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為中小食品企業帶來了威脅和機遇,通過信息化增強企業競爭力,獲得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企業信息化體現及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實現中小食品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信息化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 中小食品企業信息化企業可持續發展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現代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源泉,通訊和網絡將全球緊密聯系,信息化已成為各企業增強其競爭能力的關鍵。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生存壯大,就要在經營過程中對內迅速響應市場、優化生產流程、整合資源、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管理的無效性和重復性,對外優化供應鏈、加強上下游關聯企業的信息共享,提高自身在供應鏈中的地位。
食品企業數量多且比較分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相互促進,其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整合的潛力和機會。據預計,到2010年,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將達2萬億元。新稅法草案將企業所得稅稅率確定為25%,同時也將稅收優惠的格局調整為“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食品行業大部分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若此草案實施,大部分企業都能從中獲益。食品行業在樂觀的經濟形勢下,通過提高信息化水平來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對于中小企業是一次良機。
一、企業信息化體現及實施信息化管理
1.企業信息化體現
企業信息化一般表現為信息資源越來越成為整個企業的基本資源,信息技術成為企業員工的必備技術,信息活動對于企業活動的貢獻也越來越大。具體而言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信息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產業構成中,傳統的物質生產部門所占的比重相對減少,信息部門所占的比重相對增大,專門從事信息生產與服務活動的信息產業不僅在整個產業中有了獨立的地位,而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推動整個經濟的快速增長。
(2)信息資源成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信息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重視,一般商品和勞務所消耗的物質比重相對降低,信息勞動的比重相對增大。
(3)新興的信息技術除了促進信息產業的穩步發展外,對于物質生產部門和各服務行的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改變經濟增長的技術基礎。
(4)勞動力就業的結構發生改變,從事物質生成的勞動人員越來越少,而從事信息勞動,包括提供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人越來越多;
(5)伴隨上述過程,經濟增長對物質投入的以來趨于減少,而越來越依靠信息勞動,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識的投入。
綜上所述,經濟信息集中體現為經濟增長模式向知識密集型轉化,企業的發展越來越依靠企業對于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運用,依靠企業的信息管理。
2.企業信息化管理層次
根據企業實施信息管理的程度不同,其可分為三個層次:
(1)信息化初級階段,即使用基本的辦公自動化系統、財務管理軟件等,信息共享程度有限。目前國內大部分食品企業處于該階段;
(2)信息化內部控制階段,即對公司內部業務,如財務、人力資源、采購、生產、銷售、庫存進行整體控制階段,基本實現內部信息共享。
(3)全面信息管理階段,即從企業戰略目標制定到目標實現、反饋再決策的全過程覆蓋整個供應鏈的信息管理,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食品企業供應鏈呈現樹型放射狀結構,分銷渠道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和資金的周轉時間,對于資金較少的中小企業,加快資金的周轉對企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加強與供貨商和經銷商的信息共享,優化供應鏈結構,可以提高資金周轉率,在以客戶為尊的市場中,迅速響應市場,并通過信息鏈反饋到企業,協助管理者進行決策,減少危機發生時的反應時間。
3.中小食品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中國食品行業數量多且分散,競爭激烈,規模差異大,且多為中小企業,2006年農副產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累積中小企業比例達到99.47%。市場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在糖業、飲料、焙烤食品等行業,外資企業有較大優勢,在某些行業已經近似形成寡頭局面,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釀酒、乳制品等行業,國內大型企業處于領先地位,如五糧液、伊利和蒙牛等。大企業憑借其資金、規模、人才優勢,已經率先施行信息化管理,規范治理結構。而相對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產品標準化低、管理行為不規范、較缺乏核心競爭力。
(2)食品行業產品有效周期短、資金流轉速度要求高,信息化建設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對市場機遇和危機的反應時間的長短以及資金流轉速度。
(3)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成本較小,盡早實施信息化管理可以為企業持續發展鋪平道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避免出現效率低下、結構冗余等大企業常見問題,同時可以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優化供應鏈渠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快速響應市場,輔助企業決策,加強危機處理能力,為企業做精做強打好基礎。
二、中小食品企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企業領導人及員工信息化管理意識不足。對中小企業領導者而言,企業前期的成功主要依靠經驗管理,企業突然投入相當數量的資金于新生事物,企業領導者的思維定式導致對信息化投入和效果的遲疑。對于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高投入,長周期有著天生的畏懼。
2.信息人才匱乏。信息化管理以計算機系統為基礎,只要有一定的資金和時間就能安裝,但是中小企業缺乏相應的信息人才,即使引進了信息化管理系統,也不能完全發揮作用。
3.缺乏普遍適合和有效的信息化建設渠道,企業融資渠道匱乏。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大都處于資金鏈不穩定期,尤其對于那些還不具備持續發展和整體擴張能力的非成長型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足夠的資金和時間來緩解上馬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風險。目前一般有三種方式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一是定制開發;二是購買租賃;三是使用第三方平臺。這三種方式各有優劣,定制開發需要大量資金,同時周期較長,對于中小企業負擔較大;購買租賃除付出一定數量資金外,最重要的是企業情況各有不同,一套系統并不適合所有情況,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使用第三方平臺雖然成本較小,但是卻涉及到商業機密和信用問題,一旦第三方泄密的利益大于其損失,則該行為是自然發生的。
4.缺乏規劃,對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目的不明確。不少企業缺乏長遠規劃,只知道建設信息化可以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等等,但不明確該系統是否符合企業實際、是否符合企業長遠規劃、引進何種系統缺乏明確性。企業信息化缺乏總體規劃和目標,使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安全目標脫節。
5.難以衡量信息化對管理水平的提高導致對信息化認識不足。企業基本都認為信息化能優化生產制造過程,降低成本,但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企業戰略決策能力這種隱性好處體會并不深刻,要實現全面信息管理任重道遠。
6.信息化缺少全面信息管理意識。要完全建立全面信息管理體系難度很大,但企業即使缺乏硬件條件,也應該以全面信息管理的思想來指導信息化建設,最大限度地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食品行業由于其消費者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現問題,其擴大效應造成的后果往往比其他行業更為嚴重。國內很少有中小食品企業通過ISO14000、HACCP認證,即使部分實現信息化,往往著重內部控制,忽略了信息渠道的暢通性建設,危機管理能力不足,一旦內部控制發生問題,確難以迅速對市場反饋做出反應,最終影響企業形象,甚至妨害企業生存。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促進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建議:
1.確定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明確信息化目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具體的戰略規劃。要明確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明確信息化是建立在企業整體戰略框架的基礎上為企業持續發展所提供的一種手段。從戰略發展的目標來決定信息化的方向,用信息化來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
2.改變意識,增強信息化建設的全員參與性,引進人才,加強培訓。企業實施信息化,是自上而下的,首先管理層要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及作用,要明白信息化不僅僅是計算機系統的應用,也是一種必需的現代化管理思想。同時要對員工隊伍進行培訓,轉變觀念,統一認識,使信息化思想深入人心。引進信息人才,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使企業信息化建設得到全面認同。
3.結合企業整體戰略規劃,選擇最佳方式,分步實施。企業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信息化初級階段到內部控制階段再到全面信息管理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較長的周期,過程中充滿了風險。食品行業處于科爾尼產業演進階段中規模與專營階段之間,發展過慢和吞并過快都會成為失敗者。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缺乏融資渠道,不可能像一些大企業投入巨資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統,也承擔不了長周期帶來的風險。首先要生存,才能發展,要根據自身戰略目標和企業實際,選擇符合條件的信息化系統和建設方式,讓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與戰略規劃結合起來,做到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的統一。除基本的信息化手段外,可根據需要,對企業薄弱的部分進行強化,比如引進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電子商務系統等,而知識管理、商務智能系統等可相對放緩。
4.將信息化建設與企業流程再造結合,減少企業反應時間,加強危機管理能力,用全面信息管理的思想來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信息化不僅僅使技術的運用,最重要的是對其中蘊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深入理解。企業信息化效果不完全,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不合要求,效率低下是重要原因。在信息化過程中,要將信息化建設和結構重組結合起來,保持信息渠道暢通,縮短企業反應時間,才能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迅速響應,防止危機擴大。
5.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保證資金鏈穩定。許多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是因為缺錢,承擔不起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只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化建設周期中的資金安全風險,才能在發展信息化的同時不影響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良惠歐陽峰:成長型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的戰略思考 《生產力研究》NO.5.2006
[2]穆緒濤許廣奎穆建華:企業信息化的新趨勢——協同商務《情報科學》NO.3.2006
[3]吳亞麗:企業信息化與企業競爭力《經濟師》NO.11.2006
[4]王如龍西米莎莫繼紅: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研究 《中國制造業信息化》NO.11.2006
[5]郝勇: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商場現代化》NO.12(上旬).2006
[6]李偉超:我國中小型企業信息化模式問題研究 《情報科學》NO.2.2006
[7]中國各地區信息化水平測算與比較研究 《統計研究》NO.2.2001
[8]中國信息化水平評價研究報告 《統計研究》N).2.2006
[9]潘宏筠:我國食品市場秩序混亂的成因與對策 《經濟與管理》NO.11.20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