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絡經濟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生產結構和勞動結構,打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會計模式,由此,也動搖了傳統會計理論的框架.
[關鍵詞] 網絡經濟會計時空觀會計系統變化
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預示著會計技術手段由會計電算化進一步跨越到會計信息化階段。作為會計發展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會計住處化上一次“質”的飛躍。對此,一些有識之士,適時提出“網絡財務”或“網絡會計”的全新概念。
一、從網絡經濟角度重新審視會計的時空觀
1.網絡會計的空間觀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傳統會計的主體假設從空間上限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范圍,在這一假設基礎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間的歸屬。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作為會計主體,其外延不斷變化,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
(1)模糊性。例如,已構成母、子公司關系的企業集團出現后,會計為之服務的主體已具有雙重性;再如,基于網絡的一種臨時性結盟組織(VIRTUAL-FIRMS虛擬公司)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組織,它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根據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進行分合、重組。如此,使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處于一種模糊狀況。對于會計主體的這種模糊性,需要重新認識和拓展會計主體假設的空間界限。
(2)整合性。以往由于受傳統方式的空間局限,集團型企業(總公司)對異地機構(子公司、分公司)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在技術難度和管理成本上都是高昂的。通過遠程報表、遠程監控,使物理距離變成鼠標距離,使其管理能力能夠輕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個結點。從而,也使得“大企業變小”、“復雜機構變得簡單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又縮小了會計為之服務的空間范圍。
2.網絡會計的時間觀對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確立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疇,前者設定會計主體是一個“健康肌體”,后得的設定是為了便于對會計主體“健康狀況”的定期診斷。網絡會計對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的突破表現在:
(1)即時性。持續經營假設設定了企業在未來的一定期間內不發生解體清算的前提條件,這是進行資產計價和收入配比、費用分配的基礎,但現代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隨時都可能導致企業解體。因此而引發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否定,縮短了會計的時間界限。
(2)實時性。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手工處理住處高成本的障礙被掃除。如果說PC時代的會計系統主要解決工作量問題,那么網絡會計將在此基礎上重點突破速度問題。時間上使會計核算從事后達到實時,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只要需要,無需顧及和等待會計期末,擊點鼠標即可生成所需的會計信息,豐富了會計信息的內容,提高了信息的質量和價值。
二、穿越網絡時空隧道的會計反思
會計的時空觀是構架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哲學。而網絡環境下,它的重大改變必將引起會計系統的一系列變化;同時,在會計體系架構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新的思考:
1.集成化。基于互聯網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將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每個信息采集點都納入企業信息網之中,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各個管理子系統(如生產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直接采集,并通過公共接口,與有關外部系統(如銀行、稅務、經銷商等)相聯結,絕大部分的業務信息能夠實時轉化,直接生成會計信息,會計數據處理呈集成化之勢。
2.簡捷化。由于電子計算機具有強大的運算功能,系統由計算機來執行從會計憑證到財務報告全過程的信息處理,人工干預大大減少,客觀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處理過程的諸多技術環節。再者,計算機又承擔起存貨計價、成本計算和計提折舊等繁雜的核算工作。
3.多元化。即:(1)收集與提供信息多元化。在經濟社會一體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會計系統通過對企業內外各個機構、部門的信息接口轉換、接收貨幣形態的信息,同時亦可接收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寬敞;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采用,電算系統除了提供數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圖形化信息(如財務分析、預測的直方圖、折線圖)以及語音化信息(如有聲財務分析報告)。(2)處理信息方法多元化。電算化備件下,會計系統在主體認定的計算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的直線法)的同時,如果需要亦可選用其他備選方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進行計算。(3)提供住處空間多元化。借助于信息處理方法多元化的結果,會計系統提供信息的空間非常廣闊,根據需要,有貨幣形態的信息,亦有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如職工的招聘與下崗、社會公益事項),既有歷史信息(歷史成本),也有現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價值)和未來信息(預定成本、目標利潤)。
4.電子化。我國會計電算化的初級階段使會計手段由算盤到鍵盤,從賬本到磁盤。而網絡會計將使會計介質繼續變化,迅速走向電子化。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貨幣的“質地”也將變化,不再是原來的紙幣或硬幣。網絡會計環境是一個集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用戶、銀行等機構為一體的網絡體系,已不存在貨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電子貨幣進行網上結算。
綜上所述,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系統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新型的信息處理工具置換了傳統的紙張、筆墨和算盤。而這種置換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具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沖擊與反思。
參考文獻:
[1]雷光勇黃斌:試論網絡公司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北京財政,2005年第11期
[2]志濤: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影響的研究.中國財經出版社,2003年版
[3]薛云奎:管理集成與會計頻道.會計研究,2003年第1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