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陶瓷產品發展現狀
陶瓷是江西省傳統的大宗出口商品,在國內外市場擁有很大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譽。自古以來被稱之為“瓷都”的城市就坐落在江西,在日用陶瓷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陶瓷文化等方面,江西有著其他產瓷區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1.江西陶瓷出口銷售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江西陶瓷營銷意識不斷提高,營銷能力也不斷得到提升,截至2005年底,江西陶瓷產品銷售收入完成24億元,比上年有了明顯的增長。與此同時,江西陶瓷出口也大大提高。據統計,2006年上半年,江西省共檢驗出口陶瓷2161萬美元,同比增長200%;到 10月份全省陶瓷出口1.4363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0%以上,是2001年的14倍,是以往出口高峰年代創匯4000余萬美元的3倍多。而且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陶瓷出口止跌回升,迅速增長。目前,江西省陶瓷出口美國、歐盟、東南亞等三四十個國家,形成了一批單廠年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的企業。這表明,江西陶瓷出口走出低谷,踏上持續快速發展軌道,且呈現出大型企業增加、質量提高的特點。
2.江西陶瓷產能和檔次明顯提高。近幾年來,隨著江西省城市硬環境的改善,招商引資力度的也不斷加大,吸引了一大批新興陶瓷企業進入江西發展。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僅落戶陶瓷工業園和陶瓷科技園的臺資、外資民營陶瓷企業就有近百多家,僅景德鎮就有50多家。其中以景德鎮海暢法蘭瓷有限公司、景德鎮環球陶瓷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高檔陶瓷企業落戶我省。它們不僅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管理形式、技術條件等,而且大大提升了我省陶瓷的檔次。隨著海暢、東璟、環球陶瓷等一批陶瓷企業的開工投產,江西陶瓷產能明顯提高。2006年上半年,江西陶瓷企業實現稅收1600多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9%。
從江西陶瓷產品發展的現狀可以看出,江西陶瓷產品應該具有比較強的競爭力。可是,更深入地了解江西陶瓷產品的競爭力后發現,還有許多因素制約了江西陶瓷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影響了江西陶瓷產品的長遠發展。
二、制約江西陶瓷產品競爭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1.江西陶瓷經營管理者思想觀念落后。江西陶瓷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是產品的生產、質量、品牌還是陶瓷文化,可以說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這種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盛譽,使江西尤產生了“瓷老大”的自信。他們認為,江西具有陶瓷資源—瓷土的天然優勢,其他產瓷區都將因此而很難與江西競爭。這種優勢在信息、技術和交通落后的情況下確實能成為江西陶瓷的競爭優勢,但在信息、技術和交通非常發達的今天,還想靠這一資源優勢來保持“江西產佳瓷,器成天下走”的競爭優勢就很難行得通。可見,隨著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江西“瓷老大”的產品思想觀念已經嚴重落后。
2.江西陶瓷產品結構不合理。目前,江西陶瓷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陶瓷大類結構不合理。一般來講,陶瓷主要包括日用瓷、藝術瓷、建筑陶瓷、衛生瓷、工業瓷和特種瓷等六大類。一個地區的陶瓷要想有大的發展,應該以其中一、兩種作為其核心產品,同時要盡量開發、生產其他陶瓷產品,這樣才能使產品結構比較合理。江西陶瓷產業主要集中在景德鎮,而景德鎮陶瓷業大多是家庭式的小作坊,他們基本上都生產藝術瓷,而其他陶瓷的生產則相對比較少,很難增強競爭力。2004年根據中國日用陶瓷工業協會對全國最有影響的國有陶瓷企業出口創匯排名,作為江西最具有競爭力的日用陶瓷生產企業——景德鎮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都未能入圍。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江西內部的惡性競爭,以致價格非常低;另一方面不利于陶瓷規模的擴大,實現不了規模經濟,以致影響了江西陶瓷業的整體發展。
二是同一大類陶瓷產品中品種單一。在同一大類陶瓷產品中,江西陶瓷在產品的外形、功能、價格等方面設計得還是比較單一,產品差異不是很明顯,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現在,能體現消費者個性的陶瓷產品會贏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江西陶瓷依然按照過去的老套路來設計生產,不去認真細致地研究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不在產品的檔次、規格和外形包裝上下工夫,這樣也就很難贏得消費者青睞。難怪有人感嘆江西陶瓷是“一流的產品,三流的包裝”,當然,其落后也就在情理之中。
另外,江西陶瓷產品地區結構也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大部分集中在景德鎮,而在其他地區分布比較少。難以發揮景德鎮為陶瓷的輻射效應,不利于提升江西陶瓷產品的競爭力。
3.江西陶瓷產品資金投入偏少。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江西陶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人均不到1000元,而對其他產瓷區的相應投資至少是江西的20倍。現在,隨著江西國有瓷廠的改制、破產而形成的數千家小作坊,由于自身資金有限,加上融資困難且成本高,因此,這些小作坊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陶瓷行業。同時,由于多種原因,江西招商引資規模不大,雖然近年來也吸引了部分外資來江西投資陶瓷業,但與江西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可見,無論是國家投資、自身融資還是吸引外資,投入陶瓷業的資金都非常有限,這也是拉大江西與其他產瓷區差距的一個原因。
4.江西陶瓷產品人才相對短缺。如前所述,江西是個“大師輩出”的城市,還有我國唯一一所培養陶瓷專業的景德鎮陶瓷學院。具有如此人力資源優勢的江西按理說其陶瓷業應該人才濟濟,其實不然,江西陶瓷業人才還是比較匱乏。首先,江西雖然有十多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但卻很難支撐起整個江西的陶瓷業,因為整個陶瓷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手工熟練的美術大師,更需要懂管理的高級管理人才和懂自動化生產的技術人才;其次,江西雖然有培養陶瓷專業的陶瓷學院,但由于產學研的分離,其研究的技術很難快速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加上陶瓷專業的畢業大學生很少留在江西,因此,這一優勢也是徒有虛名;最后,由于江西經濟水平比較低,加上陶瓷業沒有制定有競爭力優惠政策,很難保留、吸引從事陶瓷業的高級人才。
5.江西陶瓷企業的環境意識薄弱,而國際市場環保要求高。江西的陶瓷企業多數是私營企業,且為中小企業,甚至還有部分手工作坊存在。他們的環境意識差,除少數規模大、信譽好的企業外,規模較小的企業幾乎不注意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產品的有害物質含量嚴重超標。據中國質量報報導,在國家監督抽查中,鉛溶出量超標最嚴重的產品已超過國家標準近15 倍,高達99.5/L。這樣的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怎么會有地位? 還有,目前國內陶瓷企業進行原料放射性檢測一般都是應客戶的要求的自愿行為,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或缺乏環境意識,或出于利益方面的考慮,沒有對原料進行質檢,因而根本不能排除產品存在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再加上國內市場對產品的環保需求普遍偏低,他們對國際市場的標準變化了解甚少,有時在出口產品被海關扣留后才發現原來是進口國制定了高環境標準所致。
然而在國際市場上,人們的環境意識早已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不僅開始關注陶瓷用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而且還關注產品生產的環境是否符合國際上的先進標準。尤其是對于發達國家公民而言,他們的環境和產品質量的更高,他們都意識到長期使用鉛、鎘溶出量等超標的產品,會造成重金屬中毒,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他們對各種陶瓷產品的環保要求自然也就高于一般國家。因此,江西出口的陶瓷產品不僅要經過進口國的高環境標準這一關,而且還要過公民這一關,除了營銷手段之外,重要的一步就應該是綠色、健康,否則江西的陶瓷產品將很難進入他們的家庭。
三、提升江西陶瓷產品競爭力的對策
1.更新思想觀念。
(1)企業要徹底擺脫依靠政府的思想,放下“瓷老大”的架子,積極主動地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需求,抓住機遇,生產出適銷對路的陶瓷產品,做到既有精品意識,更有商品意識,也就是說既要經營好自己的品牌,又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營銷水平。
(2)要實施清潔生產。一是要提高對清潔生產的認識。清潔生產是陶瓷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戰略,www.TT91.com環保部門和陶瓷企業管理者必須在思想觀念上有一個根本的轉變,明確認識到推行清潔生產不僅是為了應對嚴峻的環境挑戰,也是為了贏得陶瓷行業可持續發展。陶瓷企業是清潔生產的主體,應對陶瓷企業的管理者進行清潔生產的概念、意義和必要性等方面的教育和宣傳,闡明陶瓷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預期收益,從而普及清潔生產意識,改變他們對清潔生產的錯誤認識與態度,把預防污染放在首位,為陶瓷行業全面推行和實施清潔生產掃除思想上的障礙。二是要完善有關清潔生產的法律。清潔生產的推進和實施應有相應的管理、技術文件作為指導。政府部門應盡快制訂出與《清潔生產促進法》配套的相關指導文件和強制回收的產品等的管理辦法,制定和公布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導向目錄,以及限期淘汰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的名錄,組織制定清潔生產審核辦法等配套規章,作為企業實施清潔生產的工作指南,使經濟和環保部門做到各司其職,共同推進清潔生產的實施。陶瓷行業不能只依賴于政府,應盡快組織專家對本行業推行和實施清潔生產的調研和論證工作,爭取早日拿出陶瓷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報送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實施。三是要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強化執法監督,就是要在環保執法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者追究其法律責任。
(3)要樹立學習、提高的思想觀念,不斷學習、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
2.不斷完善陶瓷產品結構。一是要進行合理的區域布局,形成以景德鎮為中心,以其他地區為外圍的陶瓷生產布局,發揮景德鎮陶的輻射效應,以便在整個江西形成強有力的陶瓷產品的聚集效應;二是以藝術瓷為特色,大力發展日用瓷和建筑衛生陶瓷。隨著人們對日用瓷和建筑衛生陶瓷需求的不斷擴大,大力發展日用瓷不僅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為江西陶瓷的規模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契機,同時也能為江西陶瓷的發展提供很大的市場空間,可謂是“一石三鳥”;三是要生產出不同質量、不同檔次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同時要注重產品的設計和包裝,打造出“一流的產品,一流的包裝”,為江西陶瓷品牌樹立良好的形象。
3.采取適當措施,增加資金投入。如前所述,資金短缺是制約景德鎮陶瓷發展的一大瓶頸,無論是擴大規模、引進人才,還是技術開發,都離不開資金。當前,要解決資金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適度增加政府的投資,達到與其他產瓷區相一致的水平;二是通過有效的中介組織,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建立“公司+小作坊”模式,這樣既可以達到整合資金的效應,又能提高他們的融資能力,同時還能有效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三是不斷完善信貸制度,鼓勵銀行為從事陶瓷業企業或個人進行優惠貸款。
4.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留住、吸引陶瓷類的人才。一要提高陶瓷人才的待遇,增加他們的收入,在國企改革中妥善安置好職工,做好“兩個確保”工作;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阻礙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大力促進人才流動與整合;三要十分重視人才,善于發現人才,大膽使用人才。一方面企業在用人問題上要重點在吸引人才、技術改造方面增加投入,另一方面鼓勵科技人員參與企業科技創新,使人才有用武之地,注重人才自身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相一致。
5.擴大企業規模,積極開發綠色陶瓷。對“做大規模”行業內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應該先做大再做強,走“小→大→強”之路,這是占主導地位的主流觀點;而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應該先做強再做大,走“強→大”之路。無論哪種觀點,都是要求陶瓷企業看清行業內的發展方向,聚集規模,創造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利用規模效應創造競爭力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環保浪潮的興起,不但向傳統生產方式提出挑戰,更開拓了需求旺盛的廣闊市場。現今綠色陶瓷在陶瓷行業日漸流行,發展綠色陶瓷的生產就需要企業具有相當的科研、技術和管理水平。顯而易見,這不是普通中小企業能做到的。綠色陶瓷具有材料壽命全過程的完整性,江西陶瓷企業應抓住這個機遇,開發綠色產品,迎合全球范圍內對環保型陶瓷產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郭啟達:企業競爭力研究.科學管理,2006年7月
[2]胡林榮黃弘陳芙蓉:建筑衛生陶瓷產品.中國陶瓷工業特征與競爭力,2004年10月
[3]王麗龍程衛桃:日用陶瓷企業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中國陶瓷,2004年2月
[4]左和平張純顏蔚藍:中國陶瓷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測度.中國陶瓷工業,2003年12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