200萬人次,旅游收入可達1225億元。除北京以外,奧運旅游熱還會向周邊地區及全國名勝風景區輻射,像天津、大連、青島、西安、黃山、泰山等國內黃金旅游點都會成為奧運游客光顧的勝地。專家預測在準備的6年中,每年旅游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億美元。6年共300億美元。合人民幣2500億元,奧運當年翻1倍,為100億美元,這樣算來,僅增加的旅游收入就超過300億人民幣。國際、國內游人數及旅游收入的大幅增加,將推動我國旅游經濟快速發展。
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使中國經濟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主辦奧運會是加速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媒介。首先奧運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國際化的事件。主辦國的政府、組織和企業要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眾多跨國公司進行業務往來和商業談判,因此從申辦到實際運作的全過程都必須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這樣的操作要求該國政府、組織和企業都必須調整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管理和運作方式,而這樣的調整過程無疑就是擴大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過程。其次,現代奧運會投資巨大,一般來說,主辦夏季奧運會用于賽事的直接投資和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間接投資加起來會超過幾百億美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辦奧運會投資會更大。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總投資將會達到1323億元。這樣大的投資規模對國內外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別是奧運工程都要求有一流的設計水平、一流的工藝和施工水平以及很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在工程的招投標管理中絕不能搞地方保護主義,只有擴大市場開放度,按國際慣例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資、保證工程的質量和投資的效益。
四、有利于在國際上打造“中國品牌”
現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除了企業自身要有雄厚的實力和一流的產品之外,還需要企業所屬國在國際上有美譽度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競爭實際上是需要國家這一大品牌支撐的。主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打造“國家品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中國通過申辦和主辦奧運會,將使西方媒體不得不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持續關注中國,并給予更多正面和客觀的報導。這種長周期、高頻率的報導,對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樹立“中國品牌”都有重要作用。國家盛,企業興。國家這一大品牌打響了,企業的小品牌才更容易進入國際市場,才會更具國際影響力。
五、承辦奧運會將極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它包括自然風貌、歷史文化積淀、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人的素質等多個方面。北京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形象經濟”,它的發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斷提升與張揚,承辦奧運會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這一點。首先為舉辦奧運會而進行的大規模環境治理以及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將使北京“天更藍、水更清、行更暢、居更宜”,古都風貌將更具神韻,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會更具影響力。其次在傳媒強權盛行的現代社會,城市魅力不僅取決于魅力的本原,還與主流媒體的關注和推介有直接的關系。舉辦奧運會將使北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主要媒體追蹤報導的一個熱點,且這種效應在奧運會舉辦期間會達到極至。以2000年悉尼奧運會電視轉播為例,這屆奧運會全球有220個國家和地區收看了電視轉播,收看人數達到37億,占全球可以收看電視總人數(39億)的95%。可以說只有奧運會才能使主辦國和主辦城市得到全球媒體如此廣泛、如此深入和系統的報導。而這樣的強勢宣傳在提升主辦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應,恐怕是無論出多少廣告費都無法辦到的。
總之,奧運經濟作為一種注意力經濟是一種逐步釋放的經濟,具有明顯的后發性特點;奧運會投資涉及產業多,影響范圍廣;北京申奧成功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實現的,因此,它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我國政治地位,樹立我國的良好的國際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實際上,奧運這個機遇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地區和城市,有著不同的結果。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可能只是錦上添花,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影響不大。由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又趕上深化改革的大好時機,毋庸置疑,北京舉辦奧運也必然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