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企業的經營活動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財務風險是其中最重要的風險之一。從企業的自身發展來看,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影響著整個企業的經營收益,因此,企業對可能引發的財務風險和風險危機要有清醒的認識,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運用各種措施、方法對財務風險進行正確識別、預測、控制和處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當務之急。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近年來, 國內外一些知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忽視財務風險與投資決策失誤是大多數公司倒閉的重要原因。因此, 對財務風險的認識、預防和控制的研究已成為當今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特點
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發生為偏離,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而造成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我國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從企業與市場關系的角度來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主要有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原因。外部原因來自于企業外部宏觀環境,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指企業自身影響,主要是主觀認識的局限性,控制風險能力的局限性。企業的財務活動是貫穿于經營管理工作的聯系紐帶,又是眾多管理工作中的一環,因此經營策略的改變必然影響企業的財務活動, 經營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導致財務風險隨之發生變化。企業自身經營決策失誤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內部原因,如企業經營戰略的調整、供銷體系的調整、重大的資本運營等這些事項的變化都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也使得財務活動變得越來越復雜。
1.客觀性。財務風險的存在是客觀的。財務風險根源于企業內外環境及一些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客觀存在都決定了企業財務風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的。
2.普遍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它貫穿于企業資金運動的全過程,是各種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上的集中體現。
3.不確定性。財務風險的存在即是客觀的又是普通的,但是財務風險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以及發生的范圍和影響程度等完全是一種偶然的、不確定的結果。
4.可控性。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它的發生并不是純粹“意外”,而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企業可以根據以往類似事件的統計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運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的發生時間、范圍和程度進行預測,并采取相關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5.雙重性。財務風險的雙重性是指財務風險具有兩面性,它即可能使企業遭受額外的損失,也可能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是一把雙刃劍。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原則
1.收益、風險均衡原則。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進行財務活動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風險。風險均衡原則要求企業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企業進行的每一項具體的財務活動,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風險和收益適當均衡的要求來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方案,趨利避害,爭取獲得較多的收益。
2.風險適度、限度承擔的原則。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是一個普遍的事實,但必須正確及時的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并明確最大的風險限度,保證企業的正常安全運營。
3.超前控制,有效規避的原則。風險的出現具有預示性,企業必須建立健全風險識別系統、預警系統和財務風險的管理系統,從而有效的規避風險。
4.分級分權管理的原則。對財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要在企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實行分級分權的管理辦法。以企業現有的管理體制,按照企業的各部門分級管理和控制。
三、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面對財務風險通常采取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刂骑L險是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核心。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籌資風險控制策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活動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管理措施失當會使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籌資風險。針對籌資風險,企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籌資風險:根據自己的風險能力來選擇對企業最有利的資本結構;企業在借入資金時, 應在慎重考慮資金成本、財務風險、信息傳遞等各種因素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籌資順序來控制財務風險, 使企業財務風險降到最低;在資金安排上,企業所籌集的資金的償還期必須與其相應資產的變現期相適應,短期籌資的資金(如:短期借款, 各種商業票據及貼現等資金)只能用于流動資產,中、長期的債務資金,(如銀行基建借款、長期債券、融資組賃等)由于償還期限較長,可以用于長期投資或變現期較長的固定資產(如:一般的機器、設備、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運輸工具等)的購建。而權益投資(如:實收資本,優先股等)則最好用于變現期很長的大型固定資產(如:房屋、建筑物, 大型運輸工具,大型生產線等)的投資。企業將所籌資金的償還期與資產的變現期相結合,既可以利于各種不同的資金高效利用, 又能保證企業按期償還資金,使企業的資金流轉能夠正常進行。
2.投資風險控制策略。(1)風險決策分析。在企業項目投資決策過程中,要重視和加強對風險因素分析,注重投資收益率和相應風險之間的權衡,以收益風險比為決策依據,選取投資收益風險比最佳的方案。如在承擔既定風險的條件下,爭取盡可能高的收益,或在取得同樣收益的情況下,承擔盡可能小的風險。風險決策分析常用方法有盈虧平衡點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等。(2)分散風險。風險決策的結果雖然選擇了風險較小而收益較大的投資方案,從而使得投資收益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保障,但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投資方案,風險總是客觀存在、難以避免的,因此,必須采用適當的方法分散投資風險,才能保證投資預期收益:①投資區域的分散。利用區域經濟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分散投資(如國內外分散、城鄉分散和地區分散等),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企業將投資分散于不同的區域,不但可以平衡損益,而且還可降低資源供給中斷的風險。②投資行業的分散。在經濟波動中,各行業繁榮與蕭條交替進行,如果投資者將投資集中于某一行業,一旦行業出現不景氣就會遭受慘重的損失,所以,企業應盡可能將資金投向不同的行業,通過多元化投資來降低投資風險。③投資單位的分散。企業在參股其他企業或投資于下屬單位時,投資應適度,并且應將資金分散投向各個單位,這樣不僅可以穩定收益,而且可以降低風險。④投資時間的分散。企業應盡量避免在同一時期內實施多個投資項目,以便平衡財務風險,避免因財務狀況不佳造成的違約風險和倒閉風險。
3.資金回收風險控制策略。(1)選擇收益相對較大而風險相對較小的資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標準、信用期限和現金折扣的決策方案,用5C原則來衡量客戶享受的信用標準;賒銷后企業應盡快回收賬款;建立客戶賬齡分析體系等措施防范壞賬風險。現金折扣也是企業減少壞賬損失、降低風險的措施,具體操作過程中企業應該權衡提供折扣后獲得的收益與現金折扣的成本來決定現金折扣的多少。(2)根據客戶按約付款的可能性,選擇不同銷售方式。從回避資金回收風險的角度,采用現銷方式出售商品無疑是最佳選擇,為控制資金回收風險,企業只能對信用狀況好、償債能力強,達到企業信用標準的客戶采取賒銷方式,并將累計賒銷金額控制在信用限額范圍之內,但對那些信用狀況不好、償債能力差的客戶則宜盡可能采取現銷方式。
4.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策略。收益分配是企業財務循環的最后一個環節。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兩方面。留存收益是擴大投資規模來源,分配股息是股東財產擴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企業如果擴展速度快,銷售與生產規模的高速發展,需要添置大量資產,稅后利潤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潤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當水平,就可能影響企業股票價值,由此形成了企業收益分配上的風險。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平衡,加強財務風險監測。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司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2]陳炳輝單惟婷:企業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3]黃景亮等:論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J].財會研究,2004
[4]李勝傅太平:論企業的全面財務風險管理[J].經濟與管理,2004,(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